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从首批新锐企业名单,看青岛新经济的培育路径

2022-11-03 15:18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市发展改革委日前正式公布了2021年度青岛市新经济新锐企业名单, 15家企业入选。

这是青岛评选的首批新经济新锐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企业代表了青岛新经济的未来,同时,从这些企业的成长路径,也能一窥青岛新经济领域的发展现状。


01

特质“新”、标准“高”

在青岛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中,“每年评定一批新经济新锐企业”也被列为实施“育苗”“倍增”行动的重要举措。

从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联合出台的《青岛市新经济新锐企业若干政策实施细则(暂行)》的申报条件来看,青岛从遴选伊始,就着重突出新经济新锐企业充分“新”的特质。要求申报企业在青岛实际开业时间不超过3年,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已纳统,不新增建设用地,主营业务符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点领域,符合实体经济振兴发展重点产业链发展方向。

对比同为新经济企业培育体系的新经济潜力企业,新经济新锐企业更强调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创新能力,对企业的营收和研发投入均有更高要求。例如,开业时间超过一年的,上一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且营业收入增速达到10%以上;近两年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低于3%。

“新”与“高”,在入选的这15家企业身上得到了体现。

从赛道选择来看,入选企业来自青岛加快振兴实体经济中重点发展的人工智能、精密仪器仪表、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链。

从成长速度来看,15家企业在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2021年九成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亿元,三分之二的企业营业收入实现50%以上的增长。近半数的企业获得过创投风投基金投资,1家企业已成功上市。

从创新能力来看,入选企业均拥有院士、高层次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等领衔的创新团队,三分之二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近两年呈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在引领效应上,上榜企业大多为各行业的龙头,其中5家为先进制造业链主企业。

02

引进和大企业孵化占主力

从企业的成长路径来看,首批上榜的15家企业中,从外地新引进企业和大企业孵化企业占据了主流,15家企业中占了14家。

从好的方面来说,这是近三年来青岛瞄准新经济赛道,引进和培育双管齐下,发力培育新经济所付出的努力。

最典型的莫过于人工智能产业,在15家企业中,创新奇智、极视角、以萨等目前AI的领头羊都是从北京、深圳等先进城市引进,它们也在落地青岛的过程中,不断深度融入城市场景,和这座城市产生了“化学反应”。

极视角成功开创全球首家视觉算法商城,现已汇聚25万计算机视觉算法开发者,正在打造“算法MadeIn青岛”模式,从本地开放大量的原创AI场景向全国进行推广。

以萨则加速青岛城市场景融合应用,面向西海岸新区提供了城市云脑公共支撑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三维地理数字化应用平台、物联接入应用平台、视频监控资源共享应用平台、可视化运维平台为新区信息化建设给予能力支撑和数据保障,同时,在数字政务、民生服务、数字防疫、智慧海防等场景上探索落地方案。

创新奇智承担了青岛市装备制造与纺织服装赋能中心的建设,还收购了青岛本土制造运营管理(MOM)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奥利普51%的股权,在为更多青岛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的同时,深化在“AI+制造”领域的业务布局。

名单中数量更多的企业,来自大企业的孵化。其中四家来自本地上市公司,如海尔、海信、特锐德;五家来自外地上市公司,如青岛华大智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深圳华大智造的子公司,青岛博锐智远减振科技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是株洲中车,宸芯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此外,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是外资企业。 

通过这个名单,我们在欣喜于一批新经济企业初露锋芒的同时,也不禁有些遗憾,本土初创企业在名单中占比太少。

外地引进、大企业创新孵化,都是一个城市创新创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整个创新创业生态的繁荣,则依赖于本土初创企业的大量涌现和茁壮成长。

未来,在新经济领域,培育、扶持更多的本地高成长企业,让他们又“新”又“高”,是一个更大的挑战。(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