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18日讯 随着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养老从业人员缺口大、专业能力不足、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日渐凸显。在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而作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青岛的养老服务行业如何吸引人、留住人、用好人?在青岛两会上,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市即墨区国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王文华给出了她的建议。
张磊 摄
代表建议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王文华认为,目前青岛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养老服务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缺口是比较大的,人才队伍总量不足,多数从业人员都来自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镇4050人员和退休返聘人员,他们的文化和技能水平相对偏低,在上岗前,大多只是进行了简单地技能培训。 ”王文华表示,与其他职业相比,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的待遇普遍不高,从而难以吸引、留住专业人才。
“加快培育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王文华建议,要拓宽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的来源渠道。通过市场化运作,对社会资源进行再整合、再配置,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相结合的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培训是打造养老人才队伍的重要路径。王文华建议,可通过多种方式,如开展知识讲座、组织技能比赛等,灵活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对想从事养老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同时,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有相关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高端养老服务人员,引入医护人员、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并向养老机构输送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心理疏导、护理康复等人才,从而优化养老服务人员知识结构,全面提升业务素质。
打造一支数量充足、专业性强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需在提升社会认可度上下功夫。王文华表示,在适当提高从业人员待遇的同时,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加大群众对养老服务人员的认可度,从而增强养老服务工作者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
业内观点
光大汇晨青岛老年公寓护理部主任李艳平:
很多养老机构每年都会招收大量的实习生,但最后留下来的却屈指可数,不是人才缺乏,而是中途转岗或者改行。
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涉及到服务对象的隐私部位,很尴尬;二是在大小便处理上,大多数人都无法接受这项服务;三是工资待遇低,还要受委屈,有认知障碍的老人躁动,经常会骂人甚至会打人,家属不配合,看不起甚至鄙视护理员。
百善孝为先,我们国家一直尊老敬老爱老,可是从事这一职业的养老人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不管是薪资待遇还是社会地位都是远远低于其他专业的。另外,更没有职称。正因为如此,国家花大力气培养出来的专业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年轻人不得已都转行或自谋生路,白白浪费了几年的青春时光。
对此,政府应根据从业者的资质和从业年限给予补助和荣誉奖励,从政府到社会各界的官方都要给予大力的支持,给予从业者相应的尊重。相信未来养老从业者的队伍一定不是现在的窘迫局面。
圣德嘉朗护理院院长刘隽:
工资收入偏低、工作条件艰苦、没有所谓的职业自豪感、职业上升路径不明晰等原因,制约了护理员尤其是年轻护理人才的进入。
想要把这个落地,政府可制定一个标准,参考上海的做法,根据从业者的工作年限和照护等级去界定一个工资级别,政府给出一个指导价,从业者达到一个什么水平,就拿什么样的工资,全市的养老机构都依从这个标准。
如果想把年轻人吸引进来,并且留住年轻人,主要就是一个晋升渠道问题。出台人才职业激励和优惠扶持政策,畅通职业晋升渠道,年轻人看的都是职业发展,给他画一个人才梯队,比如设定一个职业晋升发展规划,从菜鸟到熟练工,然后到业务骨干、一线管理者,再到中高层,大约需要多少年,他需要具备哪些能力,那年轻人自然就进来了。这两点,不管是工资,还是职业晋升,最终看的还是能否兑现。
莱西市康馨护理中心负责人李瑛琦:
养老护理员队伍不稳定,最主要的核心问题就是待遇低。
每一位养老护理员通常都要同时负责多个老人的吃喝拉撒,工作十分辛苦,但相对社会上其他行业,低收入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就是社会地位较低,五六年前,很多护理员来了之后,都不告诉自己家里人具体在做什么,一旦说了,就会被说成是个“伺候人”的活。
为了稳定养老护理员队伍,从2015年开始,康馨护理中心创办 “护工节”,至今已有7个年头。每年“护工节”这一天,护理员都会收到中心送上的礼物和领导层的深深鞠躬,他们也被称为“最美的蓝衣天使”。
我觉得,对于养老护理员来说,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老人的心。一名好的护理员首先要有爱心,其次再谈能力。现在有的学校定向培养养老服务人才,分到养老机构,也应该首先从一线做起。 (观海新闻/老年生活报记者 许瑶)
责任编辑:尚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