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观海新闻记者援藏日记125 | 人见人爱的康卓回来了

时间:2022年6月27日

地点: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海拔3860米)

天气:9℃/21℃ 多云

小康卓回到西藏

去年10月31日,青岛第九批援藏组带领青岛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下乡复诊时,发现东嘎乡拉古村的17岁失聪患者尼玛扎西经过手术治疗后,回到了有声世界,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很多。尼玛扎西是青岛第九批援藏组、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山东省红十字会联合发起的桑珠孜区2021年度高原常见病救治项目中首批3名受益的听障患者之一。跨越四千公里拥抱有声世界,极大地改善了高原常见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这让病人家属和青岛援藏干部们都欣喜不已,更在日喀则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青岛援藏组给孩子们送上礼物。

受此鼓舞,2022年救助听障儿童的行动如约而至。今年6月8日,经过上半年的精心筛查,第二批5名听障儿童到达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天后符合条件的患儿全部完成手术治疗,目前已有3名患儿重获“新声”。

此前《青岛晚报》关于小康卓的报道。作者 于波 栾丕炜

5名听障儿童,分别来自桑珠孜区的联乡、年木乡、边雄乡等地。13岁的德庆多杰,感冒后出现右耳反复溢液伴听力丧失5年;12岁的索朗,双侧中耳听小骨发育异常并硬化,自幼严重听力下降;12岁的索朗普赤,一年前听力丧失、左侧中耳鼓膜穿孔;14岁的德吉央宗,右侧耳廓发育不良并耳道先天闭塞;2岁半的拥庆康卓,先天性双耳感性神经性耳聋(极重度),他同时也是两年来青岛援助的听障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青岛与日喀则两地远程会诊。

经过远程会诊,初步确定治疗方案,救助计划正式启动,也为听障儿童们送上了一份特别的儿童节礼物——来青岛重获“新声”。他们将在三医分别接受人工听骨链成形术和鼓室成形术、鼓膜修补术和鼓室成形术、人工耳蜗植入术、安装义耳等手术。

此行中的小康卓,是年龄最小的一位,她性格开朗、爱笑懂事,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可爱。从康卓六个月大开始,妈妈次旺拉姆就发现她的听力存在问题。今年4月,次旺拉姆曾独自背着女儿去成都华西医院求医,诊断为先天性双耳感性神经性耳聋(极重度),需要植入人工耳蜗,但是却在昂贵的手术费面前止住了脚步。本已陷入绝望的次旺拉姆又在西藏遇到了希望,本来第二批听障儿童名单只有4位,就在即将出发前,来自青岛的援藏干部和援藏医生们发现了小康卓,将她纳入了第二批救助儿童行列。于是,一场免除了医疗费、交通费等一切费用的重获“新声”之行启程。

青岛援藏组与第二批接受救治儿童合影。

从6月12日做手术到6月25日人工耳蜗开机,漫长的半个月的等待,等到的就是最好的结果——手术成功了!爱笑的小康卓是青岛三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房里的团宠,人见人爱,经常有下了班的护士还不舍得走,还得去病房和小康卓玩一会。小康卓也能感受到青岛医护人员们的爱意,就喜欢找穿护士服、白大褂的人抱,和医生护士们怎么也亲不够。手术成功后,康卓穿着护士们送的新衣新鞋踏上了回西藏的路途。

小康卓在青岛援藏公寓玩得不亦乐乎。

6月26日下午3时,成功接受手术救助的听障儿童们回到了日喀则。在青岛援藏公寓院内,小康卓是最活泼的一个,一会玩玩花草,一会跑来跑去,不管谁上前去逗一逗,都会咧开小嘴笑起来。可爱的小康卓有时甚至都懂事得让人心疼,在青岛援藏干部给孩子和家属们敬献了哈达之后,小康卓连连作出“飞吻”的动作,这是他在青岛跟着护士们学的,也让所有为此次救治行动付出努力的人们感到再苦再累也值了。

小康卓不停地飞吻。

据介绍,康卓在2岁4个月这个年龄植入人工耳蜗,还能赶上儿童2至3岁的语言发育黄金期,落下的语言功课完全有机会追上来。一个月后,青岛三医将专门派出一名医生来藏为康卓的人工耳蜗开机。届时,康卓就能听到这个世界美妙的声音,喊出次旺拉姆盼望已久的那声“阿妈”。(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建亮)

责任编辑:郝媛媛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