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20日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陆续发布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据观象君统计,截至10月23日,累计有23个省级行政区发布了“三季报”,透过数据,可以窥见各地经济恢复情况,寻找其成功突围的路数和打法。
恢复总体形势超出预期。从增长面看,23个地区中有21个GDP实现了转正,增长面达到91.3%。而且有19个地区跑赢了“大盘”(全国前三季度GDP增速为0.7%)。只有两个地区仍然为负增长,其中,湖北增速为-10.4%,内蒙古增速为-1.9%。
从“头部”看,广东、江苏、山东三甲地位依然牢固,但三强之间的差距发生较大的变化:广东对江苏的领先优势从2019年同期的5783.79亿元,缩小至今年的4588.27亿元;江苏对山东的领先优势由2019年同期的20549.43亿元扩大至今年的21622.79亿元,山东与江苏之间相差了一个广西的经济体量。
标兵渐行渐远,对于老三山东来说,压力很大,但凭借持续三年的新旧动能转换以及完备的工业体系优势在抗击疫情中的出色表现,山东正在走出低迷,不仅跑赢了大盘,还甩开了追兵:领先排名第四的浙江的优势,由2019年前三季度的6270.29亿元,扩大至6360.01亿元,第三的位置更加稳固。
再来看几个“最”——
增速最快的省:贵州,同比增长达到3.2%;
增量最多的省:江苏,同比增加了2132.17亿元,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山东聊城的经济体量;
名次上升最快的省:贵州,排名由2019年前三季度的22名,上升至今年同期的第20名,上升了两个位次。
面对疫情的冲击,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各显神通,交出了这份难能可贵的答卷。
1、差距缩小,广东江苏竞争态势悄然生变
江苏显然不甘心屈居第二。在经历了多年与广东差距越拉越大的不利局面下,江苏扛住了,并在今年前三季度把这个差距缩小了。
今年前三季度,江苏GDP同比增长了2.5%,比广东足足高出1.8个百分点,这个增速在东部省份中是最高的,即便放在全国,也算是第一梯队:在已经发布的23个地区中,位列第7位。
从增量看,今年前三季度,江苏GDP足足增长了2132.17亿元,与山东聊城、山西咸阳、湖南邵阳等市2019年全年的GDP大体相当,非常强悍。而对手广东仅仅增长了936.65亿元,比江苏少增了1195亿元。由此,广东对江苏的领先优势从2019年同期的5783.79亿元,缩小至今年的4588.27亿元。
广东已经在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位子上坐了足足31年之久,目前仍保持着绝对的领先优势。如果说有一个省份可以挑战广东的霸主地位的话,那唯有江苏。
其实,粤苏40年之争,两省互有胜负。在1978年-1988年的11年间,江苏省的GDP总量高于广东省。1978年,广东省GDP只有江苏的74.57%;到1988年,广东省GDP达到江苏的95.58%,广东和江苏的差距逐渐缩小。
从1989年,广东完成对江苏GDP的超越后,一直领先。2003年,广东和江苏GDP差距达到最大,前者是后者的127.34%。2004年开始,江苏加快追赶,差距不断缩小。2015年差距达到最小,广东是江苏的103.85%。但随后,差距又逐步拉大。到了2019年,广东GDP已经是江苏的108.07%。
但从今年前三季度看,广东GDP相当于江苏的106.2%,缩小了近2个百分点,追赶的势头非常猛。
江苏赢在工业。江苏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工业利润全国第一。其中,工程机械集群产品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项产品销量全球第一;高端纺织集群规模总量占全国纺织行业1/5;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技术应用产值占全国六分之一,是全球八大纳米产业集聚区之一;碳纤维产能占全国一半以上,石墨烯材料在全国率先实现产业化应用;集成电路集群产销规模全国第一;核心信息技术集群聚合了高端软件、新一代软件和人工智能,其中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水平全国领先。
疫情之下,工业成为拉动江苏经济恢复的核心: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其中,9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更达到11.2%,月度增速已连续7个月实现正增长,且增速创下年内新高。
延续目前的发展势头,江苏超越广东,重回第一不是没有可能,但尚需时日。
2、稳住第三,奋起直追的山东令人期待
你知道吗?山东GDP曾经连续4年名列全国首位,连广东和江苏都不是对手。
1982年到1985年的4年间,山东GDP一路领先。1982年,山东GDP为395.38亿元全国第一,江苏为390.17亿元,排名第二,第三名的广东为339.92亿元。直到1986年,被江苏超越,落到第二位。两年后的1988年,又被广东超越,下降至第三位。1989年,广东超越江苏跃居第一位,至此,广东、江苏、山东GDP三强局面形成。至今,这个格局已经维持了32年之久。
山东省经济曾经在全国“执牛耳”,后来即便被赶超,可仍然在第三的位置上长达32年之久。这足以说明山东的强大实力。
但也要看到,虽然同属全国第一阵营,但山东与广东、江苏的差距越拉越大,后两者已经迈入“10万亿”或者“准10万亿”量级,而山东仅仅“7万亿+”,差距明显。
山东与广东江苏的差距是如何一步步被拉开的?观象君查阅数据发现,在1989年,山东GDP与广东、江苏的差距分别为87亿元、27亿元;到了2000年,拉大到2403亿元、216亿元,相当于后二者的77%、97%。也就是说这12年间,山东与广东的差距拉得很大,但与江苏差距并不大。
10年后的2010年,山东与广东、江苏的差距拉大到6843亿元、2255亿元,相当于后二者的85%和94%。这10年间,山东和广东的差距不但没有拉大,反而缩小了8个百分点。
此后五年间,山东与广东的差距(比值)并没有拉得过大。2015年,山东与广东GDP的比值为86%;但与江苏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山东与江苏GDP差额达到7114亿元,比值为89%,五年间拉大了5个百分点。
下滑最快的是2015年-2019年这四年。山东与广东、江苏GDP差额分别扩大至36603亿元、28563亿元,与后二者的比重大幅下滑至66%、71%。四年间分别下滑了20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
好在山东及时认识到了差距和形势的严峻。从2018年起,山东发起了新旧动能转换战役。这三年间,虽然牺牲了一些发展速度,但新动能正在加快集聚,内生动力正在增强。
今年前三季度,山东GDP同比增长1.9%,高于全国(0.7%)1.2个百分点。在经历阵痛、解决自身转型发展问题的同时,还为国家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实属不易。
凭借良好表现,今年前三季度,山东与广东GDP的比值缩小了0.6个百分点,表明与排头兵的差距缩小了。当然,与江苏的强势表现相比,山东还是稍逊一筹,与江苏GDP的比值扩大了0.3个百分点,表明差距还在拉大。
值得欣慰的是,山东领先追兵浙江的优势得到了巩固和扩大:由2019年前三季度的6270.29亿元,扩大至6360.01亿元。
当然,一口吃不成胖子。旧动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新动能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建立,新旧动能转换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必须久久为功。
3、最大黑马,贵州靠什么不断超越
在众多省份中,贵州绝对算得上的一个特别的存在。
2015年,贵州GDP位列全国第26位。2016年,排名上升至23位,一年间连升3个位次。2019年,上升至第22位。
到今年前三季度,贵州GDP达到12650亿元,超越内蒙古和山西上升至第20位。短短五年间,全国排名上升了6个位次,这在全国找不出第二个。
而且势头很猛。从主要指标在全国的位次看,贵州生产总值增速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39个季度位居全国前列,其中,2017年、2018年、2019年和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居全国第一位。此外,农业增加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等主要指标增速继续高于全国、位居全国前列。
“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对口帮扶的重点对象之一的贵州是如何实现逆袭的?
首先要得益于大数据。贵州是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数据发展推动政用、商用、民用多个领域,给当地民众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显著改变。从2014年至2017年底,大数据对贵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全省大数据企业从2013年的不足1000家增长至2018年的8500多家。苹果、高通、腾讯、华为、阿里巴巴、富士康等众多世界知名大数据企业纷纷落户贵州。
贵州通过发展大数据产业,带动实体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5年排名全国第一,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三。2019年,智能手机、电子元件、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180%、25%和20%以上;电信业务总量、收入增速分别排名全国第4、第5位……
面对突发疫情,贵州大数据产业大显身手。1至8月,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7.7%。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就是旅游。所谓靠山吃山。贵州地貌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山地和丘陵居多,占全省总面积的92.5%;显著特征之二是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形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因此,贵州也成为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最有特色的省份之一。
早在2016年,贵州提出要做强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长板”,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重要支柱产业,“举全省之力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
2019年,贵州旅游收入反超四川近800亿元,游客总数差距进一步拉大,稳坐西部第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提高,并已成为贵州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面对疫情,贵州旅游业恢复得也很顺利。目前,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上年同期水平的47.4%。
今年还剩下不到四分之一的时间,从目前看,虽然绝大部分地区经济增长都实现了转正,但想要在两个多月时间里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难度相当大。
但越是困难越向前。相信,在决战决胜的第四季度,各地也将再发力,加速经济的恢复发展,合力推动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
作者 | 沈默 编辑 | 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