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上午,一条“青岛今晚12点封城”的消息在不少青岛人的朋友圈等社交媒体流传。
疫情之下,社会情绪本就处于紧绷状态,加之“超市抢购”“蔬菜涨价”等传言,两者相互“拱火”,热度很快上升。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如若任其传播,谣言产生的恐慌以及衍生的连锁反应,不仅撕裂人心,冲击公共秩序,甚至影响乃至破坏大局。比如,一旦公众掀起抢购潮,将对整个物资供应带来巨大压力。
正应了那句话:比病毒更可怕的,是谣言。
很快,青岛市委网信办辟谣平台通过观海新闻发出了辟谣信息:
今日上午,有关“青岛今晚12时封城”的信息在网上流传,经核实,该信息不属实。目前,青岛疫情防控形势趋稳,生活必需品价格平稳,货源供应充足。请大家关注官方发布渠道,切勿听信小道消息,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101个字的辟谣报道发出后迅即刷屏。短短几分钟,仅青岛日报官方微信阅读量就超过10万。有些惶惶的人心,逐渐平复下来。
这也再次验证了一个道理,辟谣的速度如果能快过“吃瓜”的速度,谣言短时间内平息的可能性就越大。一名网友的留言 “感谢辟谣,速度真快,点赞”得到众多网友肯定,获赞680个。
其次,权威消息最抚人心,紧要关头,相关政府部门必须敢于发声,澄清事实,激浊扬清。
传播学者克罗斯提出过一个谣言公式:谣言=事件重要性×事件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按此公示,谣言的能量大小,既取决于真实信息的透明度,也取决于受众的判断水平。
在本次真相与谣言的较量中,我们注意到,作为分母的“青岛市民的判断水平”成为阻止谣言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辟谣报道发出后,网友评论一边倒的“表扬” “感谢”以及渴望“辟谣快点到来”的心态中可以验证。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很大原因在于谣言的惊悚与真相的平静之间,横亘着巨大的理性鸿沟。而如今,经过互联网教育多年的网友,对于谣言的免疫力在增强,理性的鸿沟在缩小。
当然,对造谣者的追查与追究不应停止。凭空捏造几行字,将城市推至恐慌边缘,差点酿成公共事件,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应依法严惩,都该付出代价。(刘汉锋 王国钰 赵梦星)
责任编辑:刘聪聪 项军 赵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