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全国两会就要召开了。在过去的一年,住鲁全国人大代表怎样履职?闪电新闻记者来到了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看全国人大代表耿遵珠的履职故事。
“现在农村有大量的闲置土地,可以建立高标准。学习一下别村的积分制,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当闪电新闻记者见到耿遵珠时,他正在聊城市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的课堂上,向学员们讲述着自己村庄年轻人返乡创业的经验故事。发展乡村振兴,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这项工作耿遵珠做了近二十年。
“1996年我们村开始有大棚,那时候种大棚劳动强度又大,保温性能又不好。全村的光会种芸豆,一个大棚年收入才几千块钱,老百姓对种大棚失去信心,也纷纷出外打工,所以说棚就舍弃了。”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告诉闪电新闻记者。
2002年,耿遵珠当选为耿店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带领老百姓改茬。从芸豆改到西红柿、辣椒、黄瓜等蔬菜,村民的收入一下子从几千块钱到一万五左右,收入也翻了番。
那时候的耿遵珠在想,如何长久地保障农民们的收入问题,关键还是靠技术。2006年,耿遵珠通过引入卷帘机大棚,实现了滴灌水肥一体化。这时,新问题又来了,由于村里缺少年轻人,即使有了新技术,如何运用也让村民们犯了难。这时,耿遵珠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
耿付建作为耿店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之一,收到了耿书记的电话。“2010年之前,我在深圳打工,在外面一年能挣2万多块钱,那时候耿书记给我说,在村里种大棚一年能收入4万块钱,我开始还不太相信。”
那时候的耿遵珠来到无数个村民家中走访调研,一遍遍打电话给村里在外务工的年轻人,随着大量的调研与沟通,在吸引青年人才回乡创业路上,耿书记又多了不少经验:“让年轻人跟年轻人坐下交流,你在大城市工作,还不如我在家里挣得多。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把乡村配套服务好,修路架电流转土地,建设新农村,改造了楼房,让年轻人回来不犯难。”
在耿书记的努力下,先后有100多名青年返乡,700多个高标准蔬菜大棚拔地而起,这群人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棚二代”。现如今,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70后、80后、90后占到八九成,仅棚菜一项人均纯收入就超过了4.5万元。此时的耿遵珠并没有闲下来,每天琢磨着,怎么把自己村的经验,传递给更多的人。
耿遵珠说:“在我们村旁边建了一个聊城市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也叫‘棚二代’大学,通过看我们村20年的发展历程,教育学员们怎么在更好地发展并掌握技术,搞现代农业。”
目前,学院借助山东大学、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雄厚的学术实力,依托耿店村丰沛的实践资源,精心打造了党性教育、乡村振兴、“耿店模式”、专业技能等系列特色课程。学院师资库先后签约各层次专家人才1000余人次,培训学习人数超过5000人。初步形成了涵盖耿店村等全国100余个乡村振兴特色村、红色党性教育基地、素质拓展基地的现场教学版图。在现场,邹平市黄山街道代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峰受益匪浅:“通过近几天的专题学习和现场观摩,尤其是‘耿店模式’和耿遵珠书记20余年的干事创业历程,让我受益匪浅。回去之后,保质保量完成我村新村社区建设,开发沿街商贸增加集体收入,建设老年公寓解决养老难的问题,找准一条适合城中村发展的路子。”
接受完记者的采访,耿遵珠来到大棚外面,和年轻人讨论起大棚升级改造的问题。目前,全国两会即将召开,耿遵珠作为人大代表,将自己履职以来总结的建议推广到全国人民的视野中去。耿遵珠说:“经过这20多年的奋斗,把我们的产业才做到现在这个规模,我们走的这个路啊,都是奋斗出来的,是我们干出来的。下一步,让老百姓都住上水电暖齐全的楼房,能建棚的土地就建棚,不能建棚的就建立高标准农田。如果是林地的话,那就发展林业,只有把家园做好了,年轻人才愿意回来,愿意留下。”
闪电新闻记者 孔然 李德旺 左新新 聊城台 张洁 茌平台 周超 刘越超 报道
责任编辑:陈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