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十六岁独闯青岛靠种蘑菇年入百万

“咱家的蘑菇不加水。”“咱家的蘑菇是纯棉籽皮种的。 ”“咱家的蘑菇从采摘到上餐桌也就几小时。 ”一提起蘑菇,淳朴的潘加军便打开了话匣子。从孑然一身独闯青岛的16岁少年,到年入百万扎根城阳的蘑菇大王,潘加军与蘑菇之间,似乎结下了一种不解之缘。近日,在位于城阳区成康路115号的金瑞菌业种植基地,记者见到了 “蘑菇大王”潘加军,听他讲述了自己依靠蘑菇种植年入百万的创业故事。

哭湿的毛巾能够拧下来水
潘加军是临沂沂南人,1995年,才16岁的他独自一人来到了青岛。“一开始是给人打零工,后来进入了一个工厂。 ”回忆初到青岛的情景,潘加军眼中依然有酸楚,“家人也不在这边,无依无靠的,特别是生病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还很心酸。 ”
潘加军说,当时的自己有时候会在深夜想家,睡不着就偷偷哭,“有的时候,就翻来覆去睡不着,然后一个人躺在床上哭。结果到了第二天,毛巾全都哭湿了,一拧都能拧下水来,自己的眼睛也哭得睁不开了。 ”潘加军告诉记者,特别是遇到生病又无人照顾时,当时才十六七岁的自己经常因为想家而彻夜难寐。
不过,虽然如此,潘加军的决心仍然坚定。 “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既然远离家乡来青岛发展了,就一定要待下去,不能就这样待不下去回老家了。”潘加军说,虽然想家,但当时的自己就一个心思:既然选择了离家,就一定不能灰头土脸地再回去。
而正是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吃苦耐劳的潘加军在青岛逐渐扎下了根。
高些成本也要种出好蘑菇
2013年开始,潘加军独自进行创业了。因为在老家就是务农,对于农业种植,潘加军有着经验,更有着一种执念,于是,潘加军的创业方向就定在了农业种植方面。 “最初是种黄瓜,后来因为我岳父一直种蘑菇,我也开始搞起了蘑菇种植。 ”
而潘加军进行蘑菇种植,从一开始就与别人不一样。“一般种植蘑菇都用花生皮、大豆壳,蘑菇就在这些上面生长就行了,但我不,我用纯棉籽皮。”潘加军介绍,棉籽皮相对于花生皮、大豆壳等价格贵很多,但是在棉籽皮上生长出来的蘑菇质量、口感等更好,“经常吃的话能够吃出来,口感完全不一样,棉籽皮上面长的蘑菇更紧实,更有嚼头。 ”
同时,潘加军还向记者分享了另一个他与普通种植户不一样的技巧——他的蘑菇不加水。 “为了保持新鲜,种植户普遍都有给蘑菇加水的习惯,这样会让蘑菇看上去鲜艳、嫩,甚至还不容易坏。但是我不加水,因为我种植的蘑菇一般当天就能够端上餐桌,本身就是新鲜的,所以没有加水保持新鲜的必要。 ”
潘加军说,一般他在凌晨3点到4点带领工人们采摘蘑菇,商贩们一般4点到5点到种植基地进货,等到6点,蘑菇就能进入各个市场了。他的蘑菇,一般在当天就能端上市民的餐桌。
年产二十万斤收入超百万
不一样的方式种植出来的蘑菇,在市场上也有着不同的价格,潘加军的蘑菇一直是市场上的“高端产品”。 “咱家的蘑菇批发价比其他蘑菇的市场价还要高,但是咱家的蘑菇卖得还比他们要好。”提及此,潘加军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得意,“市民们也能分辨出来,首先咱家的蘑菇不加水,虽然价格高一些,但是多出来的都是不加水的钱。然后就是口感,咱家的蘑菇质量、口感就是好。 ”
潘加军对记者说,他进行蘑菇种植的理念,就是 “不做一锤子买卖,而是做品牌”。“除了自己的环节要保证,咱家也不会给商贩机会。比如加水这件事,我们都是用泡沫盒装起来运输的,商贩如果加水,很明显就能看出来了。并且,从拿货到售卖的时间很紧,咱们也不会给商贩加水的时间。 ”
潘加军介绍,目前金瑞菌业蘑菇种植基地的销售遍布青岛各个市区的各大农贸市场,而基地的蘑菇年产量是20万斤左右。潘加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蘑菇平均批发价格在5元左右,按照20万斤的年产值,他每年的营收已经上百万。(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张孝鹏)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