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这场书法“国展”为什么在青岛举办?来了解一下中国书法史

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作品展将于2021年初在青岛举行,这一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岛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国展”,是青岛市承办的最高级别专业书法展。作品征集工作从7月开始启动,经过了三个月征集,将于10月15日截稿,同时启动评审工作。山东省书协副主席、青岛市书协主席范国强表示,本次“国展”落户青岛,对于展示城市形象、提升文化艺术影响力将产生长远影响。



·以“国展”的方式为传统文化守正创新

从1994年中国书协主办首届全国正书展览到2020年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展览在青岛筹办,已历时17年。17年过后,全国正书展“守正创新”的展览理念与意义愈加凸显。“新时期中国书法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体现出许多崭新的特征。在发展过程中,展览体制的引领作用不可忽视。作为一个有明确规定的单项展,在这17年当中,一方面是在与书法综合国展融合与比较中并行发展,吸纳并参考其他门类的发展成果。另一方面,它还在坚持自己单向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与突破,在观念的锤炼和实践的探索方面,呈现出一些更加纯粹、更加清晰的独立特征。”范国强认为,从最初的展览开始,“守正”与“创新”这两个关键词就一同存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展览的侧重点也在不断进行着转化调整。“具体来说,在最初的几届展览中,守正的意义可能占据更大的比例,而越往后发展,创新的作用会愈加凸显。作为展览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需要面对这两个关键概念都做出深刻的思考,并以实践作答。只有如此,守与创才有的放矢,展览的呈现、总结与方向引领,才可能成为一种价值。”

正书体包括楷书、篆书、隶书,对传承中华文明作出过重要贡献。从今天的世界文化现实来看,书法仍然毫无疑问是中华文化最为典型的内容之一。范国强认为,作为当代的书法人,不仅要通过勤奋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创作能力,更重要的还是要从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高度,去认清书法的文化价值以及书家的历史使命。“文字的创生、确立与使用,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评定标准。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的传承,每一阶段都伴随着对文字和书体的规定与施行。三代之中有宗周大篆,秦代书同文确立了以秦篆(小篆)为官方正字的正统理念,及至两汉以降更是以文字与书体的统一为先导,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包容统一的深层文化心理。从这个意义上说,以篆书、隶书和楷书作为正书书体,是符合中华历史发展现实的概念。”

从书法史的立场来说,实用性是正书体的首要功能,其次才是艺术性的创变。“虽然在当代书法的创作当中,作为实用书写的意义与价值逐渐消退,作为纯艺术创作的功能愈加强化。但就正书体的继承与创新来讲,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社会价值和文化规定,仍然是一个不可抛弃的尺度。如何去合理把握,是当代书法人需要共同思考和探索的课题。”范国强说。

·山东与正体书法的发展史紧密相连

山东是正书体的主要发源地和重要传承发展地域之一,在古代,山东地区产生了很多正书体典范作品和重要书家。

从文字书法历史来说,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图像文字,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推了1500余年。莒文化、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齐国和鲁国作为宗周最重要的诸侯国,在文化礼制方面一直是中华文化的最正统的代表之一,从大量的陶文和青铜文字上,能够很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东巡立碑七处,其中五处就在山东境内。最著名者,如《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等,现保存在国家博物馆的青岛琅琊台《琅琊刻石》,被专家认定为秦刻石的唯一遗存原石。这些刻石是秦朝书同文的载体,准确意义上说也是正书体的发端。

山东也是汉代书法遗存最重要的地区。学界素有“天下汉碑半山东”之说。作为汉代官方书体代表的隶书,如今在曲阜还留存有“汉碑三杰”——《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山东泰安的《张迁碑》《衡方碑》,也都是汉碑隶书最重要的作品。同时,曲阜还有被称为魏碑第一的《张猛龙碑》。更大规模的还有摩崖魏碑的云峰刻石集群,彪炳千秋的《郑文公碑》可作为具有道家思想的魏碑书风。另外,以邹城四山摩崖以及《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为代表的佛教刻经书体集群,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两座书法高峰——书圣王羲之和鲁公颜真卿,都是系出琅琊王氏和琅琊颜氏的名门望族,而此二圣正是从山东名山大川中的摩崖石刻和丰厚的历史遗迹中汲取营养的,所谓“书在琅琊”。唐宋以来,擅长篆、隶、楷书体的山东书家以及作品遗存更是不可胜数。

通过梳理山东与中华正体书法的关系,范国强认为,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展览在山东青岛举办具有重要象征意义,全国书法同仁可以通过本次展览,全面了解山东以及青岛在正体书法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纵观山东书法,近年发展很快,每次“国展”的投稿量与获奖入展人数都稳居全国前三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书法大省、强省。新世纪以来,中国书协共主办了5次全国书法篆刻展,山东有396人次入展,其中第八届入展79人,第九届入展99人,第十届入展67人,第十一届入展59人,列全国第二位,第十二届入展92人95件作品,入展人数创历史新高。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在山东举办,更充分挖掘和弘扬了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山东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提升了山东书法在全国的影响力。老、中、青创作队伍结合,坚守传统又极具鲜明地域特色的齐鲁书风正在逐渐形成。书法创作稳步发展的同时,山东书法理论研究水平也逐渐跻身全国前列,通过举办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王羲之书法论坛等活动,提升了山东书法理论研究的水平,并在第七届全国书学研讨会上取得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在此后的第八、九、十届全国书学研讨会等重大学术研讨活动中,山东获奖和入选人数均居全国前列。山东省书协还倾力打造了《山东书法全集》《山东书法史》《山东书法文化史》《当代山东书学研究丛书》等大型学术工程,在全国书法界引起强烈反响,山东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书法学术研究重镇。


·青岛打造“雄强、苍深、开放、包容”地域书风

“山东地区书法传统渊源深厚、代表性强。山东地区也是新时期中国书法发展的重镇,所谓的齐鲁书风,必然受到齐鲁文化的深刻影响,从而体现出质朴、深厚、沉稳、大气的风格。”范国强认为,青岛作为山东省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其文化艺术上必然离不开齐鲁文明的深远影响,同时,青岛独特的山海人文地理气质又会给青岛书法的发展带来一些不同的特征。“青岛很早以来就是大量外来人口和外来文化的荟萃之地,齐文化和鲁文化,在青岛地区也有不同的侧重体现。崂山是著名的道教海上名山,留下了丰富的道教文化石刻;近现代以来,青岛经历了德、日、俄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时期;后来又是清朝遗老重要的寓居地;20世纪30年代以国立青岛大学为中心,知名的学者文人不断往来交集;新中国成立后,青岛的第一批当代书家大多是从山东内地来青。以上这些,都使得青岛的文化当中表现出极为明显的多元交汇融通的特点。这种文化基因必然会深深影响到青岛本地文化艺术的作者气质和作品气质。”

对于青岛这种独特的山海文化气质,如何从书法学术和创作上进行梳理和总结,进行学术观念倡导和创作方向引领?范国强表示,青岛市书协多年以来倾力打造青岛地域书风,从最早的挖掘整理到近年来明确提出“雄强、苍深、开放、包容”的地域书风理念,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探索过程。

范国强表示,青岛地域书风“雄强、苍深、开放、包容”的理念提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建立在对康有为书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康有为晚年定居青岛,其思想和碑学观念对青岛当代书法影响至深。他的《广艺舟双楫》是书法碑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他最为推崇魏碑“圆笔之宗”——天柱与云峰摩崖刻石都在青岛,从他晚年的遗墨中可以清晰看出对其书法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他的书法创作是他的碑学理念实践探索的最好样本,值得我们做更深入地研究。”

2020年,疫情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抗疫期间,青岛的书家们用自己的所长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奉献。同时,更多的居家时间也为广大的书法作者们进行独立思考和深入创作提供了一个契机。范国强表示,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展览是青岛多年以来举办的第一个“国展”,也是疫情之后首个推出的“国展”,它既是对当代书法创作最新成果的一次检验,更是对广大书家们在疫情期间进行深入思考和学习研究状态的一次集中呈现。我们期待着本次展览能够给我们呈现出一些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新特点和新成果。”

责任编辑:单蓓蓓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