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寒意渐浓,青岛高新区这片创业热土上依然涌动着建设的热潮。各个产业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运输车、挖掘机来回穿梭,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写满了竞相发展的满满动力。
项目兴则产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项目建设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根基。近年来,青岛高新区坚持“实体立区、产业强区”,扎实发展实体经济、做大主导产业,通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断壮大产业根基,夯实发展基础。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不断在青岛高新区落地生根,谱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锚定项目建设 做强实体经济
在青岛高新区正阳路南侧,谱尼测试集团山东总部大厦暨研发检测中心项目在今年8月封顶,目前项目刚刚完成外墙保温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粗装修推进工作。
谱尼测试集团是中国检测行业持续领跑者,近年来,企业发展蒸蒸日上,场地不足日渐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项目的建设将彻底解决企业发展用地不足的困境,建成后我们将引进食品、环境、电子、建材、医学CRO等高精尖新型检验检测服务,为企业发展起到更大助力。”谱尼测试集团山东总部大厦暨研发检测中心项目负责人李腾介绍说。
检验检测产业是青岛高新区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近年来,青岛高新区检验检测新项目不断落地,在高新区丰茂路附近,华测集团北方区域检测认证基地项目建设完成,斯坦德检测认证产业园项目在今年建成投产,形成一条“检测特色街”。据了解,截至目前,高新区内已相继落户检验检测上下游企业近百家,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项目建设是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支点,不只是检验检测相关产业,青岛高新区内众多产业项目都在争分多秒的建设中。在华芯晶元第三代半导体化合物晶片衬底项目工地上,三座塔吊、一台大型施工桩基设备马力全开,日前首栋单体完成封顶,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据项目负责人孔冬冬介绍,该项目是青岛华芯晶元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的三期项目,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第三代大尺寸半导体化合物晶片衬底33万片,年产值5亿元,实现税收2500万元。
强链补链延链 崛起产业集群
新项目建设热火朝天,续建项目同样后劲十足。
今年6月,阿斯利康正式宣布成立以罕见病诊疗为主题的青岛区域总部。10月份,阿斯利康青岛吸入气雾剂工厂项目奠基仪式以及阿斯利康医药(青岛)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青岛高新区举行。一同签约的还有青岛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青岛智慧医疗创新中心、健康产业基金、罕见病高地建设项目、患者援助项目等一系列重磅合作项目。作为位列世界500强的全球性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与青岛高新区的合作,必将进一步激发高新区医疗医药产业的集聚效应,加速产业链的形成。
7个重磅合作项目落地不久,总投资50亿元的威高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正式落户青岛高新区,签订了包括青岛威高国际医疗健康产业总部、数字低碳全国总部、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在内的多个项目,涵盖了“产、研、基金”等多个方面,与青岛高新区达成深度合作。
作为青岛市生物医药产业市场主体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青岛高新区牢牢把握“高”和“新”的发展定位,加快构建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为核心的“1+2+1”现代产业体系。在依托康复大学打造“中国康湾”的同时,吸引了阿斯利康、海尔生物、国药器械等多家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的进驻,不断强链补链延链,提升区域内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目前,青岛高新区已集聚了全市1/3的该领域市场主体,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13家。2021年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规上企业营收56.8亿元,约占全市的1/4,已成为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主要承载区、国家火炬海洋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活力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不光要靠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的店小二式服务同样至关重要。
为进一步推进项目服务,日前青岛高新区管委和各部门多次召开“项目落地、企业服务”专题工作会,探讨在项目落地和企业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拿出解决建议和工作措施,要求相关部门明确项目落地建设攻坚对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挂图作战,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当好项目落地和企业服务的“店小二”“服务员”。
据了解,近年来针对建设项目审批服务,青岛高新区多部门合力,相继推出“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承诺即开工”多项审批服务,不断压缩审批流程,大大提高了项目建设审批服务效率。今年,青岛高新区又创新推出“快捷建”专项服务,创新监管模式,对全区所有在建项目实行主体分阶段、验收分单体办理竣工验收等做法,方便施工单位开展多个作业面穿插施工,进一步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约了建设成本,同时解决了多个单体项目因施工进度不一致而无法办理验收的难题。
牢牢把握“高”“新”发展定位,青岛高新区以项目建设为引擎,正以更快的步伐、更高的起点,加快推进实体经济发展,为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强力支撑。(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通讯员 刘文研)
责任编辑:刘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