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心理|将“摆烂”进行到底?可能是习得性无助在作祟

最近,在社交网络媒体上,“摆烂”一词接过“内卷”、“躺平”的流行大棒,成为各种表情包的新宠,用来表达一种对事情向糟糕方向发展的不作为态度,比如:“今天的任务完成了吗?”——“没,但我不在乎。”

“摆烂”其实具有一定的消极性,而且严重的“摆烂”行为其背后隐藏着值得重视的心理机制。

“摆烂”指当事情已经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于是就干脆不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而是任由其往坏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可以理解为“不思进取”或者“破罐子破摔”。多用于贬义,摆烂是一系列复杂行为的集合体,它比较接近拖延+懒惰+逃避责任。摆烂一词最早出自NBA,NBA里的“摆烂”是指一些球队故意输球,让自己的排名尽量靠后,目的是在第二年夏天有更好的选秀(draft)的顺位,从而得到一些有潜力的年轻新秀,提升球队实力,比如经典的抢邓肯。因为这个词听着就很魔性,而且正好击中当下很多人的心态和生活方式,于是在网上流传开来,现在不止在篮球圈、游戏里,而是万事万物皆可摆烂。

“摆烂”强调对糟糕情况的放任不管,在心理学上这种不作为或破罐子破摔行为和习得性无助有很多关联之处。比如说,当一个学生拿着满是红叉叉的考卷回家时,他会产生严重的挫折感,逐渐地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找一些不可抗拒的理由来为自己成绩不理想当说辞,久而久之,对学习毫无动力,在遇到问题、难题或不理想的结果时感到无助。他们一般倾向于放弃,甚至对于力所能及的任务也无法胜任,而且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取得成功。这种“摆烂”现象可以被称为“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 Seligman于1967年提出的。它是指一个有机体经历失败和挫折后,在面对问题时的无助心理状态。他相信有机体在总结失败的归因时,得出主观努力是徒劳的,所有的失败都是不可控制的。在给定的环境中发生的习得性无助可以转移到类似的情况下。

存在习得性无助表现的人,无论付出多少努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事情结果不理想时,他们都会失去兴趣和信心,他们的斗志将逐渐丧失,最终会选择逃避和放弃,即使面对原本能够做到的事情时,也会产生自我怀疑和否定,有退缩的想法和行为,最终进入绝望状态。这种状态主要表现为:

1、动机降低。对任何活动或任务没有兴趣,消极地对待各项事物;

2、情绪失调。从最初的易怒和悲伤到抑郁、焦虑,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产生抑郁症;

3、认知障碍。自己认为做的每件事都将会失败,即使对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也会产生畏缩的想法,自尊和自信心都会受挫。

然而,这种习得性无助有时不能被正确认识,被社会、老师和家长误认为其懒惰、没有上进心,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责怪和打击他们,长期的消极强化导致了“习得性无助”行为的日益巩固。当你发现自己存在这种心理,该如何自助呢?

①发掘自身潜力,培养兴趣爱好,在简单或擅长任务的完成中提升自我效能感,树立成功的信心;

②对自己进行归因训练,学会正确归因。多将成功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可控因素,多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或意志力,而非个人能力的问题;

③接纳自己的不足,正视自身的优缺点。对于消极评价辩证地看待,尤其是遇到老师、家长的指责时,不可一昧地责怪自己,逃避退缩,尽可能地寻求沟通,找到有力的精神支援。

④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说:‘这件事情我可以做到的’、‘或许,我还可以试一试’等等;

⑤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或阶段性任务,一步一步地完成,通过小的成功重拾信心。(来源: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责任编辑:单蓓蓓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