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连续5年占据城市“缓堵”TOP10榜单半壁江山,海信何以改变城市交通

2022-02-18 17:1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月18日讯 观海新闻记者今天上午从海信举行的线上发布会上获悉,前不久高德地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等联合发布《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根据分析报告,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仅有8座城市拥堵同比下降,而海信参与了其中5座城市的缓堵项目,分别是西安、昆明、兰州、银川、贵阳。从2017年至今5年来,全国共有19座城市因为海信智能交通的服务登上了“缓堵”排行榜。

这份成绩得来不易。智能交通是件“苦差事”,不仅技术和产品要过硬,还要有技术落地能力。海信1998年进入智能交通行业,过去24年来从信号机做起,在一次次实战中积累了难以复制的行业经验,不断为中国智能机交通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海信智慧”。

2021年底,海信成功拿下智能交通海外首单,这标志着中国智能交通实现了从产品出海到解决方案出海的跨越。带着打磨已久的技术和技术落地能力,海信正带着智能交通行业步入“中国时间”。

5年助19城登上“缓堵”榜单

根据《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与2020年相比,2021年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有60%的城市内路网高峰行程延时指数上升,24%的城市基本持平,而拥堵下降的城市只占16%。其中,拥堵下降幅度最大的为西安,其次为南京、昆明、重庆、兰州、拉萨、银川、贵阳。

科技“治堵”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以西安为例,第十四届全运会期间,海信团队在协助西安交警进行交通警卫安全保障任务的同时,也在助力打通交通“大动脉”,共建设114条“绿波带”,让市区道路通行效率提升了23%,加上对主城区1341处信号灯的整体智能化改造,市区主要区域和十四运会涉赛道路忙碌而通畅。

在银川,海信自2014年起协助交警承建“缓堵提畅”工程,2018年第三季度,海信智能交通团队仅用时三个月,便将第一季度曾排名全国“首堵”的银川“踢出”了城市拥堵榜外。2020年,银川在高德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健康指数”同比变好城市TOP10中排名第7位,在拥堵同比下降城市榜TOP10中排名第5位,打造了行业瞩目的“银川模式”。

数据显示,银川市城市拥堵指数已经连续5年下降,拥堵指数从2016年1.65持续下降到2021年1.30,下降21.2%,平均行车速度从2016年29.03km/h持续提升到2021年38.50km/h,提升32.7%。

实际上,从2017年开始,海信所服务的城市,已经连续5年占据该榜单的半壁江山:2017年度“十大拥堵缓解城市”中,海信智能交通服务城市占据7席;2018年度“拥堵同比下降TOP10城市”有5城入围;2019年度“全国拥堵缓解城市TOP10”入选6城;2020年度“交通健康指数同比变好城市TOP10”和2021年的“拥堵同比下降城市榜”均入选5座城市。

“技术+落地”双轮驱动

技术,是深深刻在海信骨子里的基因。但海信智能交通能拿出这样的成绩单,可不仅仅是靠技术。道理与当前AI产业发展异曲同工,空有技术而没有场景落地能力,企业无法生存,产业也无法进步。

事实上,自海信入行智能交通以来,一直都是“技术+落地”双轮驱动的。“智能交通的交付是一个硬活。”海信智能交通事业本部副总经理陈晓明有感而发。在他看来,海信与很多智能交通企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将技术优势扎根业务实践,把人工交通调优经验和大数据经验融合起来。比如,要让信号机好用,交通控制策略其实是在一个个项目现场一点点积累出来的,坐在实验室里是想不出来的。

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陈维强刚入海信时做智能交通项目的故事至今仍在海信内部被津津乐道。2002年前后,海信交通信号机最早应用到烟台龙口时,陈维强带着研发人员大冬天蹲在马路边看信号机好不好用。“我在那边待了至少一个礼拜,工程师全程一个月”。

同样,在做公交智能调度系统时,行业普遍面临车载电源不稳定等三大技术难题。当时身为总工程师的他,和技术人员一趟一趟地坐公交、记录问题、讨论方案。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陈维强和技术人员都在公交车上晃悠,“坐得都快吐了”,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及解决方案。

也正是因此,海信多次拿下了重大赛事和重要活动的交通保障项目。2005年,海信中标北京数字奥运工程智能交通的交通信号项目;2022年,海信再次保障北京冬奥会,升级安装冬奥会场馆以及其周边近120台交通信号机系统,不仅实现现场信号机的智慧调控,也可以由中心指挥人员远程对道路口信号状态进行监管、调控,保障奥运车辆、运动员和市民更畅通、安全地出行。此外,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武汉军运会、西安全运会等也都有海信参与交通保障。

输出“中国方案”

2021年12月27日,海信宣布由海信与山东高速组成的联合体已成功中标埃塞俄比亚智能公交项目。这是海信中标的首个海外智能交通项目,以此为起点,海信智能交通步入了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也引领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据业内人士回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组织科研团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由此拉开了中国城市交通管控技术和系统发展大幕。但一直到2000年以前,受制于经济水平、技术能力、人才储备等诸多因素,国内智能交通市场由西门子、泰科等国际巨头把持,单单一台信号机就售价十几万元。

2005年,以海信中标北京数字奥运工程智能交通项目为标志,智能交通领域国产替代的序幕就此拉开。虽然在那次招标中,从硬件性能、软件功能,到售后服务,以及协议是否开放,客户都有很高的要求。但海信依然以领先20分的成绩战胜西门子,拿下了项目。

此前,产品走出去是中国智能交通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最主要形式,而系统集成走出去还较少,尤其是直接中标国外大型信息化项目而非作为基建配套工程。

从2021年底开始,海信的项目实施人员已陆续抵达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据介绍,项目建设周期为两年,以公交调度系统、ERP服务为核心,基于车载终端、场站综合调度等软硬件打造智慧公交、智慧场站等,提供车辆调度、企业管理、综合分析、出行服务、设备监控等智能化服务。(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欣)

责任编辑:程雪涵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