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15日讯 城阳区城阳街道明阳路社区在城阳区民政局的支持下,不断探索深化社区志愿服务,打造“老少年·潮公益”志愿服务项目,支持老年人参与社区各类公共事务,打造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长者公益”新风尚。
“老少年·潮公益”志愿服务项目,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构建社区“长者公益”新风尚为重心,通过开展邻里守望、时尚E族、活力学堂、睦邻印象等特色志愿服务,逐步引导社区老年人从“被服务者”向“价值创造者”的意识提升和转变,打通社区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制度化通道。
链接优势资源 让服务充满活力
社区充分发挥区政府驻地核心商业区资源优势,针对社区低龄老人居多、邻里关系淡薄、公共服务缺乏活力等问题,先后与12家共建单位签署共建协议,与辖区35家爱心企业签署双向服务清单,链接2家社会组织、18名社工、50余名社区志愿者深入挖掘居民需求,开展服务。
发挥社区青年志愿者力量,开展“时尚E族·智慧助老”主题培训,帮助社区长者提升运用智能手机的能力和水平,共享新时代信息发展成果;链接辖区美妆和服饰类商户,开展“时尚达人·丝巾搭配”“时髦长者·化妆课堂”等“活力学堂”主题课程,满足社区老年人对年轻、时尚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生活品质;联动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开展“适老家政·方便生活”便民服务、“温馨时光·感恩有你”母亲节插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甜蜜老人婚纱摄影等特色活动。随着社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的不断开展,社区里的美妆达人、插花工匠、舞蹈家、摄影师逐渐多了起来,社区长者的晚年生活充满活力。
打造服务品牌 让“长者公益”成为风尚
为深化“老少年·潮公益”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探索社区志愿服务新路径,社区通过特色服务介入,充分调动社区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常态化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和“长者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协力解决“邻里关系淡薄,公共生活匮乏”等社区治理问题,重塑“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
社区将有一技之长的长者组织起来,开展“老少年·爷爷奶奶一堂课”主题活动,累计为青少年提供爱国教育、安全保护、自然教育等课程12场,帮助青少年拓宽成长视野、培养公益意识,充分展现了“长者公益”的社会价值。帮助文艺爱好者组建“老少年·睦邻艺术团”,累积开展专项培训25场,队伍从纯爱好、零基础,逐步蜕变为可以参加青岛市老年艺术比赛、为社区文化活动提供特色节目的专业队伍。社区长者带动家人和邻里参与社区活动近百场,成为推动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
完善培育路径 让长者队伍规范发展
社区不断规范志愿队伍建设,为社区长者提供基础平台保障、团队能力建设、协助策划活动、对接社会资源、品牌形象宣传等服务,完善“居民需求征集—组建兴趣小组—开展专项培训—挖掘骨干力量—成立自治队伍—规范自治制度”的培育路径。
依托“老少年·潮公益”志愿服务品牌,已组建睦邻艺术团和水兵舞舞蹈队2支文体队伍、“爷爷奶奶一堂课”“领读花婆婆”2个兴趣社团、社区长者志愿巡逻队等志愿服务队伍,登记备案志愿者135人,逐步实现自组织、自管理、自发展的良好局面。
探索时间银行 让长者互助深化推进
社区积极探索“时间银行”模式,通过“中国志愿”APP,统一收集社区长者志愿服务积分,同时为志愿者队伍赋能,帮助其解决志愿者招募、活动签到、积分统计等问题,目前服务时长已达1500多小时。
社区积极联动辖区爱心商户构建“好邻居”志愿服务共同体,通过完善时长储蓄、积分兑换、监督评估、评价反馈等志愿服务机制,为社区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让“长者互助”的志愿服务生态在社区层面得以实现,真正让社区长者从“被服务者”转变为“价值创造者”,让社区“长者公益”成为新风尚。(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通讯员 李晓君)
责任编辑:刘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