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岛科技大学举行2022届毕业典礼仪式,校长陈克正寄语毕业生

2022-06-24 20:38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24日讯   日前,青岛科技大学举行2022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毕业生即将奔赴祖国各地之际,校长陈克正以“风雨兼程 勇毅前行”为题,寄语毕业生要鼓足“三劲”,直面“三态”。

陈克正表示,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峰回路转,不会一路平川,人生起伏,总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要有敢和对手一较高低的冲劲、持之以恒的韧劲、始终向前冲的拼劲,跌倒了爬起来,“谁说污泥满身的不算英雄!”当陪跑人渐行渐远时,当身心疲惫想歇歇脚时,读书学习、体育锻炼无疑是缓解途中懈怠、本领恐慌最好的营养剂和润滑剂。

陈克正说,有风有雨是常态,无风无雨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希望毕业生们始终做爱国、担当的青科大人,把“国之大者”铭刻于心,坚定理想信念,在为祖国、为人民不懈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美好人生。希望毕业生们始终做奉献、奋斗的青科大人,把“为党分忧、为民奉献、为国尽责”作为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投身到祖国建设主战场、保家卫国最前沿、乡村振兴第一线,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希望毕业生们始终做阳光、向上的青科大人,刻苦学习、坚持锻炼,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砥砺道德品质,掌握真才实学,练就强健体魄,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贡献青科大学子的智慧和力量。希望毕业生们始终做勇毅、创新的青科大人,勇担时代重任,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大潮中,勇于挑战“从0到1”的原始创新,努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青科大力量。

附全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大家一生中非常特别、非常重要、非常自豪的日子。今天,共有11038名同学圆满完成学业,其中有41名博士研究生、1443名硕士研究生、7312名本科生、2242名专科生,大家即将告别母校,踏上人生新的征程。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同学们送上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愿!向为你们成长成才辛勤付出的师长、父母、亲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几年前,同学们从五湖四海相聚到青岛科技大学,在这里树立理想、刻苦学习,在这里锤炼本领、探寻新知,在这里强健体魄、激扬青春。你们踊跃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运动、艺术展演,用你们精彩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谱写了多彩的青春乐章,为自己出彩人生夯实了基础,也为学校事业发展增了光、添了彩。

几年来,学校也围绕奋斗目标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立德树人体系更加健全,全员育人机制不断完善,综合办学实力稳步提升,在“两服务一引领”高水平大学建设征程上扬帆远航。你们亲历了70周年校庆的恢弘,沐浴了校园文化的洗礼,共享了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荣光。

你们克服新冠疫情的干扰,圆满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你们中有身体力行维护民族团结、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少数民族党员艾柯代·阿迪力,有互学共进、同圆腾讯就业梦想的“双刘”+“双龙”刘子龙、刘金龙同学,有热衷志愿服务、荣获“挑战杯”竞赛红色专项全国特等奖的公维瀚。(四方:有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保送清华大学的“学霸”程玉新,有志愿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的拔尖选调生马美媛,有矢志科技自立自强、“挑战杯”竞赛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张增)你们都是好样的,我为你们点赞!

你们毕业的2022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2022年也是一个不平静的年份,“俄乌冲突”加速演进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愈加错综复杂;“奥密克戎”的出现,给原本经过全球共同努力之下疫情防控已初现一缕曙光的前景,又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北京冬奥”成功举办,给世界各族人民带来了信心、温暖和希望,激发了人类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力量,体现出中国的世界情怀和大国担当。“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经历这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更真切、更深刻读懂中国、读懂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同学们,你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接续奋斗。在你们即将踏上事业新征程、迈向人生新机遇之际,作为你们的学长、师长、校长,我想以“风雨兼程、勇毅前行”为题,与大家分享4点感想:

一、希望你们始终做爱国、担当的青科大人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1935年,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发出了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振奋了师生爱国斗志。我想,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需要大家一直问下去、答下去!

上世纪60年代末,为了响应国家建设大三线的号召,我校1967届化工机械专业本科毕业生、1969届、1970届橡胶工艺专业中专毕业生共105人,毅然奔赴湖北十堰,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并为此奉献了一生。他们始终发扬着团结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秉承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格,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首令人荡气回肠的奋进之歌。

40年前的1982年6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副司令员王福通少将从我校仪表自动化专业毕业,那年他19岁。他放弃了留在青岛的工作机会,应征入伍奔赴海拔1000米、年平均气温8.7℃、常年干燥少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面对戈壁滩的寂寞和枯燥,毅然决然选择了长达40年的奉献与坚守。他参与了神舟一号至十一号飞船发射现场的组织与指挥工作,为飞船的成功发射做出了突出贡献。王福通回母校时曾谈到,“只要不倒下、不退休,我将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继续奋斗。”我想,这就是我们一代代青科大人的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同学们,爱国才能报国、报国才能成就大我。希望你们把“国之大者”铭刻于心,坚定理想信念,在为祖国、为人民不懈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美好人生。

二、希望你们始终做奉献、奋斗的青科大人

奉献意味着付出和给予,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一种大公无私精神。常怀奉献之心,就是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尽心竭力,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今天,在座的同学中,有12位毕业生,作为第24届支教团成员,即将奔赴新疆兵团、宁夏固原等地志愿支教,踏着学长学姐们的足迹继续奋斗。10年来,100余名优秀同学被学校选送到贫困地区开展支教服务,展示了青科大学子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品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

2022届计算机硕士毕业生荆广辉作为数据收集志愿者,白天组织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晚上组织核酸数据比对,凌晨一两点钟睡觉是常态。作为志愿者,他自豪地说:“虽然辛苦,但服务好每位同学是我的初心和使命,站好每一班岗是我的责任和义务。”今年校园疫情防控以来,11000余人次青年学生、30000余小时的志愿服务,有力保障了师生核酸检测顺利进行。在此,我代表学校感谢你们!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我看到了当代青科大学子甘于奉献、实干苦干的奋斗与责任。

同学们,希望你们把“为党分忧、为民奉献、为国尽责”作为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投身到祖国建设主战场、保家卫国最前沿、乡村振兴第一线,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

三、希望你们始终做阳光、向上的青科大人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峰回路转,不会一路平川,人生起伏,总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要有敢和对手一较高低的冲劲、持之以恒的韧劲、始终向前冲的拼劲,跌倒了爬起来,“谁说污泥满身的不算英雄!”当陪跑人渐行渐远时,当身心疲惫想歇歇脚时,读书学习、体育锻炼无疑是缓解途中懈怠、本领恐慌最好的营养剂和润滑剂。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阳光向上的青科大人——中国中化工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我校1977级校友冯恩波博士。他精通自动化领域,先后在加拿大石油任先进控制与优化部门主管;他还在化工和大数据领域有深厚造诣,主持实施了数十项智能检测、大数据应用的研发,相关技术已在中国中化、恒力石化等近百套工业装置得到广泛应用;此外,他还热衷学习新鲜事物,开飞机、做红酒都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常说,如果想在一个领域做点创新的事情,就必须使得自己的知识成为“体系”。有了知识体系就不会“露怯”。如何形成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就是通读那个领域的经典教科书和大量的最新文献,并且亲手进行实践。如此以往,6-10年就能比较好地掌握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

我校2019届翻译硕士毕业生李跃儒,毕业后进入北京冬奥场馆担任翻译。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与语言环境,从受限于口音与语速到不断学习翻译技能,再到与外国友人畅通交流、出色完成了冬奥翻译任务。他说,作为冬奥会的参与者,他懂得了体育运动并非仅仅是体育锻炼,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他更深刻地理解了“体育强则中国强”;他愿意付出毕生努力追逐热爱与梦想,愿用毕生所学为祖国尽绵薄之力。在他身上,生动诠释了“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冬奥精神。

同学们,这就是青科大人的人生态度。有风有雨是常态,无风无雨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希望你们刻苦学习、坚持锻炼,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砥砺道德品质,掌握真才实学,练就强健体魄,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贡献青科大学子的智慧和力量。

四、希望你们始终做勇毅、创新的青科大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一项工程科技创新,可以催生一个产业,可以影响乃至改变世界。通过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上市的公司已达到8家,校友创办的企业实现上市的已达34家,创新成果有效构建了青科大社会服务体系。

学校有一名“橡胶战线”上的老兵,40年如一日,致力于橡胶加工工程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和产业化,他就是我校历史上唯一两获国家科技大奖的汪传生教授。他带领团队每天与废橡胶、废塑料等实验材料打交道,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白大褂进去,“黑”大褂出来是常有的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研究实现了废橡胶、废塑料连续工业化资源化利用,开创了国内大型成套环保技术装备销售到欧盟的先例,取得了显著经济及社会效益。为解决产业关键“卡脖子”技术贡献了青科大力量。

青岛创拓新材料创始人、2022届无机非金属专业毕业生梁绍臻同学,在校期间一直致力于先进功能陶瓷研究,只要有时间他就泡在实验室里,创新路上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捷径可走,做一百多次实验,80%都是失败。他常说“创新需要勇气,要敢于尝试”,正是凭着这一股闯劲,他以第一完成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银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送至华东师范大学,师从施剑林院士。祝福他在今后科研工作中取得更多创新成果!同时也希望同学们以梁绍臻等同学为榜样,勇担时代重任,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大潮中,勇于挑战“从0到1”的原始创新,努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青科大力量。

同学们,今天你们是青科大的“优秀学生”,明天你们将是青科大的“杰出校友”。泰戈尔曾经说过:“无论黄昏把树的影子拉得多长,它总是和根连在一起。”我相信,无论身份如何变,你们都是科大精神、橡胶品格、五有理念的传承人,你们的身上沸腾着母校的鲜血、你们的胸中燃烧着母校的烈焰!你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科大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努力就是青科大的努力、你们的进步就是青科大的进步、你们的样子就是青科大的样子!亲爱的校友们,母校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母校永远是你们共同的家园。母校永远牵挂你们,母校永远支持你们!

最后,祝愿大家在新的征程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母校期待你们载誉归来!

谢谢大家!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沐源)

责任编辑:单蓓蓓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