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借力好风上青云——潍坊市探索形成“山东手造”的潍坊经验

2022-04-25 10:55 潍坊日报  

千里莺啼,万物生辉。在潍坊寒亭区,以竹条为骨、丝绢作衣,薄如蝉翼的风筝振翅欲飞;在20公里外的昌邑市,以山间野生茧纺成柞绸,采用独特染色技艺个性化定制服饰;传承了400年的泥老虎变身带香薰和小夜灯功能的瓷老虎,在国家文旅部的文创大赛中斩获金奖……

潍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非遗资源十分丰富,民间有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一代代手工艺人秉持匠心,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政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保护方针,积极引导、推动非遗项目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

乘风而上,顺势有为。近期,山东省出台了《“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意在推动传统非遗与现代文创融合,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省级以上老字号名录等,支持各市分别打造2至3个手造重点产业。在重塑“山东手造”产业价值、形成“山东手造”产业新动能的大背景下,潍坊以其独特优势,打开了手造产业发展的蓬勃新气象。

困惑——

非遗传承中的难题

“在过去,年画是家家户户张贴的必需品,每逢过年都要买,比如灶王爷,以前每年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贴。现在了解年画、亲近年画的少了。”在位于潍坊寒亭区的中国年画博物馆,正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安军边走边介绍:“但这也正常,社会在变化,像年画这种古老的‘节日仪式感’,逐渐在淡化。”

不仅是潍坊,随着城市发展变迁,各地的传统文化都受到不同程度冲击。面临传承发展困境的,也不仅是木版年画。“依靠非遗创作来实现经济效益,很难。”在采访中,多位非遗传承人坦言,靠年画来养家糊口比通过其他工作赚钱难得多,年轻人从事这行的越来越少——愿意学的少,学了能坚持下去的更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强调其“活态性”,核心是传承文化的人。但如今传承人断层状况异常突出,大多数非遗都处于后继乏人的状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遗研究成果的转化。同时还缺乏高水平、有创意的设计人才或团队,致使很多有潜力的非遗项目“养在深闺人未识”,更谈不上创新发展能力。

“非遗创新虽有一定发展,但存在着企业培育不够、创新手段单一、创新涉及面不广、创新设备后期运营维护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在天顺风筝厂,总经理张华刚介绍,即使他们这样一大半员工是“90”后年轻的团队,也面临创新难题。

市场检验产品的生命力。非遗要创造性发展、创新性传承,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走进百姓大众的日常生活,具有实用价值。

在潍坊,尽管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类等非遗资源丰富,但是非遗创造转化率较低、产业链条不充分,只有小部分能有效转化融入生活、对接市场,大部分仍处于基础的申报传承保护状态甚至是低迷状态,活化利用率比较低。即使部分转化创新的非遗项目,业态也相对单一,产业链条不完善,产品附加值低,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有效转化。

破局——

一场源自内生动力的变革

去年“七一”前夕,一套由正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30名民间年画艺人集体创作、集纳100幅年画的木版年画集《画说党史百年辉煌》,在网上引起轰动,见者无不为之震撼,其制作耗时、内容容量、艺术水准等均创行业纪录。

“想要发展就必须得在内容上有所创新,与时代紧密结合。”吴安军说,“生逢太平盛世,我们非遗传承人有责任记录这个时代。早在2013年,我们就想以党史重大历史事件为主题,以木版年画的方式展示百年辉煌。”

这是一个宏伟的构想,更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前期广泛联络党史专家、木版年画艺人,创作团队在题材选择上反复推敲,在画稿设计上精雕细琢。朽稿画样、雕刻模版、水色套印、烘货点胭,每张年画都经过四道基本工序、24个步骤,历时长达八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重视品牌的重要性,我们的年画纸都是特制的,带防伪,申请了版权。”吴安军介绍。

品牌就是标准,品牌就是影响力。

同样把打造品牌作为主攻方向的还有张华刚。“我妈妈是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的第一批风筝扎制学员,我高中毕业后就也跟着她扎风筝,这些年,我见证了潍坊风筝的发展过程。”去年开始,他们与潍坊市的老艺术家们合作生产风筝。除了做工较以往更精细之外,每个风筝都有了身份标记,有设计师的简介和签名盖章。

“我们想做潍坊的城市伴手礼,马上就下线第一批产品。”城市日新月异拔节生长,这座城市代表性的文化产品也要跟得上发展的脚步。这位1986年出生的年轻人对未来目标清晰——“做具有工匠精神的潍坊风筝!”

“智能化程度越高,手艺人就越值钱。”在问及为什么不能用机器代替人工以解决招人难的困境时,吴安军这样解释,边说着,他拿出两副木版做对比,其中电脑刻版的那一副,线条粗细没有变化,“少了灵气,没有韵味。”

同样执着于非遗“灵气”的,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风筝代表性传承人郭洪利:“龙头蜈蚣风筝,只有潍坊扎得出来,只有潍坊的龙头蜈蚣形神兼备,有神韵!”

春风可托,纸鸢寄愿。2020年,一款大型网络游戏上线了“轻风戏纸鸢”制作风筝互动游戏,两天时间,参与量超8000万次,玩家在游戏里共制作了几十万只风筝。郭洪利短短几十分钟的线上制作风筝直播,总在线观看人数超650万人次,他认为:“把风筝与另一种产品嫁接,这就是创新,是跨行融合,把风筝这种非遗产品与当下最热的游戏结合起来,在游戏里风筝皮肤的点击率超过一亿次。在游戏里放风筝,在年轻人心里种下风筝的种子,这就是非遗的生命力。”

共赢——

以开放创新的姿态向未来

非遗要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要主动拥抱市场,还要具有时代性和功能性。

高密的泥老虎变成了瓷老虎,还有夜灯、香薰、加湿器的功能,并且准备开发盲盒系列,将地域文化符号延伸到极致。“把实用功能加进去,附加值就更高。”潍坊洪景天创意文化公司负责人康健介绍,“再往前走,下一步我们还想做成智能化产品,进一步融入人们的生活化场景。”

“市里的媒体曾经宣传报道过我们的产品,自此我的网上商城才有了第一张订单,来自一位北京的顾客。”康健说,这对他的启示就是,平台的重要性——借助平台走出去,用好各类政府主导平台和商业平台。去年他的作品被文旅部入选外交礼品店,随之而来的,是北京一家大型连锁酒店数以千计的订单意向。

山东华晨彩装科技有限公司将非遗传承技术应用到文创产品开发中,走上了品牌化、市场化的道路。这家原本做纺织的工厂,去年公司注册了“青云染”品牌,“这一排丝巾,不同的颜色都是从不同的药材中提取的,比如红色,是用茜草、红花和苏木染的。还有婴幼儿服装,我们的衣服号称‘植物的果皮’,因为小朋友会用嘴巴接触衣服袖子,所以我们除了在布料上严苛外,完全采用植物染工艺,就是要倡导一种低碳环保的健康生活理念。”工作人员介绍。

与企业一样,政府也在为非遗项目如何走向产业、开拓市场,不遗余力地想办法。

近年来,潍坊拓展非遗项目的市场化新渠道,在潍城区十笏园文化街区开设了“非遗空间”,发起“潍水非遗合伙人计划”,重点招募了风筝、年画等20余项代表性非遗项目,开展非遗项目的现场展示展演、文化创意研发和传习研学等,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接待研学学生超过3万人次。

依托风筝、木版年画、核雕、嵌银髹漆等非遗项目,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投资、产业植入,潍坊发展了一批特色产业,培育和建设了一批非遗小镇、非遗特色乡村和手造村落。位于坊子区的王家庄子村,风筝生产加工企业已发展到600多家、网店80多家,村里的风筝从业人员2000多人,年生产风筝8000多万只、产值2亿多元,产销居全国第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风筝第一村”。

在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这里成立了山东省第一所高校非遗产业学院,参与达到2000余人,年轻的大学生们对学院开设的古琴制作等课程兴趣浓厚,学习课程的人数逐年递增。

近期,以“潍有尚品”为品牌的潍坊手造集合体面向全市征集100项优秀手造产品,开拓未来全市手造产业的发展空间,做大做强潍坊的文化IP。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当下的潍坊,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以创新开放、面向未来的姿态,探索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借助手造产业之势,让古老的非遗生出羽翼,拥抱新生活的星河万里。(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石莹 文/图)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