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局长与大V茶座 | 高善武:把脉问诊 做好市场的“医生”

最近,青岛公布最新数据,市场主体突破200万。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数据,可以看出青岛创业创新的活力和市场主体的信心。

但是,在疫情等复杂形势下,青岛“稳经济”的担子依然不小。

保住市场主体,是保就业、保民生、稳住经济大盘的关键力量,这需要多方的合力。

5月26日,在市委网信办主办的局长与大V茶座活动中,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高善武表示,针对复工复产,他们已经出台了“暖企20条”等措施,“能为企业减一点麻烦,就减一点麻烦”,“我们能做的尽量去做,做不到的就反映给相关部门,共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把脉问诊 做好市场的“医生”

提到市场监督,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的“罚款、执法”,也有人把市场监督比喻为“市场的警察”。高善武用一段生动的比喻让大家对市场监督有了全新的认识:

“市场监督可以说是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医生,各项业务都是把脉开方的门诊,所属检验检测机构就是企业的CT室,通过手术刀式执法,小切口大疗效。”在高善武看来,让市场不“生病”、帮企业健康快速成长,才是监管和执法的最终目的。

用心服务 呵护每个市场主体

“市场监督的很多职能都是无形的,但是它各项职能都嵌入市场的肌理和经络中。”高善武说,市场监管职能量大面广,覆盖全产业链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态度好不好、精不精准、有没有效,企业的感受是直观的。

在建设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市场主体的需求、痛点更应该被关切。“尽最大可能减少壁垒、门槛,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更多要素资源才能向青岛流动。” 高善武介绍,在守住法律和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建立与企业对话沟通机制。建设“市监法规通”平台,梳理汇总1049部法律法规,主动服务、靶向推送、精准普法,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精准推送服务。体谅和懂得企业,用情感受企业的“急难愁盼”。

当前,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市的市场主体也出现生存艰难、增长幅度放慢的现象,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服务业领域等面临较多困难,如何帮他们渡过难关,如何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考验服务的温度和智慧。

市市场监督管理密集出台纾困惠企政策,推出了“暖企行动”20条措施,联合共青团青岛市委等5部门联合开展“我与青年企业家共成长”等系列活动,推出17项举措服务青年企业家创业发展,积极帮扶广大市场主体纾难解困。

标准领航 助力高质量发展

关注企业的需求,更要关注他们能走多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实施“标准化+”“质量强市”“知识产权强市”等战略,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的版图是用标准来衡量的,标准的活跃度就代表技术的活跃度。”高善武介绍,指导企业遵守国际标准,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高企业的标准领航能力,引领产品和服务标准水平提档升级,增强企业在行业内的话语权。

目前,已有27家青岛企业承担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十三五期间,全市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97项、国家标准933项、行业标准735项。此外,在国家标准委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大力支持下,青岛举办两年一次的“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等三大国际标准组织相关领导人共同出席。

如果说标准是规则制定者,那么质检机构就是执哨的“裁判员”。青岛目前拥有9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其中包含轮胎及橡胶制品、啤酒及饮料、生态纺织、海洋精细化工及生物制品等青岛的优势产业。“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我们也将提高技术能力建设,同步建设高新技术的质检机构,服务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

把监管的落脚点体现在“把脉问诊”上,体现在“发现病灶”上;执法的落脚点要落在为企业“去除病灶”上,落在促进市场主体“健康成长”上。做好市场的“医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在用心、用情、用力,助力打造一流的竞争环境、消费环境、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呵护市场主体。(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国钰)

责任编辑:郝媛媛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