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体6万立方米的智能网箱。 赛家豪 摄
近日全国第一个坐底式海珍品养殖网箱“国鲍1号”,在中集来福士烟台厂区1号码头完成交付,该网箱突破了传统鲍鱼、海胆深海养殖限制,真正实现了海珍品深远海智能装备化“类野生”养殖。
这是自贸区烟台片区企业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落地实施“百箱计划”后,为深海装备型海洋牧场建设提供的又一个成功范例,迈出了打造“亚洲单体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综合效益最好”的海洋牧场的关键一步。
不只是“百箱计划”,今年以来,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依托中集来福士半潜式多功能生活支持平台,启动总投资26亿元的“海市蜃楼·烟台八角湾海上艺术城”项目,全球首次尝试将巨型海工装备转为文旅用途,打造独树一帜的游钓型海洋牧场;自主培育的一家海参原良种企业完成上市框架搭建,预计明年完成IPO,成为国内首个赴港上市海参原良种企业,募集资金将用于“育繁推”一体化园区和投礁型海洋牧场建设;总投资4亿美元的挪威海洋牧场也已完成商业计划书编制和国外项目公司注册……
一个个大项目、新项目纷纷落地开花,正是自贸区烟台片区助力烟台打造“全国海洋牧场示范之城”的全力奔跑。今年以来,自贸区烟台片区努力破除海洋创新要素集聚、产业技术升级、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的盲点、痛点、难点等问题,推动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持续领跑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全方位助力烟台打造全国海洋牧场示范之城。
海洋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打造起支持全要素创新的生态格局
打造全国海洋牧场示范之城,要素支撑是关键。
自贸区烟台片区以位于产业链最高端、被比作渔业“芯片”的水产种业为引领,在全国率先构建“总部基地+孵化加速器+专业园区”海洋新兴产业培育模式,与山东省海洋局共建山东八角湾海洋科创中心,将闲置培训中心和物流园区“腾笼换鸟”,建成3.7万平方米总部办公、科技研发、产业孵化和人才服务空间。
提升原有5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高起点谋划“八角湾蓝色种业硅谷”,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现代化海洋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与八角湾中央创新区联动,制定鼓励创新创业和标准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面向全球招引集聚涉海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平台和产业“头部资源”,建立起从创新策源、孵化育成到加速产业化、“政产学研金服用”全要素支持的海洋牧场产业创新生态格局。
记者了解到,海创总部基地和孵化加速器投用仅6个月就入驻了中科院烟育成中心、中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经海渔业、泛海海工等海创平台、总部企业17家;吸引了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马林内特行业中心(由俄罗斯15个地区海洋领域最核心的60多家公司、研究中心和大学的200多名专家组成)设立了驻华代表处。以“三海一核”为特色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启用,8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智慧海洋产业技术研究院、大海工类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同步入驻,与46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带动和关联的涉海产业产值超过300亿元。
全民参与海洋资源养护
海洋生物资源全面恢复
任何一个产业要实现有序发展,一定的规范体系保障必不可少。
围绕构筑覆盖生物资源养护的规范体系,自贸区烟台片区制定全国首个《黄渤海重要野生水生生物资源增殖品种指南》,率先出台《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社会资金募集管理规定》,解决以往因缺乏目录指导,无序盲目增殖生物品种对海洋生态的破坏问题。与此同时,还在全国率先搭建了覆盖海洋生物资源苗种繁育、本地野生物种驯化、苗种养殖标准、资源修复长效监督评价机制等海洋牧场生物增殖全流程管控规范体系,保障海洋生物增殖品种市场供应,提高增殖品种对大海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促使政府和企业持续优化增殖放流体系,螺旋提升海洋牧场自然生产力。
规范指引下,烟台海洋生物资源恢复成效明显:自今年4月份开始推行海洋生物资源养护新模式以来,以往“政府主导政府做”的养护行为已经转变为“政府指导全民做”,社会认同感大幅提升,通过山东云放鱼、烟台一手通等平台,累计投放社会化认购鱼苗50万尾。落地“中国计量大学烟台标准创新中心”,通过“国家海水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创新建立了覆盖国家海洋水产养殖全过程的标准体系,破解了全国普遍面临的海洋水产养殖领域标准发展滞后,育苗技术规范和标准相对缺乏,苗种总体质量不高等现实问题。现代化海洋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已实现2批次三文鱼卵“陆海二次中转”。
全国率先成立海洋产业特色支行
破解海洋牧场建设融资难题
按照规划,“百箱计划”将分批次投放100个中集来福士主尺度66米×66米×34米、养殖水体6万多立方米的深远智能化网箱,建成年产值50亿元的“亚洲单体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综合效益最好”的海洋牧场,推动海洋牧场、智慧渔场、休闲渔业、育苗、海产品加工、贸易等全产业链发展。
如此庞大的一个工程,离不开金融支持。由于前期一次性投资高、质押物不足、回报周期长、自然不可控因素多等原因,海洋牧场建设面临比传统农业、中小企业更为严峻的融资难问题。
自贸区烟台片区围绕破解这一难题瓶颈,推动片区内恒丰银行在全国率先报批成立了海洋产业特色支行,引导创新海洋牧场保险产品,“政银保”协同发力,在海洋牧场领域率先建立贷前、贷中和贷后“闭环管理”联动机制,为海洋牧场快速建设、快见成效提供金融保障。
数据显示:自2019年9月推行海洋牧场融资服务以来,恒丰银行烟台海洋产业特色支行已为海裕远洋渔业、南隍城海珍品等一批海洋牧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3.25亿元。
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烟台海洋牧场建设实现质与量双提升:目前全市已创建集聚省级以上海洋牧场30处,其中国家级14处,占全国总数的1/8,数量居全省首位,海洋牧场总面积超过110万亩,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政银保”闭环联动破解融资难做法被农业农村部转发全国借鉴,必将在更大范围内带动新一轮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浪潮。
力推科企产教融合
打通贯穿海洋牧场全链条产业体系
科企产教融合助推全产业链发展的努力也正转化为看得见的发展成效,自贸区烟台片区引导中集来福士等高端海工装备企业由“油”转“渔”,面向普通渔民无法“耕种”、传统模式无法覆盖的海域开展产业模式研究和定向装备研发。成功投放国内首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试验网箱,日常仅需4人操作,年产成鱼达1000吨,产值达到4000多万元,是传统网箱的100倍。联合驻区涉海教育机构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推出“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解决海洋牧场技术人才缺乏难题,通过“渔服公司”吸纳配比一定数量的传统渔民,催生出既有经验又懂操作的新型职业渔民。鼓励龙头企业 “陆海接力”“科企联动”,全链条整合资源,形成“从一粒鱼卵一套装备、到一条鱼、再到一条完整产业链”的产业体系。
我们相信,在完善的生态格局、健全的规范体系、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科企产教融合下,自贸区烟台片区在围绕“海洋牧场绿色发展、深远海养殖、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多元化融合、现代建管机制”等进行先行先试时,定将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方案”“烟台经验”。(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通讯员 马双军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