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阳区桃源河畔的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田间管理。 周 伟 摄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记者从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获悉,青岛“海水稻”(即耐盐碱水稻)目前进入成熟期。全国十大主要基地陆续开始收割。
记者今天在城阳区桃源河畔的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看到,金黄的稻穗随着微风慢慢摇曳,与其间忙碌的工作人员一起,构成了一幅金色的丰收画卷。“今年,城阳上马基地共种植了5000亩水稻,新增了150份试种材料,总材料数达200余份。目前已进入成熟期,再有20多天就可以收割了。”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项目经理徐冲说,“目前主要防止鸟害,在田间盖上防鸟网。”
在7号试验田内,工作人员正在对材料的成熟度进行调查。这块试验田种植的是编号YC-2003的水稻材料,含盐量为千分之三,主要验证植物生长调节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实现水稻农艺性状改善。“试验田里,材料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我们会进行筛选、杂交,取到高产、耐盐性、耐碱性、抗倒伏性状好的材料培育。预计青岛基地的水稻亩产将达到350公斤左右。”徐冲说。
据了解,由袁隆平院士团队发起的“中华拓荒人计划”,在山东、新疆、浙江、陕西、青海、内蒙古等地共布局10个“海水稻”主要种植基地,推广示范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实现了对我国主要盐碱地类型的覆盖。这两天,新疆喀什岳普湖县的300亩海水稻试验基地迎来了开镰收割,亩产达到548.53公斤。青海、内蒙古基地也已完成产业测评会。其余基地的收获也将于近期陆续开启。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国栋介绍,经过近几年区域试验,中心已累积了近3000个有潜力的海水稻材料,可以适应全国不同盐碱地的气候和水文特征。目前,已有品种通过专家评审,正在等待国家农业部门的品种审定。(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 伟 通讯员 杜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