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2年3月2日10版
圆桌话题
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过街设施以及临海老旧小区楼梯常常出现打滑现象,并频频遭遇投诉——
步行设施需要练练“防滑功”
■温州路人行天桥梯道光滑,市民扶着楼梯扶手上天桥。
■市南区东海花园小区居民楼地面光滑,居民无奈在楼梯拐角处放置地垫。
防滑是桥面、地面、梯面必须达标的基本要求。但受到铺装材料、天气、环境、长时间磨损等因素的影响,路面防滑度会有所改变,从而引起湿滑问题。近年来,鉴于部分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过街设施及临海老旧小区楼梯频频出现打滑现象,不少市民对安全出行提出了防滑诉求。近期,城市更新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市民期盼相关部门在步行设施建设方面练练“防滑功”,让出行更便利、更安全。
现状
过街设施遇雨易打滑 老旧小区年年“梅雨病”
今年1月,有网友在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留言反映,市北区温州路人行天桥两侧的台阶早上特别容易结霜,导致路面湿滑,存在安全隐患。
据了解,这座天桥于1998年交付使用。记者近日探访时看到,天桥的台阶由花纹钢板铺设,表面刷了一层绿漆,但部分绿漆已经褪去,露出了钢板本色,而且许多级台阶边沿部分的突起花纹被磨光了。
“早上气温低,台阶表面很容易结霜。”负责保洁的公司相关人士称,他们的保洁员也时常反映桥面湿滑的问题。
“这段台阶平时特别容易结霜,如果遇到雨雪天等恶劣天气,打滑问题更严重。”附近的一位居民吐槽。
无独有偶。去年,多位市民投诉福州北路同安路天桥雨天湿滑问题,其中一位市民下楼梯时还不慎摔倒。该天桥建于2012年,上下梯道的台阶上铺装了一种小瓷砖。“万一在天桥上滑倒,后果恐怕很严重。”市民王先生说,所以遇到雨雪天,路人都会在此望而却步。
此外,去年9月和10月,多位市民反映胶州路市立医院附近的地下通道地面湿滑问题。“当时这个地下通道的地面换了新瓷砖,下雨时渗水,瓷砖路面就变得特别湿滑。”一位投诉人说,附近有医院、居民小区,每天人流不断,路面湿滑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除了部分过街设施打滑成为投诉焦点外,也有临海老小区居民反映楼道内的楼梯存在严重的湿滑问题。
位于市南区增城路16号的东海花园小区建于1999年,每年总有几个月,低楼层的楼梯会出现湿滑现象,这成了不少住户的心病。
一位男性居民说:“每年4月中旬到9月底,楼梯表面就像用拖把拖过一样,湿漉漉的,下楼时感觉很滑。”而另一位一楼居民说:“尤其是一楼地面的湿滑情况特别明显,我都要开着单元门透风。”
记者随机进入两个楼道查看,发现楼梯的台阶水泥面已磨得很光滑,其中3号楼的多个楼层拐角处,在台阶下中央位置放着不同样式的防滑垫。记者在附近的银澳花园小区了解到,该小区也存在楼梯会变湿滑的情况。
探因
防滑标准过于模糊 磨损潮气加重难题
防滑是人行天桥和地道设施应具备的最基本特性,上述设施为何会存在容易打滑的情况?
据记者了解,《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作为一项国家标准,对天桥和地道的设计和建设做了相关规定。但其中对路面防滑的要求非常笼统,没有给出可参照的具体参数。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人行天桥和地道在防滑方面的设计、建设、验收通常以人行道铺砌的标准作为依据。根据相关标准,人行道路面摩擦系数应大于等于0.5,防滑性能指标应大于等于60。
通常情况下,这个标准能够满足市民安全出行的需求。而之所以个别天桥和地道会出现明显湿滑情况,除了天气和环境影响外,与其建筑结构和铺装材料密切相关。
“人行道铺装了渗水砖,砖下面是沙子,自然降水能够渗入地下,而且砖表面相对粗糙,防滑功能强。”一位市政工程的业内人士介绍,“天桥和地道铺装下面是混凝土,透水性不好,雨水渗不下去,只能通过表面流走,这种建筑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湿滑。”
另外,虽然天桥和地道建设参考了人行道的防滑等级和防滑值,但并没有限制使用何种材质的铺装材料。渗水砖不适用,就要选用其他材料。天桥和地道的铺装材料经历了一个更新换代的发展过程,从花纹钢钢板、瓷砖、木塑板,到近几年开始使用表面更为粗糙的大理石。
“尽管天桥、地下通道在设计、建设上都符合防滑标准,但花纹钢钢板、瓷砖、木塑板等材料在雨雪天气,表面容易形成一层水膜,尤其是使用花纹钢或瓷砖铺装的天桥容易结霜、结冰。有的地下通道两头的防雨效果不太好,雨水进入通道内部容易造成湿滑。”这位业内人士说,目前使用较多的大理石板表面很粗糙,在同等条件下,防滑效果好于其他材料。
而部分临海老小区建设年代久远,使用时间超过了20年,楼道内水泥台阶表面磨损严重,部分位置形成了光滑面。“2000年左右,小区居民楼内的台阶大多是使用水泥材料,经过长时间磨损,防滑等级难免下降。”一位建筑行业的从业者说,而且这些老小区靠海,一年中近半年时间湿气重,进一步加剧了楼梯湿滑程度。
建议
天桥通道“微处理” 小区借好“改造风”
我市在七区和胶州市已建成立体人行过街设施100多处。消除部分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是保障市民出行的最基本条件。记者了解到,国内不少城市已经对一些老旧过街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并将防滑作为重要指标。专家建议,青岛也可以借鉴外地经验,多措并举解决此类设施的易滑问题。
就一些居民反映的湿滑地段,相关部门也进行了改造,记者近日在胶州路市立医院附近的地下通道看到,通道内的瓷砖表面全部加装了防滑条,防滑条之间的距离不足20厘米,看上去密密麻麻。
“建议未来对市民反映集中、比较容易出现湿滑问题的设施进行梳理,对不同材质铺装、不同问题的天桥和地道‘对症下药’,通过‘微更新’提升这些设施的防滑等级。”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市城管委公众委员李光全建议,在天桥、地道、带坡道的人行道上加装防滑贴、防滑条,提升设施的防滑效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桥面材质进行升级改造。比如,在铺装层加装防滑陶瓷颗粒,提升摩擦效果。陶瓷颗粒的桥面不仅美观,而且防滑性和耐用性更好。
同时,他还建议,“鉴于对设施改造需要一个过程,可先期摸排情况,在易滑设施处安装提示牌提醒过往行人。逢雨雪等特殊情况,借鉴汛期排涝的做法,由养护公司派出专业力量对这些位置进行重点维护,尤其重点关注车站、医院、学校周边的过街设施。”
而老旧小区楼道内的楼梯属于小区公共部位,进行防滑改造需要业主分摊费用或使用公共维修基金。在现实中,往往存在困难。对此,市政协委员、天路环卫市政设施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继强建议,可借助老旧小区改造的东风,将小区设施防滑纳入改造范围。
据了解,目前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设内容包括改造建筑外墙、换气站、燃气管道、围墙、排水管道、通信线路、微型消防站、绿化、路面整修、屋面防水、拆除违建物、停车位铺装、垃圾桶、健身器械及路灯等十几项内容。“目前,楼道内的台阶湿滑问题不在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内。老旧小区居住的老年人比较多,设施防滑处理是满足适老化改造的刚性需求。”朱继强建议,可以使用防滑剂作为改造材料,工程量小,花费少。防滑剂附着在瓷砖或水泥表面,形成肉眼看不到的小凹槽,当遇到水、油、雪时可起到物理吸盘作用,增大对脚底的吸力从而做到高效防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