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文化。6月2日,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2023年主题研学活动圆满收官。当天,同学们前往本次研学的最后一站——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同学们先跟着研学导师的步伐参观馆内展品及相关史料,了解这次大战的背景及价值意义,随后在广场上举行了简短且严肃的祭拜烈士仪式。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初期著名的台儿庄战役而修建的,占地3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融展览馆、影视馆、全景画馆于一体。2004年8月24日,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记者了解到,根据此次研学行程设计,同学们参观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其意义在于学习抗日先烈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勇于为国献身的牺牲精神,了解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丰富细致那段悲壮的历史,同时也能提升自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进而演化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动力。
“台儿庄大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这是我之前对台儿庄大战,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对台儿庄大捷的认识,当时学习这段历史,我们都是满怀自豪与兴奋的,将‘胜利’绝对化了。当今天走进纪念馆了解了其中的始末和细节,我才发现这段历时1个月的激战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日军的溃退和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最终我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看完这些数字,我再没有了那种盲目的兴奋和自豪,而是更深刻地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和‘科技强国’的内涵,由于当时的祖国贫穷落后,积弱积贫,单就装备方面跟敌方就相差悬殊,其它方面像体制、思想等软环境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以致这个胜利可以说是一部悲壮史诗,同时也说明了只要众志成城、精诚团结、拼死抵抗、艰苦奋战,中国人民就是不可战胜的。”一名同学在参观后感悟道。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是一处让人心潮澎湃的地方,它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古运河畔的台儿庄城西南郊,与大战时的火车站隔河相望。馆前三十八级台阶意味着一九三八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中日台儿庄大战,二十四根立柱支撑着白色天棚,象征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整个纪念馆融展览馆、书画馆、影视馆、全景画馆为一体,气势雄伟,庄严肃穆。‘血泪交织的台儿庄战役,震撼深刻的反侵略斗争’,这幅字画很好地概括了整个纪念馆的主题,揭示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经历的痛苦和牺牲。在陈列的实物中,有士兵们穿着的制服、背包和武器,这些物件是见证台儿庄战役的一个个细节。在手稿和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八路军、游击队的训练场景、百姓们藏身的洞穴、正面战场上的英雄等,这些手稿和照片以及展示的各类纪念品都在向人们讲述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生动历史。”21级05班的孙晓彤同学说。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把手枪,它被保存得很好,上面还有一块刻有‘为了民族解放、无私奉献’的牌子。先烈们为了民族大义而奋斗的英雄们是多么的可敬可嘉!”孙晓彤补充道,整个参观过程,她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了力量。
“我们在馆内观看了《血战台儿庄》的纪实影片和战役实物展,被场面所震撼,抗日将士那种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让我们肃然起敬。通过参观学习,我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21级国际商务高职一班的同学感悟道。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如今我们的生活幸福而安宁,但绝对不能忘却那段抗战与革命的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经验和教训,撸起袖子加油干,建设好祖国,让祖国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而变得更加强大,我们的小家才能继续并更加幸福安宁。”另一名同学感悟道,通过参观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她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家国情怀。
祭拜烈士仪式分项进行。同学们集结列队后,奏唱国歌,脱帽、行注目礼。
随后,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向烈士敬献花篮,整理缎带。“曾几何时,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多少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鲜血洒在家乡或异乡的土地上。他们前仆后继,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光辉榜样。他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光荣。”主持人作旁白。
而后全体人员脱帽,向烈士默哀。哀毕,由学生代表领诵的主题歌曲《少年中国说》响彻云霄。伴随着最后一个环节的红色经典书籍读书分享,本次研学圆满收官。(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杨海涛)
责任编辑:杨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