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收藏!各省“半年报”陆续出炉,大多实现“转正”,最大“黑马”竟然是它!

年中是盘点回顾、展望部署的时候。受疫情冲击,今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下半年的走势颇受关注。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56614亿元,同比下降1.6%。虽然累计还是负的,但势头不错,先降后升,实现了“V”形反弹,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市场预期总体向好。

“基本面”的向好,让我们对各地的“表现”尤为期待。

连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发布各自的“半年报”,截至发稿前,已有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南等23个省区市发布了相关数据。

通过一一整理,发现几个特点:

一是各地均实现了恢复性增长,GDP增速纷纷“转正”。23个省区市中有8个上半年GDP增速为负值,15个为正值。

二是中西部地区恢复势头明显好于东部地区。4个增速高于1%的省份全部来自中西部,分别为青海(1.0%)、湖南(1.3%)、宁夏(1.3%)、贵州(1.5%)。

三是位次变动较大。疫情重灾区湖北上半年GDP降幅达19.3%,排名由2019年的全国第7位大幅下滑至第11位,受此影响,福建、湖南、上海、安徽4省排名依次上升一个位次;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黑马”——贵州,在1.5%的逆势增长下,一口气超越山西、内蒙古两个对手,成功晋级20强,创造了历史。

1

这些强省稳住,“大盘”就稳住了

历史往往是由英雄创造的。大省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相当关键。当然,基数大、盘子大,受到的冲击就大。今年以来,广东、江苏、山东传统“三强”在防控疫情上不遗余力,经济发展受到的冲击较大。

以广东为例,今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7%,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货物进出口降幅高达11.8%,高于全国5.4个百分点,可以说是“拖了后腿”。

进入第二季度,广东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好转。上半年,形成一条经济数据回升曲线。虽然GDP增速还没有转正(-2.5%),但降幅大幅收窄4.2个百分点。因为在全国经济大盘中的权重很大,因此,广东为全国经济“V”形反弹贡献很大。

能够连续31年坐稳中国经济“头把交椅”,广东历经“大风大浪”,但大省就是大省,人口多、市场大、韧性足、抗风险能力强。在12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广东不仅挺过来了,还实现了华丽转身,这一次一样可以。

这么说自然是有依据的。广东“三驾马车”的动力逐步恢复。固定资产投资恢复正增长,市场销售逐步回暖,进出口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7个百分点。

此外,广东新经济加快发展与壮大趋势良好。上半年,广东新经济增加值同比下降1.9%,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0.6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5.6%,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当然,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当下,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广东,自然比内陆地区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素,风险更高,恢复的难度更大。广东一些指标仍处下降区间,要弥补疫情带来的损失仍需时日。

再来看江苏。2019年,江苏GDP已经逼近10万亿元,紧紧追赶广东。今年上半年以来,江苏的表现绝对算得上可圈可点。GDP增速在“三强”中率先实现了“转正”,增速达到0.9%,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这对于一个大块头省份来说难能可贵。

从主要指标看,江苏的“半年报”在“三强”是最漂亮的。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需求逐步改善,回升态势比较明显,对GDP拉动作用较一季度均有明显改善,共同拉动经济实现了正增长。大部分行业保持回升势头,其中,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7.9%、3.9%、3.2%、3.8%,均高于GDP增速。

此外,江苏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为全省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上半年,江苏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8%、3.1%;互联网相关行业发展迅猛,1—5月,全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3%。这些产业的逆势增长很好地抵御了疫情的冲击。


再来看老三山东。客观地说,山东今年来的表现有些出人意料。正在“刮骨疗毒”的山东,已经付出了牺牲速度的代价。2019年,山东GDP增速仅为5.5%,低于全国(6.1%)0.6个百分点。

但正当“唱衰”山东之论调甚嚣尘上之时,山东“埋头苦干”,以逆势增长的优异表现,作出了无声的回应。

今年一季度,山东GDP增速为-5.8%,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好于广东。进入二季度后继续好转,上半年,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2%,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为全国经济恢复作出了应有贡献。

今年上半年,山东加速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坚决关停散乱污及落后产能企业,经济结构重化特征有效改善。腾笼才能换鸟。上半年,山东高技术领域投入持续加大,“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8.2%;实施技改项目6592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9%。

投入自然有回报。目前,山东新动能培育壮大加速推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服务器、智能电视、半导体分立器件等高端智能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4.2%、22.1%和10.1%。

工业强则经济兴。疫情防控关键期,山东以坚挺团结的工业力量在物资保障中扛起大省担当;经济主战场,山东将这股力量进一步维护好、释放好,稳住了穿越危机、复苏经济的阵脚。二季度以来全省工业持续回升,4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5月增长5.1%,6月则达到7%,创两年多来最高水平。

困难挑战面前,最为考验战略定力。山东在疫情冲击下表现出来的韧性足以证明,山东走的路子是对的,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决不能因一时困难走老路、走回头路!

2

“转正”,这些地区靠的是什么

身处逆境,才真正考验“心态”与实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谁心态好、实力强,谁应对困难就有办法,就有回旋余地,就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上半年,在逆境中实现“转正”的地区,都各有各的“道道”。

作为“三强”最有力的竞争者,浙江不断缩小着与山东的差距,追赶的步伐越来越快。今年3月份以来,浙江主要经济指标呈现逐步回升向好态势,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上半年,GDP增速实现“转正”,同比增长0.5%。

同样是沿海省份,同样遭受疫情的冲击,浙江为何能突围,并实现逆势增长?靠的就是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深耕。先来看一个报告——由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浙江省经信厅和浙江省通信管理局联合编著的《浙江省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

报告显示,2019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6228.94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10%。作为数字经济最活跃、最集中的表现形式之一,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继续引领全国。数字经济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金名片”越发亮眼。战“疫”期间,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受到较大的冲击,浙江数字技术则大展身手。

在数字技术赋能下,今年上半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其中,高技术增长12.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6.0%,装备制造业增长2.1%,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位于大西南的四川表现也非常不俗。上半年,四川GDP同比增长0.6%,比全国高出2.2个百分点,此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投资增速等一系列主要经济指标也呈现持续回升态势,好于全国,居全国主要经济大省前列。

读懂四川经济半年报,工业、投资是两个绕避开的关键词。

其中,工业对四川GDP增长作出突出贡献。1-2月,受疫情冲击,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5.2%。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3月当月,这一增速就实现了由负转正,之后连续四个月单月增速保持在5%以上。

另一个关键词是投资。上半年,四川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0%,其中6月同比增长8.5%,已连续3个月单月增速高于去年同期。而且,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7月17日,四川省举行历年来项目最多、投资最大的一次高速公路招商推介会——33个高速公路项目、总里程约3549公里、总投资约6564亿元,投资额相当于过去5年四川交通领域公路、水路项目投建总额。这放在全国,也堪称大手笔。

四川面临的发展机遇可以用空前来形容:“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哪一个都是含金量十足的重磅国家战略。国家战略叠加之下,四川“心气儿很高”,发展气势如虹。四川与排在前面的河南的差距不断缩小,到今年上半年仅有3478亿元,进位争先是迟早的事。

此外,福建、湖南、安徽、江西、重庆、云南、广西、贵州、吉林、宁夏、青海等省区市GDP增速也实现了“转正”,它们身上的一些好的做法同样值得学习借鉴。在此,观象君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3

黑马,贵州

在众多省份中,还有一个省份值得大书特书,那就是贵州。

这个深居大西南的省份,“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奇特,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一直较为滞后。“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这是长期以来外地人对贵州的印象,也是贵州本地人常挂在嘴边的自我调侃。经济长期欠发展,使得贵州成为对口帮扶的重点对象之一。

贵州甚至“贡献”了一个专有名词——“贵州现象”。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了知名经济学家胡鞍钢的《“贵州现象”呼吁重大政策调整》一文,文章认为“贵州现象”特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长期在全国挂末、贫困人口众多这一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环境和体制背景下产生的中国最突出的欠发达现象。

但贵州不认命,不服输,硬是另辟蹊径,用惊异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今年上半年,贵州GDP同比增长1.5%,是目前所有23个已公布省区市中增速最高的。

这绝对不是“运气好”。2019年,贵州省GDP增速高达8.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2个百分点,“甩开其他省市一条街”。

如此强势表现,让贵州成功实现“逆袭”:今年上半年,贵州GDP达到7985.53亿元,一下子超越山西、内蒙古两个对手,成功晋级20强,短短5年间提升了7个位次。

在这个“努力奔跑才能站在原地”的时代,贵州的“逆袭”绝对算得上是奇迹。要土地没土地,要人才没人才,不靠海,不沿边,贵州靠什么?答案是大数据产业。

近年来,贵州发力大数据,获批建设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闯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的大数据发展创新之路。苹果、高通、腾讯、华为、阿里巴巴、富士康等众多世界知名大数据企业纷纷落户贵州,云上贵州、货车帮、白云山等本土大数据企业迅速崛起,形成了大数据产业集群。

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4年排名全国第一,吸纳就业增速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三,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2019年收入达到1500亿元。

大数据产业不仅为贵州决战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力量,更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为让贵州战胜疫情冲击下,实现逆势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上半年,贵州省信息和互联网增长较快,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452.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8%;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93.5%。

凭借大数据产业,贵州不仅摘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还贡献了一个新的专有名词——“新贵州现象”。插上大数据产业的翅膀,贵州还将越飞越高。

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今,2020年刚刚过半,国际疫情依然在蔓延扩散,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还有很多,经济恢复的压力依旧很大。无论是得意者,还是失意者,都还不是驻足停歇的时候,必须积势蓄势谋势,识变求变应变,唯有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作者:沈默)


责任编辑:王凤一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