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平度张东村:引来现代化农业产业致富村民,民心凝聚向未来

2022-04-08 15:25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近两年半的时间,平度市田庄镇张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9天,村民累计自发捐款94288元助力生态园建设,目前,捐款数额还在增加。”3月29日,“张东村工作群”更新了爱心生态园建设捐款数据。

“爱心背后是紧紧凝聚的民心,近两年多来,村里时常会有像这样暖心的场景,村庄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张东村老支部书记刘宝林正在和50多名村民参加爱心植树。

占地300多亩的54座樱桃西红柿大棚开始出果,新修6条通村路,3个垃圾湾“变身”党建广场、篮球场、生态园,改扩建“开放式”村委大院……村庄的这些变化,都与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从青岛市委组织部公开遴选到田庄镇张东村任党支部书记的姜勇。

现在,姜勇带领的村“两委”班子,已经成为400余户村民心中的“主心骨”。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党员干部要坚守初心,真正为群众谋好事、干实事,人心凝聚、民心汇聚,村庄也就有了‘人气’,乡村全面振兴才能有更加持续充沛的动力。”谈起村庄的变化,姜勇深有感触。

党建引领 “领头羊”真带头

“这棵大点的树给我,我有劲,背得动”“这棵树的根还需要修剪下”“这是村里的好事,我必须贡献一份力”……在“张东爱心生态园”植树活动现场,数十名党员干部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现在,像这样党员干部带头忙建设的场景,已经成为张东村的一种“新常态”。

村庄强不强,全看“领头羊”。“只有将村‘两委’班子建设好,调动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不断筑牢村级党组织根基,村庄发展才更有‘冲劲儿’。”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姜勇精准把握住了村庄发展的“脉搏”。

一直以来,姜勇始终把党建工作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坚持摸清底子、凝聚班子、做出样子,创新阵地意识,强化发展理念,服务凝聚群众,着力将张东村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吃住在村里“串农户门”摸清情况、打扫村庄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村规民约、与党员干部并肩奋战在抗疫一线、捐款10000元和1000棵绿植助力生态园建设......两年多时间里,姜勇大事小事都率先垂范、冲锋在前,村庄党员干部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虽然姜书记和俺们村不沾亲带故,但这两年他真是把整个人都交给了张东村,现在党员干部们事事都冲在前面,有这样好的支部带领,俺们老百姓还有啥说的,一条心跟着支部干就对了。”72岁的刘华明是土生土长的张东村人,这些年的变化他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更是多次主动参与村庄活动。

规划产业 引来致富“活水”

温暖春日,走进张东村特色农业产业园内,54座大棚中的樱桃西红柿已经开始成熟。

“以前在镇上卖豆腐,起早贪黑赚钱也不多,现在租下2个大棚,一年一个棚挣10多万没问题,以后的生活肯定越来越好。”张东村村民耿书泽说,现在樱桃西红柿每斤出棚价11元,价格形势非常好,根本不愁卖。

别看现在村民日子越过越好,但在两年多前,张东村还一直处于“波澜不惊”的状态:年轻人早出晚归到附近企业打工,田地里也是玉米小麦轮番种,村民收入方式比较单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初到张东村,姜勇就开始琢磨如何“破题”村庄发展,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经多处考察研究,最终确定发展樱桃西红柿种植这个高效农业项目。

定了干、说了算。姜勇带领“两委”班子四处为找项目奔波,最终,总投资7000余万元、占地364亩、规划建设54座现代化大棚的农业产业项目花落张东村,并于去年底顺利投用。

“现在村里也有了大棚,再也不用去周边镇村找活了,不仅省去了每天15元的乘车费,中午还能回家吃饭,家里的事也能照应着,每天能净挣150元。”63岁的张东村村民赵永香高兴地说,还有不少村民和她一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想法。

村庄有了产业“活水”,发展状态由原来的“波澜不惊”变成“浪潮涌动”,细水长流的幸福生活照进了张东村的现实。

扮靓村貌 凝聚民心向未来

“平三湾、建六路、修缮村委大院,村庄越来越干净,越来越有现代化新农村的样子了。”看到村容村貌的改变,刘宝林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原来的村委大院被墙和大门紧紧“包围”着,且非常杂乱。“四面包裹看似安逸,隔开的却是村‘两委’和群众的距离。”刚到张东村时,姜勇就开始谋划对村委大院进行改造。

现在,张东村村委原本的土砖旧院墙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联通村委大院的平地。党建长廊、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没有围墙,统一的开放式办公,真正敞开大门为群众办事。

不仅是村委变得更加方便、美观,村庄的街头巷尾也变得越来越整洁。

“以前我家门前是一个大湾,里面扔的都是生活垃圾,每到夏天,刺鼻的味道严重影响生活,现在好了,村里不仅将垃圾清除,填平了大湾,还在上面建起了篮球场,我的小孙子经常和小伙伴去玩。”对于村庄环境的改善,今年55岁的刘新娟感触颇深。

如今,新修的道路、新建的海绵广场、环绕村庄的15000棵绿化树,使得村庄环境更加宜居宜业,真正实现了“雨天不沾泥,晴天不起土”。同时,村庄还积极建设了文化广场、组建村庄文化队、增加文明标语墙体彩绘,村庄文明风尚氛围浓厚,村风民风有效改善。

“最近两年,每次回来都发现村庄会有新变化,感觉现在村庄一点也不比城区的社区差,不只硬件基础越来越好,我们还有大棚、麦田、生态园这么多美丽的地方,真的为家乡发展感到高兴。”已经在青岛工作七年的刘璐,越来越喜欢回家放松身心。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金色未来。”姜勇已然带领张东村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发展模式,正朝着更美好的未来前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马英歌   通讯员  张仰运 杨晓平)

责任编辑:单蓓蓓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