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风起陇西》,好剧为什么没成爆款?

2022-05-08 23:13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路阳+马伯庸诚意之作虚构魏蜀谍战 这届观众太难“拿捏”了

新一代电影导演佼佼者路阳,加上近年来最火的传奇小说作家“马亲王”马伯庸,再加上诚意满满的创作团队、观众熟知的“三国”题材、陈坤白宇领衔的实力演员团队,本应该打造一部热搜爆款,然而刚刚落幕的《风起陇西》并未出圈,从话题热度到短视频传播,它都比不上马伯庸作品《风起洛阳》、《长安十二时辰》。该剧在央视八套的收视率仅维持在0.5%左右,是近年来央八剧集里较低的一部,而它在爱奇艺平台的热度也远低于《人世间》,甚至迅速被张译、王俊凯新剧《重生之门》超越。好故事、好剧本、好导演、好演员,为什么不能征服观众,甚至豆瓣评分(7.8分)也不怎么高?这届观众为什么这么难带?到底是剧太好导致曲高和寡,还是剧集的亮点观众没感受到?《风起陇西》为影视剧留下了多重问题。

魏蜀“无间道”特别烧脑

相对于《风起洛阳》、《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创作时间较早,是马伯庸大学毕业时期的作品,当时就展现了“马亲王”注重考据、注重悬念设计的特点。小说《风起陇西》以“三国”时期为背景,情节类似“无间道”,蜀国往魏国派遣了谍报高手“白帝”,而魏国也向蜀国派遣了情报人员“烛龙”,“白帝”传送至蜀国的重要情报被“烛龙”掉包,导致诸葛亮失街亭、斩马谡,北伐惨败而归,蜀国情报系统内部开始查找内奸“烛龙”,而“白帝”也被冤枉成叛徒,遭到自己人的追杀……原著小说情节紧张刺激,而剧集版大幅度改动了情节,不仅“烛龙”的真实身份变了,还让“白帝”接手了“新烛龙”的身份,短短24集峰回路转,步步惊心。

《风起陇西》的情节线颇为复杂,单以陈坤饰演的男一号“白帝”为例,他一方面要窃取情报,另一方面要面对来自蜀国自己人的追杀,而前来追杀自己的竟然是妻弟荀诩。从“白帝”这个线头扯下去,他与魏国高层的虚与委蛇、与蜀国情报机关司闻曹的恩怨、与直接领导的杀父之仇、与妻弟的观念分歧、与五仙道圣姑的真挚爱情,高密度的情节自然让部分观众难以跟上。每一集的结尾,常远饰演的“孙令”都要出来把本集剧情做个概括讲解,否则剧中双面间谍、反水间谍、叛变间谍的复杂计谋很容易让年纪较大的观众混淆。另一方面,剧中魏国、蜀国无法让观众有情感上的站位,不同于《三国演义》里“尊刘贬曹”的离场,《风起陇西》里蜀国的政坛、谍报系统乌烟瘴气,诸葛亮和他的心腹杨仪更是一肚子计谋,因而观众对“白帝”的出生入死很难带入情感。猜测“烛龙”身份的过程虽然特别烧脑,但并不能像《潜伏》《风筝》《悬崖》一样让观众为主角捏一把汗、撒一把同情泪。

闲笔可贵,史观更可贵

剧版《风起陇西》对光影有着精细的呈现,蜀地风情青翠浓郁,司闻曹里的阴郁诡谲,曹魏阵营的粗放宽仁,让观众通过画面感受到导演、摄影团队的诚意。2019年,同样由马伯庸小说改编的《长安十二时辰》掀起了关注热潮,剧中对长安八景的呈现、长安108坊的还原让人叹为观止,导演曹盾将唐代美学的独到之处呈现给观众。相对而言,由于近年来影视投资寒冬,《风起陇西》已经在成本范围内做到了最好。像是《长安十二时辰》“许鹤子上元节花车斗彩巡游”的盛大场面,在近年来的古装剧里如此写实又诗意的镜头里已经难得一见了。

马伯庸作品的精彩不仅在于情节,还在于闲笔和细节。《长安十二时辰》里对火晶柿子、水盆羊肉的呈现固然诱人,昆仑奴的呈现打破了很多人的观念:原来长安地下社会的头子竟然是一个黑人。一部好的剧集同样需要知音型的观众来理解,像是《长安十二时辰》里奸臣林九郎说出了一段石破天惊的话:圣人(指唐玄宗)交出政权,让我林九郎治理天下,我和圣人开创了万古未见的局面。这段话实际上指的是构建类似英国女王与首相的“虚君制度”关系,也让观众从另一个角度观看历史,从中得到对“奸臣”与时代局限性之间的二度认识。《风起陇西》小说里探讨了诸葛亮对谍战的深度思考,剧集里也让“白帝”、荀诩探讨了什么是老百姓期待的好日子,这种史观的呈现也是该剧区别于粗制滥造剧集的亮点。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责任编辑:李慧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