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图老照片,揭秘小鱼山的前世今生
- 说鱼山是青岛的黄金宝地,恐怕不会有人提出异议。它突兀于汇泉湾畔,临海而立;登顶眺望,汇泉美景尽收眼底。鱼山的称谓始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当时山北的那条路被命名为鱼山路,鱼山也就由此而得名。在这之前,人们称其为“衙门山”,因为山西下是当年的清军总兵衙门。至于总兵衙门设立之前,鱼山叫个啥,恐怕难有一个权威的说法。(图片来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责任编辑 樊蓉)
- 人们关注鱼山,应该是从清军在胶澳设立总兵衙门以后。那时清兵在靠近总兵衙门的这座小山上修筑了炮台。老百姓叫这座炮台为“衙门”炮台,山自然也叫“衙门山”了。
- 鱼山真正成为黄金宝地是德国租借胶洲湾以后。
- 鱼山扬名成为青岛的名胜,源于三十年代修建的“湛山精舍”。在1939年评出的“青岛市乡二十四景”中,被喻为“鱼山梵呗”而名列其中。
- ”湛山精舍“山门石坊,前书“湛山精舍”,后书“回头是岸”,为吴郁生所题。(网友“涧中细流”提供)
- “湛山精舍”是湛山寺的下院,建于1934年,由前北洋军军长王湘汀出资修筑的。
- 1948年,青岛福山支路,车辆右侧的牌坊建筑。背面即是“湛山精舍”山门石坊后书“回头是岸”四字。(网友“涧中细流”提供)
- 小鱼山上的“湛山精舍”(网友“涧中细流”提供)
- 1959年,青岛市城市建设局于当年将“湛山精舍”拆除。图为,上世纪50年代在青岛拍摄的电影《两个小足球队》,小鱼山上的“湛山精舍”仍清晰可见。
- 上世纪八十年代小鱼山公园建成。青岛市园林部门下达通知,要重新开发利用这座山头,计划中将它的名字定为“小鱼山公园”。严格来说,这是小鱼山三个字第一次在历史上正式出现。
- 1923年,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整理地名路名时,将“阿利拉街”改称“鱼山路”。慢慢的,人们就把鱼山路西边的衙门山称作大鱼山,把鱼山路东边的衙门山称作为小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