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人际关系的痛苦都缘于失望,最好办法是不带预设看他人,不带人设做自己

2020-10-18 13:59

社交中,最让人难受的是什么?我想对很多人来讲,99%人际关系中的痛苦,都跟“失望”有关。

一半的失望来自于他人——你为什么这样对我?

一半的来源于自身——为什么没有人喜欢我真实的样子。

焦虑、失望、自责、构成一个讨厌却自洽的螺旋,明明带着一颗想要跟人好好交往的心,却总是身不由己。

最近跟两个读者聊天,蛮有意思的。

01

第一个是刚工作了三个月的小姑娘,说自己在职场上受到了冷遇,一把辛酸泪。

入职第一天,老板给她指了个座位就走了,一天都没来搭理过她;

她前一天自己搬完家累到半死,第二天起晚了又遇到堵车,开会迟到了十分钟就被一通数落

想要厚着脸皮加入下午茶闲聊,可她发起的话题别人不搭茬,别人聊的她又总是接不上。

她又气又委屈:职场生活太可怕了,跟我想象的一点也不一样。

几乎不用问,她想象中的职场一定是老板亲切同事友好。

期望值太高,失望就在所难免,哪怕她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其实是最为简单的“客气有规矩”,她也觉得难,觉得苦。

于是把正常的距离看作是冷漠,把公私分明当做不好相处,把别人的不迁就当做是对自己的敌意。

带着这些预设的立场,一举一动都是焦虑,自然无法游刃有余。

而类似“预设”的习惯,往往也是让一个人陷入被动最常见的原因。

“觉得”舍友就该是朋友,别人只要表现出一点点疏远,自己的玻璃心就先碎一地。

“以为”别人都应该自觉像你对他们那样对你,只要别人不照做,自己就先生一肚子气。

“想着”我不说对方也该明白,直到被误解的时候,才发现百口莫辩。

所谓无限调低对他人的期待,其实并不是要“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摩他人”。

那更像是一种不带任何预测和立场的接触:

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我不知道你会如何对我。

让你理解我,是我的任务,所以才要有话直说,有话当面说,有话好好说。

不要寄希望于被照顾,被理解,被善待。

而是要争取理解,互相照顾,证明自己是个值得被善待的人。

把管理关系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上,才是提高人际幸福感的不二法门。

02

第二段聊天,来自于一个还在上大学的女孩。

她说,开学的时候有个舍友向她要走了一盒笔芯,大概是用的顺了,前几天又向她伸手。

她跟这位舍友关系平平,加上本能反感对方这种“反正你家开文具铺,给我几根笔芯怎么了”的理直气壮,于是随便找了个借口,说自己带来的笔芯用完了,等下次有空回家再拿一点。

巧就巧在,当天晚上另一位不知情的舍友从她抽屉里取东西,恰好看到了一沓笔芯放在最外面,随口打趣她:你买那么多笔芯当饭吃是不?

那个跟她龃龉的舍友就在下铺,闻言探头一看,冷笑一声:

不想给就不想给,又不是什么值钱玩意儿,至于还要扯谎么?

她又尴尬又窘迫,明明自己才是有理的一方,却莫名其妙的变成了那个小气,自私的撒谎者。

可既然不愿意白给,完全可以用一句“你这么喜欢,那我进价给你不赚你钱好了,一盒十五”来堵住对方的嘴,何必偏要扯一句谎呢?

明明看不上这样的人,明明不稀罕这种关系,却偏偏要给自己立一个“脾气好,性格好,不计较”的人设。

以为戴上面具就可以扮演另一个形象,可每一次的往来都是对耐心和温情的无限碾压,等理智情感双双崩盘的那一刻,才发现不仅无法让自己尽兴,还往往得罪了别人。

03

我曾经跟一个女生搭档,做一个需要频繁出差去美国的项目。第一次出发前,办公室里认识不认识的人都跑来求代购。

我想了想,拒绝掉了大部分的请求。因为装不下,所以带不了那些跟网购只差几十元,但极其占行李箱的纸尿裤。

因为不想每次都被麻烦,所以带不了易耗品如奶粉,婴幼儿辅食,以及去随便一家大型超市,都能在货架上找到的进口巧克力。

以及因为没时间,也带不了那种需要专门弄退税的高档化妆品和奢侈品包。

我可以帮忙的,是最新款的电子产品或者是营养品,性价比非常可观,体积不大,更换频率也不会太高。

我跟那个女孩在机场碰面,我一个26寸的箱子,她两个28寸的,一见面就愁眉苦脸的跟我抱怨,说清单记了几十条,光是想买齐都得耗不少功夫,自己得先贴钱,还要被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多找几家,找最便宜的哦”。

那你为什么不告诉他们带不了?我问。

她摆出一个无奈的表情:人家都开口了,我也不好意思说。

可方便之门一旦打开,就再没了关上的可能。有的人不光要自己买,就连家里七大姑八大姨的需求也托付给她,直到有次因为冗长的清关手续错过了转机,她才痛定思痛地拒绝代购的要求。

可他们又是怎么说她的呢?

不是“你辛苦了”“给你添麻烦了”“谢谢你帮了那么多次忙”。

而是“你上次都帮XXX带了,这次为什么不帮我”。

在人际关系里,最可怕的从来都不是一开始的拒绝与得罪,而是被满足了太多次之后,又突如其来的失望。

这样的失望常常会引发彻头彻尾的否定,无论你做过多少好事,从人设崩塌的那一瞬间起,你就只能是个骗子。

而任何长久的相处,都一定是以“真实”为基础的。

接受别人做别人,也允许自己做自己。

不要预设别人会如何对你,不要去凹任何不属于自己的人设。

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在人际关系中,你有过强烈的失望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责任编辑:李慧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