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态度的思想者
先来看一组出行数据——
看地铁:“五一”假期首日(4月29日),青岛地铁线网客运量173.01万人次,继4月28日单日客运量159.14万人次后,连续两日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看铁路:4月29日,青岛北站共到发旅客20余万人次,打破了2019年春运以来的单日最高客流纪录。
看公路:4月28日至29日,青岛汽车总站各车站全面迎来节日出行客流高峰,发往省内外各地市的长途客车均呈现客流急速增长态势。汽车总站两天共发送旅客近3万人次,远超2022年同期客流量,接近2021年同期客流水平。

看民航:4月28日,青岛机场旅客吞吐量在2023年首次突破7万人次,达到7.27万人次,创下了胶东国际机场投运以来客流最高峰。
根据2019年和2022年“五一”假期青岛市综合交通出行规律,结合近阶段综合交通出行态势,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公共服务中心预测:“五一”假期(4月29日-5月3日),全市铁路、公路、机场等综合交通客运量同比将增长5倍多,较2019年同期增长7.47%;从运输方式看,旅客将更多选择航空、铁路、自驾等出行方式。
春光明媚,出游正当时。今年“五一”假期,群众“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需求集中释放,文旅消费和出行迎来井喷,人员流动性明显增强。“铁公机”客流数据连创新高,彰显出人员流动的充沛活力和城市旺盛的烟火气。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运输工具。截至去年年底,青岛地铁线网开通线路7条,运营里程315公里。
地铁客流的变化,是观察城市经济、消费、旅游等发展繁荣程度的重要窗口。今年以来,青岛地铁日均客运量稳定在100万人次的“百万级”水平。从2月17日的124.37万人次到4月29日的173.01万人次,今年以来,青岛地铁客流纪录多次被打破。不断增长的客流,佐证着城市经济社会秩序复苏、文旅消费市场升温。

从4月28日和29日的数据看,外地游客是拉动地铁客流提升的关键“增量”。
4月28日,地铁青岛北站、青岛站、胶东机场交通枢纽衔接车站受节前离青、抵青客流带动,较上周五(4月21日)均有不同程度增幅,增幅区间为14%-31%,台东站、五四广场站等换乘车站客流较上周五增幅高达34%,客运量排名前五的车站为青岛北站(14.33万人次)、台东(11.69万人次)、李村(9.13万人次)、五四广场(8.73万人次)、青岛站(7.09万人次),客流呈现节前围绕商圈、沿海一线夜间游玩,以及外地游客与本地市民交织出行的特点。
假期首日,交通枢纽出行客流、景区商圈出游客流增长明显,市区线路客运强度达到1.03万人次每公里日。客运量排名前三的线路为1号线(52.03万人次)、3号线(40.13万人次)、2号线(36.61万人次),客运量排名前三的车站为青岛北站(15.69万人次)、台东(15.24万人次)、青岛站(11.25万人次)。
外地大客流涌入,对运输衔接和城市交通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做好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出租汽车在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之间的运输衔接显得尤为重要。

青岛提前研判客流走势,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为让市民和游客在假期“早出晚归”无忧,提升城市旅游形象、拉动夜间消费,青岛地铁全线网通过延长运营时间、压缩行车间隔、优化现场组织等方式,全力做好节假日运营组织保障。从4月28日起,首次在“五一”实施延时服务。延时后的线网运营服务时长达18.8小时,超过历年旅游季运营服务时间,实现与现有衔接的铁路车站列车换乘全覆盖。线网上线列车数最高达147列,较日常增加24列。
5月1日—10月8日期间,途经城市主干道、通行条件较好和夜经济聚集区周边的9条公交线路末班车时间将季节性延时。各线路延长时间从20分钟至90分钟不等,最晚的末班车延长到23:00发车,进一步方便市民和外地游客夜间购物、消费、娱乐等出行,助推市区夜经济发展。
铁路是中远途出行的主力军。目前,青岛铁路线路达到12条,通车总里程666公里,形成了以青岛站、青岛北站、红岛站为主,青岛西站为辅的“三主一辅”四站格局。在青岛坐高铁动车可通达全国22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构筑起集约高效的铁路运输网络体系。
今年1月起,随着国家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铁路客流增长势头强劲,并在今年“五一”达到峰值,铁路12306网站被挤爆,火车票一票难求。国铁集团介绍,从预售情况看,预计首尾长途客流为主、中间短途客流为主。其中,北京至上海、成都至西安、武汉至上海、北京至沈阳、北京至青岛、深圳至长沙、广州至长沙、武汉至长沙、北京至呼和浩特、广州至南宁等方向客流量较大。

铁路部门挖掘运输潜力增加运力投放,切实提高服务品质,努力提高广大旅客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针对火爆的北京往返青岛线路,国铁济南局在假期增开夜间高铁。青岛北站4月29日、30日,5月3日、4日加开至北京南的G4080列车。这趟列车凌晨3时8分发车,这意味着以往晚11时关门、清晨4时30分开门的青岛北站有四天要通宵营业。这也是青岛北站自2014年建站启用9年来第一次通宵服务。
不仅要走得了,还要走得好。全车空调采用智能温度调节系统,车内温度控制在最佳体感温度;车厢顶部设置29寸宽屏电视,能够左右分屏同时显示列车运行和视频节目信息……
“五一”前夕,青岛至北京南的G1066次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驶出青岛站,标志着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胶济客专、济青高铁正式投入运营。国铁济南局首批投入运营复兴号智能动车组4对,安排在胶济客专、济青高铁线路上运行,青岛至北京间最快旅行时间2小时59分,往返胶东半岛出行旅游的旅客乘车体验更加舒适便捷。
坐飞机是人们旅行时经常选择的交通方式之一。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机场客流低位运行,多条航线停飞。

进入2023年,民航市场逐渐复苏。以3月26日民航换季为契机,青岛机场会同各大航空公司持续调整航线结构、丰富航线网络,新开、加密多条国内、国际客运航线,全面提升胶东国际机场航线网络通达度,更好地满足国内外旅客多元化出行需求。
目前,青岛机场国内航班运力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至上海、成都、哈尔滨、武汉、广州等地日均航班量超过10班。
“五一”假期,青岛机场国内航班主要飞往华东、中南、东北等区域,航班量占比达65%。热门航线集中在上海、哈尔滨、广州、武汉、长春、重庆、贵阳、长沙等城市。
国际和地区航线也在加速恢复,为人们假期出境游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目前,青岛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班恢复至每周近90班,近期加密首尔、新加坡,恢复悉尼、曼谷等航点,迪拜、新加坡、韩国和港澳等航线客座率较高,预计夏航季航班量较年初将实现四倍的增幅。日韩航线数量、航班架次和旅客吞吐量均稳居全国第二位。
“五一”假期,青岛机场预计起降飞机2491架次、旅客吞吐量33.3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20吨。
与火车、长途车等公共交通相比,自驾游能更好地提供私密、安全、灵活的出行空间。近年来,受汽车保有量提升、高速公路路网通达等因素影响,自驾游逐渐成为人们节日出行的主流方式。“五一”假期,七座以下(含七座)小型客车通行收费公路继续免收通行费,进一步带动了自驾游热潮。
在交通运输部4月27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顾志峰介绍,综合考虑假期公路交通出行规律、假期时长、天气情况、旅游政策环境等因素,预计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公路网将呈现总体流量高、自驾占比高、新能源汽车出行增多、拥堵路段多点分布等特点。

青岛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91公里,居全省第一,是全国高速公路网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山东省交通运输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发布的出行指南显示,“五一”假期全省高速公路网交通出行将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交通流将会以中短途出行为主,并以大中城市为主要出入口,特别是济南、青岛等重点城市,泰安、烟台、威海等热门旅游城市,以及淄博等新晋旅游城市。
交通等相关部门加大保通保畅和路网监测力度,加强路网养护巡查,确保重要路段衔接顺畅。做好疏堵预案和预警发布,对预计流量加大的出入口,提前安排,避免长时间拥堵,及时发布路况预警信息,引导公众合理选择出行路线,同时优化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全面保障餐饮、停车、如厕、加油、汽车充电等各项服务。
市内“微循环”便捷,外向“大动脉”畅通。你来我往、车水马龙的自由流动图景中,正在孕育着经济回暖和文旅消费市场复苏的全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