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陈凯歌执导的奇幻大片《无极》上映,遭遇一片恶评,当时陈凯歌就说,这是一部拍给十年后的观众看的电影。15年过去了;最新一期《演员请就位2》里,《无极》意外成为话题热点,先是郭敬明指点演员重排了《无极》,一向直率敢言的李诚儒坦言自己没看过《无极》,怕损害了心目中对陈凯歌的印象,陈凯歌当即反击,称李诚儒是梨园子弟,“封闭世界出来的,比较保守,对世界进步不关心”。15年后《无极》的旧账再度被翻出来,这部华语奇幻史诗开山之作的口碑逆转了吗?观众真的看懂了吗?在商业片、文艺片各自安好的当下,陈凯歌为什么总是那个被调侃的对象?
《无极》再判断
即便过了15年,《无极》的评分仍然没有翻身。在以公正性著称的豆瓣上,它的评分只有5.4分,在陈凯歌作品里叨陪末座,距离及格线也有一定距离。对于参与这部电影的演员们来说,15年后仍然没有谁愿意把《无极》当成自己的代表作;而对于业内人士来说,最直观的判断方法就是看《无极》的模式到底有多少效仿者。《卧虎藏龙》拿下奥斯卡奖之后,张艺谋、冯小刚、何平纷纷拍摄自己的武侠作品,证明了李安模式的成功;而《无极》之后,投资商对东方奇幻电影敬而远之,陈凯歌不服气,2017年他又拍了一部奇幻大片《妖猫传》,仍然票房惨败,而为此片修建的河北襄阳唐城也因为人气冷落引发了争议。
在今天看来,《无极》仍然属于审美门槛过高的作品;它塑造了一个以“满神”为首的东方神幻世界,但故事模型属于希腊悲剧式的,而“追风奴隶”张东健逆转时间的逻辑又像是从现代物理学借来的概念。中日韩三国大演员堆砌的一部戏,看起来隐约有黑泽明的美学,但又没有贯彻到底。它集中了各种文化的“精华”,但无法拼接成一部让人沉浸的作品,尤其当时正值谢霆锋、张柏芝感情纠纷的爆发期,分散了太多影迷的注意力。陈凯歌希望观众提高境界后再来看《无极》,显然15年不足以让大家剔除杂念、修炼圆满。在《无极》之后,类似的古装奇幻大制作尚无成功的例子;问题是,如果说我们的观众不够争气,《权力的游戏》这部映射了英格兰史、红白玫瑰战争的奇幻史诗为什么在中国找到了数以千万级的粉丝?
逆转几率太低
说到口碑逆转的例子,华语电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话西游》系列。这部上下集电影1994年公映,引入内地后票房仅200万,被称作“年度十大最差引进片”之一。然而三年后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发现了这部片子,整本台词出现在校园内部论坛上,接着它迅速在校园里通过录像形式传播,最终形成全社会关注的“无厘头文化”热潮。《大话西游》口碑逆转,导演刘镇伟咸鱼翻身,连续拍了多部狗尾续貂的烂片,而周星驰后来《西游:降魔篇》等作品动辄拿到二三十亿的票房,也可以看做《大话西游》多年后以另一种形式绕着弯儿回馈了星爷。
对于华语电影来说,口碑逆转的几率非常低,除《大话西游》外,另一部逆转的片子当属李安的《卧虎藏龙》。该片虽然拿下奥斯卡奖,在华语电影圈里却不叫好也不叫座,李安也被业界批评为“根本不懂武侠片”。近年来非常火爆的著名编剧马伯庸2006年写道:“毫无疑问,李安是中国电影的千古罪人。这个台湾人自从靠着一部非常规的武侠片《卧虎藏龙》在好莱坞大受追捧以后,就成了许多中国大陆艺术片大导演们的心头梦魇。”然而现在再看《卧虎藏龙》,华语电影人已经深刻领会到李安对武侠的精神阐释和文化解读,在精神层面上,《卧虎藏龙》与《一代宗师》形成了颇具解读意义的对话。
为什么老是陈凯歌
自《无极》之后,陈凯歌从未正式翻身——他的《搜索》《道士下山》《妖猫传》票房相继失利,相对于张艺谋的起伏不定,陈凯歌则是一如既往地陷入颓势,这当然无损他的电影作品的精神高度——实际上,不少影评人认为,《道士下山》除了郭富城之外的部分非常值得肯定,《妖猫传》更是难得的创作意图完整、影像风格完满的作品,只是生不逢时而已。在新导演电影票房动辄破二十亿、三十亿、五十亿的当下,陈凯歌、张艺谋连破个十亿都难,这充分反映了导演内心世界与时代娱乐精神难以匹配的状况。编剧王海林曾经引用一段来自黑泽明的感慨:一个电影剧本写完以后没有马上拍,过了一年两年,不知道为什么它好像就过时了,哪怕是它是一个古装片;这就是时代感的丧失。这种丧失投射到导演身上,体现的就是一次次的错位和失落。
回到《演员请就位2》现场,郭敬明安排演员排练《无极》片段,点燃了一系列反思的导火索。实际上,如果《无极》成功,华语电影产业完全可能是另一番景象:中日韩合作拍片形成一套有范例可循的规则,类似莎翁悲剧的独白表演成为华语电影的表演常态,水墨式的豪华舞美成为古装电影的一个选项……陈凯歌对李诚儒的批评虽然尖刻但不失中肯:电影不止是表演,导演的工作包括建立一套工业美学,把表演之外的历史、哲学、美学和民族性以更加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陈凯歌的一系列失意和尝试应该放到华语电影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结算盈亏。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责任编辑:单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