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山东手造·青岛有礼”-产业说①|即墨花边:破茧重生!老手艺变身新产业,助推即墨乡村经济振兴

原创 2023-05-02 12:12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钟灵毓秀的齐鲁大地上,蕴含着丰富的手造产业,种类丰富、品质上乘,如同一座令人目眩的传统手工艺宝库。山东的岱青海蓝间沉淀着文化,一陶一瓦里都藏着故事,胶东手造更是山东手造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青岛贝雕、烟台银壶、潍坊风筝、威海大花饽饽、日照黑陶……一方水土养一方风物,胶东地区拥有33家“山东手造·优选100”首批“山东手造”优质单位,一针一线、一钉一铆都写满了胶东文化的传承,为手造产业注入独特的灵魂……“胶东手造”从岁月沉淀走来,串联起文化传承的针脚,也蕴含着产业发展的新活力。

今天起,为您带来““山东手造·青岛有礼”-产业说”系列主题报道,一起来看胶东手造产业化发展之路。

“山东手造·青岛有礼”-产业说|即墨花边

茶杯垫、沙发抱枕、桌布……走进即墨花边加工站仿佛打开了一家花边博物馆,所到之处,满目琳琅的花边作品令人啧啧称奇。上下翻飞的走线、精致的样子绣片……花边加工站里手工艺人们正在编织一块块精美的样子图案,忙得不亦乐乎,这也是即墨全区500余家从事花边加工的业户日常繁忙的景象。

图片来源:新华社

即墨花边是一种在青岛即墨地区传承了几百年的单线织绣技艺,其基础技艺源于鲁绣,与即墨西北地区的“小扣锁”结合,又吸收了欧洲在纸上绣花、抽纱等工艺特点,又因其针法工艺独特,造型宛如浮雕,在国际市场被誉为“抽纱行业的妙品瑰宝”。

老手艺“破茧重生”变身新产业

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下,机绣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即墨花边手工制作技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从业人员、生产企业锐减,即墨花边一度陷入困境……最终在1998年,青岛即墨花边厂因生产难以为继而破产。

即墨花边厂破产后,即墨花边面临工艺失传、传承断代的困境。2000年,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成立,濒临衰亡的即墨花边再次有了新出路,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打造“即花”品牌,将花边创新融入时尚元素,还开发出带有即墨花边的装饰画、十二生肖团扇、书签、香囊、改良汉服等文创产品,满足了更多群体的消费需求。

图片来源:大众网

在传承中保护,在创新中发展。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不断开发设计特色文创产品,开展线上线下定制和销售,产品畅销海内外市场,订单迎来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即墨花边这一老手艺也凭借着精湛的制作技艺和稳定的产量,在全球市场再次焕发新光彩,产品出口欧美、中东及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类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70%,真正实现了“老手艺”的破茧化蝶、重获新生。

“小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大经济”

即墨花边形成的产业链,手艺人是关键。“即墨花边从原料加工到成品,需经过十几道工序,其每道工序的要求都十分严谨,全部由民间艺人手工编织而成。几十年来,虽然花边产品的品种及图案不断推陈出新,但手工编织这一独特技艺从未改变,从而使即墨花边的编织及生产很好地保持了它本真性。”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军说。

图片来源:即墨发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随着花边产业势头良好,即墨区逐渐探索出“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出了越来越多的花边手艺人,将“手造”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绘出产业兴、农民富的新画卷。

企业先后在即墨、莱西、莱阳等地建立起25处镇(村)花边加工站,将即墨花边初级手工产品的生产、加工全部下放到镇(村)花边站,全区500余家从事花边加工的业户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帮助1000多名农村妇女再就业。

图片来源:齐鲁晚报

据宫家村加工站站点的负责人王佩霞介绍,青岛国华工艺品公司的花边订单和图样除了常规的台布、床上用品,目前还有福字等创新产品,一个手艺纯熟的手工艺人一天能制作两个福字,完成首批样品每天能收入五六十元。“村里发展了新产业,村民就近务工增收,大家工作的积极性非常高。”王佩霞说。

依托手造资源,即墨区充分发挥传统工艺独特优势,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手造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将即墨花边的产业化与时代传承形成了良性互哺的优势闭环,通过加工站培育一批手艺人,赋能花边产业,助力手造“活态传承”,成为“手造+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带头先锋。

图片来源:即墨花边博物馆

传统文化从历史的尘埃中浮现于世,手造给予其另一种瑰丽色彩。即墨花边已走出“深闺高阁”,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国风正潮,文化自信,这是即墨花边实现文化“两创”的真实写照。(智慧青岛记者 刘爽)

责任编辑:张慕鑫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