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岛首届手造节·大咖说⑪|城阳区:深挖传统文化底蕴,打造时代文创之花

点击图片进入大赛专题,看青岛手造视频,上传作品

让传统遇见创新,让创意遇见美好,让手造走进生活。

按照山东省委宣传部等部门部署的“山东手造”推进工程的具体要求,为推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指导,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持,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岛市总工会、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青岛市手工艺协会、观海新闻、智慧青岛、齐鲁工惠承办的青岛首届手造节·青岛手造创新设计大赛启动。

“青岛首届手造节·青岛手造创新设计大赛”欢迎手造行业从业者、手造文化爱好者以及广大热爱创新、创造的社会各界力量踊跃参与,共同激发手造创新热潮,促进手造产品与数字科技、智能制造、金融、新材料应用、新消费等深度融合,让手造文化赋予这座城市一份新的人文内涵,让手造产业为这座城市注入一股新的发展活力,让青岛这座品牌之都擦亮“青岛手造”新品牌。

关于“青岛手造”,听听大咖们怎么说。

本期我们采访到的是青岛市城阳区文化馆馆长张亮亮,听他讲述对于青岛手造以及手造文化产业的见解。

张亮亮

青岛市城阳区文化馆馆长

城阳区有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底蕴。现有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2个,市级29个,形成了以国家级项目胡峄阳传说为龙头的、以省市级项目为主体的、以区级项目为补充的发展格局,为打造“山东手造”品牌提供了强大支撑。

城阳区手造项目众多,既有在全省、全国乃至国外部分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上马剪纸、刘氏泥塑、辛氏锲金画等优势项目,也有富于地方特色、薪火相传的黑陶制作、盘扣、喜盒子、红陶榼子、布艺老虎、盖巾花边、渔网编制等传承历史悠久的民间手工艺;有始终坚守古法传承的孙氏古琴、古法旗袍、木船制作、农具制作等工艺流程较为复杂的传统匠作,也有诸多海产品和肉食品加工制作方面的项目。总的来说,在城阳区各级非遗项目中,手造项目超过30个,占全部项目数量的一半。

近年来,城阳区坚持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大力挖掘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每年开展非遗普查、申报、传习、培训、展示等各类活动百余场次,使非遗保护利用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设立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补助,每年投入30余万元对部分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分别给予1万元和5000元补助。开设《胡峄阳传说》讲堂,编订《峄阳文晖》等课程教材,在学校“校本”课程中宣讲,受众学生近6万人次。根据胡峄阳传记故事改编柳腔戏剧《胡影寻父》《胡影求学》等在基层巡回演出百余场,深受百姓喜爱。2021年,4个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个项目入选青岛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入选数量居全市第一。东流亭社区作为“非遗在社区”试点单位,被评为全市“非遗特色社区”,并获评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成为青岛市唯一上榜单位。胡氏卤水豆腐和流亭大馒头,获得“山东非遗美食60强”。《福禄寿喜》盒子”获评山东省非遗文创大赛文化产品。在山东省传统技艺类优秀短视频大赛等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

近期,城阳区将围绕手造工程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建立“山东手造”城阳区非遗项目库。安排专人对全区78个非遗项目进行调查摸底,初步建立“山东手造” 城阳区非遗项目库,列出包含古琴制作技艺、周氏流亭猪蹄制作技艺等相应目录30余个。

大力推进“非遗工坊”建设工作。根据非遗工坊认定条件,依托我区传承发展较好的非遗项目,整理提报刘氏泥塑、万氏古法手工旗袍制作技艺等10余个项目。

积极参与手造创新设计大赛。按照“泰山杯设计杯”山东手造创新设计大赛相关要求,认真理顺手造产品和项目的基本情况和目录,广泛发动各类非遗项目积极参与,并建立参赛作品明细文档,征集辛氏锲金画、肖氏核雕等参赛作品20件以上。

加强手造工程资金保障。全年计划投入30余万元对相关非遗项目进行扶持,开展手造进校园、进景区,推动手造项目落地转化。

下一步,城阳区将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续开展“山东手造”推进工程相关特色活动。同时,通过专题推介、线上宣传等形式,扩大山东手造影响力和美誉度,实现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扫码了解更多大赛详情

(智慧青岛记者 赵振宇 王恬恬 张倩 通讯员 于敏 李梅)

责任编辑:陈海芹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