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岛观众而言,什么样的剧集才是最具地缘性的作品呢?正在爱奇艺热播的双时空成长励志国民剧《天才基本法》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有人从中看到了青岛这座天然影视棚的城市风光,有人则为剧中所探讨的当代教育现象而感慨唏嘘——无论是镜头外景,还是精神内核,《天才基本法》所贴近的正是这座城市电视观众最为关切的两大话题。
该剧全程在青岛取景拍摄,青岛“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热”的自然、都市双重风光都被剧集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海洋沙滩、红顶老城、林立高楼,青岛集海滨、文化、潮流于一身的景观特征让《天才基本法》无需转战多地即可完成拍摄,堪称“一座城成就了一部剧”。
观剧的过程,除了对于城市美景的浮光掠影,还有更多的青岛观众为剧集所探讨的教育话题所击中。儒家故里,孔孟之乡,作为教育重镇的山东对于孩子教育的关注和重视总是为人津津乐道,而《天才基本法》中以数学学习为主线的故事情节,自然也应和了不少本土观众的心头好。
奥数训练思维,竞赛并非捷径
甫一开篇,《天才基本法》就在一次时空穿梭中将林朝夕(张子枫饰)置于“芝士世界”的奥数培训班中,由此,追逐有关数学的热爱与梦想成了全剧最重要的主线。在热血励志的价值叙事之下,剧集对奥数培训班也进行了生动的现实刻画,强化剧集对当下教育观的现实关照。
前几年奥数盛行,数学竞赛被视为“小升初”的一条捷径,一大批奥数培训班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然而,当孩子被困在奥数的题海中,为升学而学习的功利性目标并不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真正爱好。在剧中,林朝夕在“芝士世界”寻找回自信和成就感,从而逐渐爱上数学,她能够承接林兆生(雷佳音饰)的数学研究事业,并非在“捷径”的目标指求下盲目投入,也不是老林“逼迫”她一定要学好数学,而是在熏陶和引导中慢慢滋养、培养兴趣,在兴趣驱动下不断奋发。自由式的家庭教育让林朝夕享受“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从这个意义上,她学好数学、获得奥数金牌反而是“无心插柳”的附属品了。
如同剧中的林朝夕,奥数本是一种学科大纲外的兴趣课程,适合对数学真正有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同学额外“加餐”。如若不喜数学,强迫孩子学习也不一定能产生正向的激励。更何况,学习奥数并非走上“躺赢”捷径,恰如剧中“一以贯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的核心价值,即使是奥数“天才”也要遵循勤奋的“基本法”,绝非获得了提前保送名校的“通关金手指”。
知道孩子并非数学天才,但看到其他孩子都在学,又不希望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剧集对当代父母培养孩子的教育观刻画得鞭辟入里。在对现实的描摹之外,《天才基本法》也在提供引人深思的方法指引:家长们大可将奥数视为对孩子思维逻辑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学会是锦上添花,学不会也不必“牛不喝水强按头”。当学习少一分功利目的,或许可以收获自然而然的意外之喜。
兴趣是最好老师,教育应保持快乐
在描写奥数培训班的桥段里,《天才基本法》塑造了两位性格截然相反的数学老师。林兆生与张叔平(王骁饰)本是大学同学,但自身的学习经历却让他们的教育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在奥数训练营中设置大量“极限”的考试条件,用不断加剧的竞争和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拔尖”的学生更有的放矢;而前者则在点燃篝火、烤熟地瓜的夜里,在无尽的星空下讲起数字的起源和伟大数学家的生平故事,孩子们充满光的眼神证明着他们心中对数学的爱好之火正在点燃。
快乐还是压力,应该给予孩子怎样的童年?《天才基本法》中两位老师的教育理念之差,其实也是当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本质纠结——一边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祖先遗训,一边是内卷时代“童年在消逝”的惋惜。《天才基本法》虽然在体材上略带轻科幻的气质,但其对于现实的关照笔力却十分不俗,借这场奥数培训的数学学习风波,剧集探讨着有关“鸡娃”的教育观,试图用文艺的方式抹平焦虑的根源,导向兴趣与快乐的教育奥义。
每一位家长都望子成龙,但“成龙”的路径却未必仅有一条。“天赋or努力谁更重要”的选择题自古以来就被不断争论,但这个问题的吊诡之处在于:每个孩子都有一些独一无二的天赋,比起“一条道走到黑”的埋头苦干,抬起头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路似乎显得更有意义。《天才基本法》想要表达的,是希望用现实的刻画来让家长做出最适合孩子的选择——对于教育,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爱好,然后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最擅长的赛道奋力拼搏,方能成就大器。
在青岛拍摄、在暑期开播,爱奇艺《天才基本法》在空间和时间的双重维度都不断应和着教育的议题。恰逢暑假,在励志的故事中思考教育观念的宏大议题,《天才基本法》值得家长与孩子一同坐在电视机前,共襄这场有关数学、有关教育的文艺盛宴。(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责任编辑:单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