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5日讯 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青岛科技一如既往地提供了技术支撑。
高精度电波数据构建起“立体保护网”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重要参研参试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再次圆满完成保障任务。
据悉,此次二十二所的保障区域涉及包括东风着陆场和海上应急溅落区在内的多个区域,空间跨度大、任务点位多。二十二所所有参试装备及参研人员在四月份已进入到保障驻地并全部进入战位,紧锣密鼓地开展设备调试及搜救演练工作。在任务前夕,一张近、中、远程搭配,海、陆、空协同的立体化搜索救生网络已经部署到位。
二十二所电波环境保障团队在发射任务前夕已全面进入重大任务保障工作状态。该团队一方面为神舟十四号发射任务提供空间电波环境态势和异常事件预报预警信息;另一方面为任务系统提供高精度电波环境效应数据,保障航天测控、卫星通信和空间目标监视雷达等系统的可靠运行,为航天员顺利出征提供了坚强保障。
“航天医用冰箱”建起“天地冷链”
伴随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升空,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航天医用冷储箱第七次飞入太空。加上去年4月份随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上行的航天食品冷藏箱,迄今为止,海尔生物医疗航天产品已是八入太空,为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和科研提供装配支持。
航天医用冷储箱承担的“使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飞船在轨运行阶段对医学试剂、医学样本进行低温冷藏存储;二是在飞船返回阶段对医学样本进行全程冷链转运。
与普通冰箱不同,“航天冰箱”既要禁受得住飞船发射过程中强烈的力学冲击,还要做到重量、体积、功耗尽可能地小。
海尔生物医疗超前研发负责人陈鑫昌介绍,在研发“航天冰箱”时,团队主要突破了5项关键技术。一是轻强结构。团队在制冷系统的选择、结构的紧凑性设计等方面“狠下功夫”,使箱体重量比用户所设的限制重量还要轻25%,大大节约了飞船发射成本。在此基础上,团队还要保证“航天冰箱”在发射阶段能够承受“超重”带来的强度考验。
二是防漂设计,“航天冰箱”进入太空要面临“失重”带来的稳定考验,它必须既能固定物品,又能方便航天员取放。为此,研发团队迭代了十几种方案,最后设计了一种防护结构满足任务要求。
三是高效节能。航天设备在轨运行使用的电能都来自太阳能帆板,节能是“航天冰箱”研发的重要指标。微重力环境下压缩机制冷技术失灵,研发团队探索应用了航天热电制冷系统,把“航天冰箱”能耗做到普通节能灯的约1/3,比项目要求的能耗标准还低25%。
四是智能控制。航天员在轨工作任务繁重,为了减轻航天员工作量,“航天冰箱”在40万米高空运行状态实时监控遥测数据实时下传,由地面工作人员来照看这些设备,保障空间医学实验顺利进行。
五是恒温蓄冷。高效恒温蓄冷技术的突破,能够保证医用冷储设备在飞船上升及返回阶段、无能源供应的条件下恒温冷储20个小时,从单一的冰箱装备,拓展为完整的天地冷链,保障整个飞行任务中的安全存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沐源)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