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在中国开放发展格局中的位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靠前。两年多来,中央赋予青岛的一系列国之重任,将青岛推到了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肩负着新使命、新任务的青岛,迫切需要一个全新的顶层设计,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引领城市的新未来。
10月24日召开的中共青岛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全文分为五个方面,一共23条,对青岛今后一个时期开放发展的目标、路径、打法作出了顶层设计,开启了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多次指出,“开放就是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配置资源,就是在全球寻找合作者,这是开放的本质。”紧紧把握开放的本质内涵,青岛将从人、财、物和营商环境四个维度,找准制约开放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着力打造人员往来、资金流动、商贸往来更加自由便利的新平台和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总体目标是立足青岛在国内大循环中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价值,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过去的开放总是基于个别点位、个别区域,而青岛基于这一新的开放逻辑,所呈现出来的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开放。青岛将坚持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让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注入城市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人们的思维定式和行为模式。
这或许才是青岛开启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精神实质。
01
青岛的开放气质与基因
开放是青岛的最大优势,是青岛的底色和城市基因。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青岛踏着国家开放的步伐一路走在“最前排”:先后入选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龙头城市、“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节点”双定位城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所在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和港口门户城市。
可以说,每一次国家开放战略的重大调整,青岛都被赋予了国家使命、国家责任。开放成就了青岛。
今天的青岛已经成为与全球联系最为紧密的中国城市之一。10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中国社科院(财经院)重大成果《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8次报告》。在“全球联系竞争力排行榜”上,青岛排名第8位,仅次于上海、香港、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天津。
截至目前,青岛全球贸易伙伴已经达到216个,几乎覆盖了世界全部经济实体,年贸易额近6000亿元。在海上,从青岛港口延伸出去的170多条海上航线,连接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每年“吞吐”超过6亿吨货物和超过2100万标准箱;在空中,青岛机场开通203条定期航线,通航国内97个城市和国际(地区)29个城市,每周航班密度约3600架次,每年运送旅客超过2500万人,其中出入境客流量超过400万人次。
城市的开放程度根本上取决于人的开放意识。开放之所以能成为青岛最靓丽的底色,就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有着深入骨髓的开放观念。面朝大海的青岛,有着海纳百川的气质和兼容并包的格局。
在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看来,“青岛是一个开放型城市,开放对青岛而言绝不只是一项工作,而是与人们的生活、家庭、社会,与每个人的命运、城市的发展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 。
02
新发展格局中的青岛担当与机遇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复杂挑战,我们决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作为对外开放前沿阵地的青岛理应站出来,推动更高水平开放,主动服务国家开放发展大局。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开放的形势任务会发生哪些变化?对青岛这座有着开放气质和基因的城市又意味着什么?
王清宪认为,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个国内大循环一定是打通南北、贯通东西的循环。
“国内大循环,就是要通过打通南北、东西的要素流动,充分激发北方和西部地区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打通南北东西之间的循环流动,是实现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标志。”王清宪指出,特别是有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加持,中央将会出台一系列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政策体系,北方地区必定会进入一个“补课式”的较快增长阶段。
无论是国内大循环,还是国内国际双循环,青岛在其中都有着独特的枢纽作用,面临开放发展新的重大机遇。
从国内大循环看,青岛既是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有着较强的经济、科技、产业实力,又是“北方第三城”、黄河流域的经济出海口,是推动黄河流域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重要平台,拥有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价值,对促进各类市场资源要素加速流动、循环、联通有着独特的枢纽作用。
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看,青岛是东向日韩、西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提升核心城市竞争力、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山东省委要求青岛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最重要的就是发挥青岛对外开放的引领作用。
因此可以说,在新发展格局中,青岛既是内外双循环的“双节点”,又是国内东西南北大循环的“双节点”。
青岛面临的开放发展大势,机遇千载难逢。王清宪指出,青岛必须要紧紧把握“双循环”下的开放机遇,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让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注入城市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我们的思维定式和行为模式;必须要拿出能够感召投资者、激发创新者、成全创业者的措施办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资源要素更加自由化、便利化循环流动,加速增强青岛的经济新动能和城市竞争力;必须要打造最优创新创业生态,快速集聚创业资源,鼓荡城市创业激情,让青春之岛始终洋溢着青春澎湃的发展活力。
03
融入“双循环”的青岛新路径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赋予了开放新的内涵,要求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求各类要素资源更加高效便捷地循环流动,要求投资贸易更加自由化、便利化。说到底,就是让人、财、物在国内和国际间更自由、更便捷地往来循环。
沿着这一逻辑,《意见》从人、财、物和营商环境四个维度发力,推动优质资源互动耦合、价值倍增。
人是最重要的市场要素。青岛将推动人员往来更加自由便利,集聚国内国际人才资源,增强开放创新策源能力。《意见》提出,对引进的产业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分类奖补,最高给予1亿元综合资助;对战略性、引领性、稀缺性高端人才,实行“一人一策”定制化引进;按照企业需求制定人才政策,提高人才与产业发展匹配度。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青岛将推动资金流动更加自由便利,用好市场逻辑、资本力量,畅通现代经济血脉。具体做法包括拓展境内外资本市场、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构筑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高地、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等。
在“物”的方面,青岛将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让商贸往来更加自由便利,做大门户大外贸大平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具体做法包括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推进外贸增量提质、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顶格推进“双招双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构建开放型产业生态、培育国际化企业、发挥“两区”(观象君注: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开放引领作用、建设运营好“国际客厅”等。
营商环境就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在政务服务方面,青岛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三化三型”政府作为努力方向,致力于打造一种让企业家感到舒服的政务服务环境。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营造有利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循环不畅,是因为存在於点堵点,政府要做的就是优化营商环境,打通於点堵点。青岛将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深化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打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具体措施不少,这样一条更是彰显了青岛的决心:“凡是北京、上海、深圳各级各部门出台的政务服务事项,除需特殊授权外,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对标创新实施。”
要素总是往回报率高的地方集聚。青岛一旦畅通了人、财、物的流通渠道,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配置效率,那青岛自然而然就可以在更大的空间配置资源,青岛的开放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有深厚的开放基因,有难得的开放机遇,新目标已经确立,路数打法已经清晰,只要坚定地走下去,踏上“二次开放”新征程的青岛,一定可以再创城市新的辉煌!
作者 | 沈默
责任编辑: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