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乡村答卷丨海阳辛安镇:向阳村里春常在,草莓成就一番“甜蜜事业”

2020-10-12 09:15 烟台日报  

▶针织厂内忙碌的女工。

▲生机勃勃的草莓大棚。

白院墙上挂着红灯笼,规矩的小宅院门前一溜儿小花园,精雕细刻的房檐,胶东门楼上“家兴业富”“积善之家”的牌匾显出殷实的家境,喜迎八方来客的迎客亭,庭院巷道清扫得干干净净……步入海阳市辛安镇向阳村,一副温馨、富裕的美丽舒心乡村画卷立刻展现在眼前。

向阳村,位于海阳市辛安镇中部,向阳,字面之意为面向太阳、朝向太阳之意。几十年前的向阳村并不叫向阳村,而是叫臧家庄。从明朝崇祯年间到现在,向阳村已经走过了近400年的历史。

草莓成为“致富果”

辛安镇向阳村北,一溜大棚依次排开。

暖哄哄土壤的气息扑面而来,随着记者踏入700平米的草莓大棚,55岁的村民王洪爱正在进行草莓育苗。

“草莓季是每年两季,9月初种植,1月收一茬大棚草莓,5月再收一茬露天草莓,这一棚能育6000株草莓苗,育苗之后,经过3个月后,就到草莓收获采摘季了,那时候,正赶上年前水果稀缺的时候。”王洪爱说,再过20天左右就可这绿茵茵小苗将移栽进向阳村296个草莓大棚里。

“咱一亩地大概收获草莓4100多斤,今年价格稍受疫情影响,按照1块9一斤的价格,现在一亩地毛利润能达到近8000多块钱!”村党支部书记王进山敲着计算器,高兴地跟班子成员算着账。

向阳村种植草莓虽然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农户的腰包并没有鼓起来,最重要的原因是种植分散、销路不畅,价格卖不上去,直到2017年4月,村党支部领办了向阳村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约100亩,盘活了村里传统的草莓种植产业。

“那会儿种草莓真是赔钱赚吆喝,辛苦了几个月,不考虑能赚多少钱,不赔本就不错了,放弃种草莓这个传统还不甘心。”村民王在周几年前就是村里的草莓种植散户,不到成熟期的时候就一天天盼着果子长大,可真到了成熟期,又开始担心行情。

2016年,上级领导到辛安镇调研,当听到王进山说起农村增收难、致富难的原因时,就指出“一家一户‘留不住人’,那就把老少爷们组织起来,让党支部领着大家伙一块干,可以探索股份制形式的合作社。”这对王进山来说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思维敏锐的王进山连夜召开村“两委”会议,分析村庄发展形势,表达了抱团发展的意向,最终一致决定由党支部带头,发挥党的号召力、凝聚力,以“合股联营、村社一体”的形式成立草莓种植合作社,通过集资入股、土地入股等方式,带领党员群众抱团发展。

2017年4月合作社正式成立,村集体以42亩土地、192户群众以40.8亩土地入股,每亩土地每年享有1000元的土地保障金。

合作社成立后,村党支部挑选出有十几年草莓种植经验的村干部王洪爱担任合作社技术指导,义务向社员讲解草莓种植技术,为社员搭建交流平台。

“一切准备就绪,现在必须大干一场,让老百姓尝到甜头,他们才会信咱。”考虑到大棚草莓下果密集,雇人成本高,村党支部决定主打露天草莓种植。可是种了,能销出去吗?

“不仅要保本,还要赚钱!”为了给入社村民兑现承诺,王进山开始外出跑市场,既要销得出去草莓,还要给老百姓保障。为保障入社村民利益,向阳村探索出了“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合作社与烟台市宏顺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购销保护价格协议,公司以每斤不低于1.6元的价格收购草莓。这样一来,等于给草莓上了“保险”,既有效保证了草莓的销售渠道,又确保了合作社的收益。

盘活土地瓜果齐飘香

随着草莓种植不断增多,合作社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手。为了盘活村里闲置的劳动力,进一步扩大村民收入来源,合作社优先聘用入社社员参与草莓种植、采摘、日常管理,按照每小时10元的工资标准,务工村民每年可增加收入5000余元。

村民包月云是草莓合作社的社员,也是草莓管理参与者,之前家里的地除了种植一小片大棚草莓外,其他的地都用来种植玉米、小麦:“俺自己种那点庄稼,除了自己吃,往外卖那点钱都可以忽略不计,幸亏村里成立了合作社,你看俺现在,把土地给了合作社,每年一亩地有1000块钱的保障金不说,卖了草莓俺还跟着分红,日常管理草莓一天还有80元的工钱,上哪找这么好的买卖!”

2017年办社第一年,社员就得到了实惠,王进山也因为带领班子为村民谋幸福、为集体谋发展,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拥护,在2017年换届选举中高票连任。

草莓季过后,种黄瓜网纹瓜紫薯……2019年,合作社收入70余万元,入社群众每亩收益1900元,村集体有了收入,合作社有了发展基金,村民收益得到了保障,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路子更得民心了。

“向阳”产业更加红火

刚走进向阳村的向洋针织厂,远远地就听到音响里放着欢快的歌曲,27岁的辅料员李小宁边哼着歌儿手里麻溜地做着活儿。

在家门口就能有份工作,是李小宁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像我这样的岁数,原先都是去青岛等地打工,现在村里有了工厂,离家近便,父母老的都能照顾得到!”

从针织厂步行4分钟就是李小宁家,31岁的丈夫王欣华正在自家大棚里忙活:“现在正是西红柿黄瓜上市的季节,我在网上经营着‘四季鲜品’的电商。早上接的单中午打包下午发货,你看,这些蜜薯就是客户订的。”

守着自家大棚,小俩口一年卖两季草莓,夏天卖西红柿黄瓜蜜薯,李小宁就近在针织厂打工,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39岁王淑红眼里,幸福就是不那么操心地去工作:“我家以前是做针织代加工的,要么担心没有订单,来了订单担心怕完不成,要么就是担心工人管理不好,一年到头算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自从村子里建了这个针织厂,我把原厂的员工都带到这里来工作。现在不用操心,街坊领居都在这上班,一个月不操心能拿到5000元块呢!”王淑红显得特别开心,就在疫情期间,她也不担心没有收入:“我老公在这厂里干维修差不多也是5000来块钱,公婆在家种地。”

向阳村针织产业由来已久,辛安镇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是有名的“海织小镇”,然而,家庭作坊式的“代工”模式逐步跟不上发展步伐,妇女忙活了大半年,也就赚点儿针头线脑的小钱儿。

“我们村人口2000多人,干针织的妇女有400多人,把妇女的就业问题解决好真就解决了半边天的问题。”王进山介绍,向阳村集体针织厂是在村原有的老厂房基础上改建的,集裁剪、机针、包装、仓储、运输为一体,从2019年4月份正式运营到现在针织厂已完成销售收入110余万元。今年以来,毛利达到240来万,解决了村里近60多人的就业问题。

过去的向阳村,就如同没有技术的壮汉,没有主打产业,壮劳力外出打工,部分村民以果树种植、晒海盐下海打鱼为生,上世纪90年代,村里引进了草莓、西红柿、黄瓜等果蔬种植品种,家家户户零打碎敲的,形不成产业链。

“现在的向阳村明显特点就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特色农业方面,以草莓主打产业,带出延伸的草莓深加工、蔬菜种植、生态旅游等等,二产方面发挥针织产业带动村里妇女就近就业,拉动周边剩余劳动力,村民各尽其能,各展所长,产生了沿着一个点延伸一条链社会效应。”海阳市辛安镇副镇长孙少师介绍,全力推动“三产融合”,将向阳村建设成为“乡村富民区”样板。

带领美丽乡村搭上“致富快车”

王进山在多方考察学习后,王进山决定建立草莓采摘基地,发展乡村旅游。

“现在合作社有草莓采摘大棚2个、露天草莓采摘基地40余亩,1—5月大棚草莓采摘旺季,门票每人50元,游客采摘的草莓均按当天市场价购买。5—6月露天草莓采摘旺季,游客可以到草莓采摘基地采摘,门票每人20元。”王进山说,合作社还在草莓品种选育、统一包装上下功夫,加强无公害品牌宣传,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吸引更多的市民、游客参观乡村风光、赏民俗风情、享田园之乐。

辛安镇向阳村村民王江波:“元旦和春节放假时搞草莓采摘,草莓最高的时候一天能往外发三四百斤,最远能发到深圳,草莓最贵的时候大约40左右1斤,我这个大棚一年发贩子大约是三四万,现在通过草莓采摘和发微商一年能达到七八万,大概就能翻一番的收入。”

村子里有了标准化卫生室、老年人活动中心,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慢行步道、绿树成荫…… 村里的活动场所和村级基础设施升级了,富起来的村民盖起了新房子,一栋栋小楼拔地而起,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3岁的王在周大爷在拿到今年的分红时,激动地说道“俺那点地都荒了好几年了,要是没有咱支部领办的这个合作社,像俺这个年纪再想从庄稼地里赚点钱可真是不敢想啊!”

2018年,向阳村被评为了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烟台市干事创业红旗村,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项目也落户向阳村。

“下一步,我们马上要建一个2000吨容量的冷库,对进行草莓深加工,开发速冻草莓,加工芋头虾仁等等。”村党支部书记王进山总是感慨,老百姓布袋里有钱,他才能安居才能乐业,不光是美,而且老百姓的收入还要提高,下一步还要带领美丽乡村搭上“致富快车”!(YMG全媒体记者 邹春霞  通讯员 侯俊南)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