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渔业发展“哪家强”?市统计局发布胶东经济圈五市渔业发展对比分析

2020-10-15 17:14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15日讯 为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近期,青岛市统计局搜集了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胶东经济圈五市渔业发展情况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数据显示,由于有地理位置的区位优势,胶东经济圈五市水产品主要以海水为主,但各城市间渔业产业结构迥异。

青岛虾蟹产量占比高

数据显示,胶东经济圈五市的渔业产量差距较大。由于地理位置的区位优势,胶东经济圈五市水产品主要以海水为主、淡水占比极低。2019年青岛渔业总产量100.8万吨、在五市中排名第三位、不及威海、烟台;由于自然资源的日益衰减,无论是海水渔业还是淡水渔业,均以人工养殖为主。青岛海水养殖占海水产品产量的80.1%、淡水养殖占淡水产品产量的98.8%、均在五市中排名第一。

渔业产业结构迥异。海水捕捞产量主要受近岸海洋生物资源丰度与捕捞船只数量等因素影响,我市积极响应国家渔船减压策略,逐步降低近岸渔业捕捞强度,取得明显效果。2019年青岛海水捕捞水产品产量19.7万吨,仅为威海的35.1%、烟台的38.6%。从捕捞产品种类看,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产品产量青岛占比52.3%,但低于其他四市;虾、蟹等甲壳类产品产量占比达19.6%,远高出其他四市;章鱼、乌贼等头足类产品及海蜇等其他类产品占比较高,分别为7.5%和16.4%,在五市中均排名第一。整体来看,我市海水捕捞产品分布较均匀,说明我市近岸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较高。

青烟威海参产量占全省九成

在海水养殖方面,2019年青岛海水养殖水产品产量79.6万吨、仅为威海的44.9%、烟台的63.4%,在五市中排名第三。分品类看,五市均以经济价值较低的蛤蜊、扇贝、海蛎子等贝类为主,青岛贝类产品产量占比89.8%,排名第三;日照、潍坊贝类养殖占比均超过90%,但产量与青烟威三市相比较低;烟台和威海是我省重要贝类养殖地区,贝类养殖产量均占全省总产量28%以上;养殖海水鱼类经济价值相对较高,青岛占比5.1%,在五市中排名第一,占全省海水鱼养殖总产量38.6%,位居首位;威海藻类养殖较为发达、占比高达32.9%,占全省产量88%,藻类养殖规模较大是其渔业发展最为鲜明的特色;其他类主要指海参,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占比相近,养殖总量占全省近90%。有关资料表明,藻类养殖单位水体产量远高与其他品类,因此,藻类的人工养殖拟将成为未来渔业发展方向之一。

集中力量打造胶东渔业经济圈

从宏观经济指标来看,青岛农业增加值和渔业增加值的规模与占比在全省排名第三,但2019年渔业增加值在全市GDP中仅占0.99%,说明整个产业发展落后于宏观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一情况,市统计局给出的分析建议指出,一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渔业全行业发展。重点从强化优良苗种研发、养殖设施升级改造、完善冷链物流运输、多业态融合发展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青岛渔业产业竞争力。二是要做强做大重点企业,引领带动渔业发展。发挥青岛海洋渔业科技优势,打造“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养殖户”发展模式。利用人才、资金、技术优势,吸引周边城市规模化渔业企业来青发展,集中力量打造胶东渔业经济圈。三是提升装备水平,拓展生产空间走向远洋深海。利用市级科技创新项目,支持现代化、装备化深远海养殖模式研究,强化深远海养殖装备研发制造水平。

据悉,去年末我市出台《青岛市现代海洋渔业绿色发展攻坚方案》,明确提出力争到2022年,在水产种质资源研发培育、深蓝渔业开发利用、现代化海洋牧场区建设、远洋渔业开发国际资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渔业品牌知名度、统筹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等方面实现突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责任编辑:岳文燕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