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村镇,一座占地300余亩的智慧蓝莓产业园雏形初现,智慧化水肥控制系统安装完成,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也已作好规划设计……这是青岛市承接的2021年山东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项目——“蓝莓智慧化生产及全产业链开发利用项目”中的一小部分。这个总投资5000余万元的项目将建成青岛蓝莓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和6个智慧蓝莓科技示范基地,在“优特专”品种选育、标准化栽培、储运及精深加工、高端品牌培育等全产业链各重要环节开展研究实践。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业内有着“中国蓝莓看青岛”的说法。但近年来,青岛蓝莓既享受着市场供不应求的机遇,又面临着国内外双重竞争压力。如何助推青岛蓝莓产业提档升级,让这块“蓝色招牌”更加醒目?
一边是国内“你追我赶” 一边是国际巨头“强势进军”
沙壤土、光照资源丰富、无霜期长、冬季气候温和、空气湿度大……一系列优异自然条件,让青岛成为中国最适宜种植蓝莓的区域之一。更进一步说,青岛西海岸蓝莓就代表着青岛蓝莓。从2000年起,我国开始蓝莓规模化种植,青岛西海岸即是国内最早建成蓝莓生产基地的地方;2011年,当时的黄岛区被农业部立项为国家蓝莓标准化示范县;2012年,“黄岛蓝莓”被农业部评为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2012年,青岛市政府与联想控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西海岸为基地,逐渐建成集品种引进、种苗繁育、基地种植、果品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时至今日,在青岛10余万亩的蓝莓种植规模中,97%以上集中在西海岸。凭借种植早、规模大、品质好、产业化水平较高等优势,青岛成为全国优质蓝莓主产区,地位居于全国前列。
但是对产业而言,“居安思危”是一种必需。放眼全国,蓝莓所蕴藏的巨大商业潜力吸引着各地政府扶持蓝莓产业发展,大量资本和科技力量涌入这个领域,一场围绕蓝莓产业的“竞逐赛”正在全国上演。有关报告显示,我国商业化种植蓝莓的省份2000年时只有2个,现在已经达到27个。从2008年到2020年,我国蓝莓种植规模增加了50余倍。期间,不少省份“后来居上”,云南、四川势头迅猛,因地制宜做出了自己的优势。
而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小小蓝莓也要放到更大的坐标系中去比量。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蓝莓总产量约为35万吨,基本全部用来供应国内市场,据预测,满足中国市场至少需要100万吨产量,巨大的缺口使中国成为全球蓝莓市场中心。从2012年到2020年,中国对蓝莓的进口量增长了40余倍。蓝莓成为近年来全球发展最快的果树树种。同时,众多国际浆果业巨头进军中国本土,利用其自有的专利品种和高效益的栽培技术强势抢占市场份额。
可以说,青岛蓝莓既享受着市场供不应求的机遇,又面临着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的压力。“这些年,种植蓝莓的利润已经从最高点往下走了。”青岛西海岸农高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蓝莓智慧化生产及全产业链开发利用项目”相关负责人说,只有用专业化、标准化、智慧化的方案来降本增效、提质增值,才能在这场你追我赶的“竞逐赛”中保持优势。
一边是领先的智能化水平 一边是粗放的生产管理
有着“中国蓝莓第一人”之称的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亚东曾指出,在全国范围内,蓝莓生产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发展问题。与全球蓝莓主产区相比,我国在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良品种、根据不同品种进行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2021年,国际蓝莓组织(IBO)报告中指出,中国是目前唯一一个还在利用“低档次品种”种植生产的国家。当前,我国蓝莓单位面积产量仅为4.74吨/公顷,不足全球平均单产的2/3,更远远低于排名第一位的葡萄牙21吨/公顷的水平。
毋庸讳言,青岛蓝莓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品种选育是蓝莓产业链的最前端,关系着整个链条的发展水平。青岛农业大学副教授刘更森告诉观海新闻记者,我国蓝莓产业化起步较晚,主栽品种均是从国外引入的,而知识产权保护让我国面临蓝莓种源“卡脖子”问题。同时,由于国内外气候环境不同,我国引进的蓝莓新品种常常“水土不服”,比如在青岛,多个从国外引进的蓝莓品种存在抗寒性差、土壤适应性差、成熟期晚等问题。此外,我国蓝莓育种工作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这也是需要攻克的难题。
在蓝莓生产管理方面,很多农户存在选种杂乱、缺乏配套的标准化栽培技术、水肥管理粗放等问题。青岛西海岸农高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包括青岛在内,当前我国蓝莓生产主要以农户为单位,以分散经营的小规模果园居多,果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蓝莓品质差别较大。“正是因为市场上蓝莓供不应求,以前农户即使管理粗放也有很大机会挣钱。”该负责人说,但是现在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农户发现自己的蓝莓卖不出好价钱,所以他们也急需专业化的指导、标准化的引领、智能化的辅助。
即使是智能化生产管理程度较高的蓝莓企业,也有着智能化升级的需求。青岛农业大学教授韩仲志认为,青岛蓝莓产业的智能化程度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不过总体来说仍处在“初级后期”到“中级初始”阶段,与处在“高级初始”阶段的国外发达产区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高和年轻劳动力的减少,智能化升级是蓝莓产业提档升级的必由之路。
此外,大数据管理平台的深层次应用、蓝莓产品的精深加工、高端品牌的打造、人才培养等,都是青岛蓝莓产业进一步升级所面临的“课题”。
全国首个蓝莓表型采集智能平台将在青岛诞生
所有这些“课题”,都是“蓝莓智慧化生产及全产业链开发利用项目”研究与实践的重点。2021年12月,青岛市承接了这一省级专项,由青岛市科学技术局、青岛西海岸新区科技主管部门、青岛西海岸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由青岛西海岸农高发展集团这一“农”字号国企牵头实施,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等多家院所、企业参与实施,汇集八方力量,产学研深度合作。各单位拿出“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跑出助力青岛蓝莓产业提档升级的“加速度”。
为破解山东省蓝莓栽培品种适应性差、成熟期集中、结构单一、品质退化等问题,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致力于选育优质、特色、专用的蓝莓突破性新品种,研发与之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形成“品种+模式+技术”的标准化体系。目前,相关工作已展开,收获6个蓝莓杂交组合种子3万余粒,新引进蓝莓种质资源4份,后续将进行引种观察等实验。
为进一步提升蓝莓智慧化生产管理水平,青岛农业大学将建设我国首个蓝莓表型采集平台。韩仲志介绍,平台可对蓝莓的植株、叶片等表型进行实时观测,全过程监测蓝莓生长状态,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预警并提供配套解决方案,还可与温光湿控制、水肥一体化、无人机打药等系统相连,用“升级版”智能管理让蓝莓更加高产、优质、抗逆。
与美国、智利等国家的蓝莓相比,山东蓝莓多以鲜果销售为主,加工水平不足。针对这一问题,该项目将引进精深加工生产线,增加产品附加值。此外,该项目还将建立蓝莓产学研应用及技术创新科技服务平台,通过指导培训、示范引领等方式,推广优质品种和先进模式技术,解决蓝莓企业和农户最关心的问题,培养储备更多专业人才。
以科技赋能,以智慧化管理提档升级,青岛蓝莓,未来可期。(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