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拼命、创新、执着……他推开了中国智慧港口建设之门

2022-11-02 21:14 青岛总工会融媒体  

文/孙红霞 王子枫

张连钢,山东港口高级别专家、青岛港首席高级工程师、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首席科学家,是“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的带头人,被誉为中国智慧港口的“推门人”。几十年来,他扎根港口一线,执着拼命、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道德模范、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先进个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连钢(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得“2021年度山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

拼命,只为心中那份家国情怀

2017年5月11日,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诞生。5年时间里,这座码头8次刷新作业效率世界纪录,让“中国智造”的旗帜在全球自动化码头的高峰上迎风飘扬。这背后离不开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张连钢的不懈努力。

1983年,胸怀报国之志的张连钢从武汉水运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前身)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当时他刚工作不久,桥吊的电控系统就出了问题,因为不掌握核心技术,只能请国外专家来调试。张连钢想要一点数据,留作以后自主维修使用,可这位专家耸耸肩,不仅分毫不给,调试的时候还把张连钢关在了门外。当年,张连钢一个月工资连百元都不到,这位专家一天就是3600元,干了12天,拿走4万多元。张连钢咽不下这口气,他立志要改变中国港口技术落后的状况。

从1985年的“六五”国家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国内第一台采用全可控硅直流调速集装箱桥吊的安装、调试,到20世纪90年代,青岛港前湾三期智能生产控制系统的开发,再到2006年,港口轮胎吊“油改电”技术突破并在全国港口推广,张连钢凭借着自己的专业学识,刻苦钻研,在港口发展大潮中,成为港口科技领域踏浪前行的弄潮儿。

2008年,对于张连钢而言是艰难的一年。那一年,他被确诊肺癌。医生的诊断书,如同晴天霹雳,让这个山东汉子难以接受。手术、化疗、休养,张连钢饱受病痛折磨,与癌症拼命抗争着,终于,他凭着顽强的意志挺了过来。

大病初愈的张连钢时刻不忘关注世界港口发展动态。他敏锐地察觉到港口行业正向着智慧化方向发展,他梦想着我们中国人也能拥有自己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013年,青岛港决定启动全自动化码头建设,仍在康复期的张连钢,毅然决定勇挑重担。

项目立项、国外考察,走了一圈下来,国外同行却“连捂带盖”,技术壁垒和傲慢不屑,让张连钢备受煎熬,更感觉到了深深的屈辱。“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成功还得依靠我们自己!”就这样,张连钢和他的项目组成员踏上了自主创新的艰辛探索路。

张连钢常放在嘴边一句话:“拼命都不一定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从方案开始设计的那天起,张连钢办公室的灯就没在晚上十点前熄灭过,通宵达旦更是家常便饭。张连钢为了心中的梦想,拖着病躯和项目组成员一起拼命努力。

规划建设过程中,张连钢带领大家召开了3000多场技术研讨会,形成了几十万字的分析报告,仅仅出入集装箱卡车的闸口布局,前前后后就设计了40多稿,流程测试案例编写了7000多个,测试达十万多次。这一组组数据,是张连钢坚定报国的初心,用一个个通宵达旦、一次次挑战极限,向中国全自动化码头发起全力冲刺的鲜活见证。

短短15个月,一张由项目组主导、规划、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蓝图产生了。外国专家震惊地表示:“不可思议!我必须说,你们的模式才是最符合自动化码头建设方向的模式!”在国外,完成这项工作至少需要3年。

“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张连钢(右二)与团队成员一起在桥吊大机房检查自动化设备运行情况。

山东省青岛市总工会供图

创新,就是要挺起中国智慧港口的脊梁

张连钢对“创新”情有独钟。

自动化码头拖运集装箱的工作由无人驾驶的自动导引车(即AGV)完成,其核心技术被欧洲一家公司垄断。因为不开放、捆绑销售等苛刻条款,项目组决定放弃与国外厂商的合作,转而与国内设备制造方联手攻关。当时,业界对青岛港的选择众说纷纭,甚至有国外专家直接质疑:中国有能力搞自动化码头?在一片质疑声中,张连钢带领项目组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建设。

2016年,他带领项目组闭关研发,100多个日夜的奋战,100多次的模拟仿真测试,分析了上万条工作日志,项目组终于突破了自动导引车运行中“死锁”的瓶颈,自动导引车可以顺畅地“跑起来”了!

就在项目推进的关键阶段,巨大的工作压力,让张连钢的身体又发出了警报,身上长满红斑,前胸到腿上全都是紫癜。医生诊断是疲劳导致的免疫力低下,叮嘱他要好好休息,保重身体。可是开弓哪有回头箭,从医院出来后,他仅仅是从药店买了些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带在身上,又匆匆赶回码头建设现场。一踏上工地,医生的嘱托被他抛到了脑后,张连钢又恢复了往日紧张的工作节奏。他白天在酷暑中钻设备,爬高空,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晚上回到办公室,对照图纸研究第二天的建设重点,常常忙到深夜。

不破不立,惟创新者胜。作为码头装卸转运环节的关键,自动导引车一直是优化的焦点。为了用创新设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张连钢废寝忘食,带领团队选型电池,结合运行、交互、充电等多个环节反复试验,最终舍弃国外普遍使用的铅酸电池,选定锂电池方案,设计制造了世界首台不用换电池的AGV,每个作业循环自动完成充电,续航里程无限制,不但节能环保,而且设备减重十几吨,实现了低成本、小容量、长寿命、轻量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节省换电站建设成本过亿元。

3年的码头规划建设时光,张连钢和他的团队不仅攻克了10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更走完了国外8~10年的路,建成了作业效率全球领先的全流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为全球自动化码头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执着,以超越自我引领发展潮流

从自动化码头二期建设立项起,张连钢就定下了“全面超越一期码头,引领世界自动化码头建设发展潮流”的目标,他拿出靠上、拼上、豁上的信心和勇气,带领团队继续攻难题,破难关。

二期项目建设初期,5G应用还没有成形的行业设计方案,业界还没有成熟的商业产品;氢燃料电池在国内的技术虽然比较成熟,但还未曾应用在大型港口机械上。“要干,就要占领世界自动化码头技术的制高点;要干,就要引领世界未来港口的发展趋势;要干,就要让梦想在我们的手中变成现实。”这一次,执着而坚定的张连钢决定再次挑战港口科技领域的最前沿。

在反复的试验过程中,一项项难题接踵而至。作为团队带头人,张连钢克服术后不适,带领团队日夜奋战。2019年11月28日,短短15个月,集合了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运用5G+自动化技术等全球首创科技成果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二期项目投产运营,达到当今世界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科技水平。张连钢和团队一起升级码头的信息化系统200多次,优化功能2200多项,主持推出了全球首创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自动化桥吊“一对多”监控系统等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全力推进分布式光伏、风力发电并网系统,探索风光储氢一体、多能互补的现代能源体系新路径;与日照港的工友一起对传统码头进行改造升级,创造出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为全球港航业打造了“中国样本”。张连钢用一次又一次攻坚,一轮又一轮超越,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现如今,60多岁的张连钢仍然奋战在码头建设第一线,为加快建设新一代自动化码头,率先打造“碳达峰、碳中和”绿色示范港做出自己的不懈努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 中国工运and工会信息编辑部、山东港口青岛港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