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身处各种链接中,为何我们还是会觉得孤单?”|发现自己深陷孤独时,我们该如何缓解?

居家隔离的心灵需要抚慰,群体性孤独也绝不是耸人听闻,屏幕背后的我们,为什么会感到更加孤独?

请和小编一起,走近内心,寻找心灵的慰藉。

【群体性孤独】

大家都熟悉这样的场景:

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

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微博、微信;

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

会议中,别人在作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

发人深思的是,人们是否在不间断的信息接收和网络社交中得到了极大满足?

人们看似处于各种各样的连接中,如社交媒体上各种各样的群聊,但仍然有 一些人会感到孤独,甚至这种孤独感会因其身处群体中而愈发强烈。

上述现象可以统称为“群体性孤独现象”,我们似乎没有从网络的无限可能、无尽连接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反而往往会在多巴胺代谢过后产生更多的空虚感与孤独。

这些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

一、孤独困于茧房之中

在现代化技术条件下,大数据记住了我们的喜好,使得我们喜爱的信息总是出现在眼前。无论是朋友圈还是QQ空间,这些环境的共同点就是信息的同质化,回收的信息永远绕不开熟悉的环境和人,信息茧房由此形成。由于过于熟知信息所处的环境,以及在相同环境中被同质化的平台使用,所以很难收获“不同的声音”,于是就陷入了“越接受同质化信息,越感到空虚孤独”的陷阱。

二、孤独浮于人设之上

出于自我认同的需求和他人认同的渴望,我们往往会在媒体上选择发布容易让他人产生艳羡心理的内容,每当在网上发布关于自己的信息时,会思前想后,担心自己在网络上的发言影响到现实中的人如何对待自己,这逐渐变成了一种负担,形象塑造的不确定性让其焦虑不安,沉迷于“表演”的背后是难以掩饰的孤独。

如果发现自己深陷孤独,我们应该如何缓解?

(一)将视线回归自我与现实

积极参与到现实的各种活动之中,哪怕只是去和朋友散散步。

(二)拒绝将自己困在“信息茧房”

去刻意考虑一下自己不认同的观点,主动参与到陌生的领域中

(三)不依赖“人设”等虚拟形象带来的浅层快乐

做自己,或者,把自己变得更像心中的理想人设。

在居家隔离的时光里,总会遇到一些忧虑、焦躁、孤独等不好的情绪,但是,不论是屏幕前的你们,还是深夜里黯然神伤的人们,总要记得,疫情总会过去,今天的孤独,是为了未来更好的享受生活,和期待已久的ta!

责任编辑:李慧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