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金秋十月,又是收获季节。转瞬,红绸揭开,那块簇新的“即墨区”牌匾已挂上三年。
从千年的悠悠古城,到繁荣商埠、实力强县,再到都市新区、蓝色高地,即墨以战略眼光审度大势大局,认清机遇挑战,聚焦“15个攻势”,聚力推进“8+4”重点功能区建设,壮大海洋主导产业,放大“海陆空铁”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优势。特殊的节点,抚摸时光深凿的刻度,我们看到的是奋进的即墨、崛起的即墨、跨越的即墨,更是将“排头兵”的荣耀和使命牢牢扛在肩上的即墨。
融合创新 “即墨智造”踏“云”升级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焊接车间,工业机器人在智能生产线上进行焊接作业。
刹车片和5G能有什么关联?
在即墨区方冠摩擦材料有限公司,生产材料“上云”转换成数据,客户网上下单,企业智能派单,在5G的加持下,钢板等原材料变成一汽解放、中国重汽等重卡配件,全过程一气呵成仅需要十几分钟。公司董事长助理纪晓亮坦言,身处新一轮产业变革浪潮,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已经不是“为什么要改”,而是“怎么改”“往哪儿改”的问题。
为帮企业算好“智造”账,即墨区顶格组建“两化”融合及产业赋能工作专班,引进甲骨文、腾讯、思爱普、华为、金蝶、洪泰智造等150多家国内外顶尖团队组成服务商联盟,分行业成立5个专家指导组,成立30支技术服务队,深入企业开展点对点服务。
“今年我们加大改造红利,将新建项目奖补由8%提升至10%,改造项目奖补由18%提升至25%,奖补金额最高300万元。每推广复制1家我区企业奖补40万元,最高补助200万元。新增对服务商的扶持政策,对当年新注册且营业额达到200万以上的服务商,首年给予地方财力贡献100%奖。”即墨区工业互联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吴明说。
作为全国首个“互联网+”中小企业示范区,即墨区将工业互联网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切入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重要抓手,推动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加快升级,培育出走在全球前列的工业互联网典范企业——酷特智能,还有我国首家达到工业4.0水平的轮胎工厂——青岛森麒麟集团。
仅仅“点上出彩”还不够,必须做到“面上开花”。即墨培育形成了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两大特色产业集群、9类智能改造的“2+9”实践成果模式。其中,酷特智能的数字驱动C2M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实现设计、下单、生产到产品交付的按需生产;一汽解放基于云平台的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海联金汇的乘用车总成零部件全流程协同制造模式、方冠的汽配行业智能制造模式、森麒麟轮胎的精益制造智慧工厂模式、正大食品的安全可追溯供应链深加工模式、云路新材料的SMD数字化智能制造模式等,都成为领先成果案例。酷特智能、森麒麟轮胎成为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项目,35家企业得到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认定。
9月20日,即墨区联合国家级平台、高校发起的“工业互联网融合共赢体”在2020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上正式揭牌成立。“即墨将以5G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业赋能’场景发布为抓手,构建起工业互联网的融合新业态、产业新生态。”即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两化”融合及产业赋能工作专班组长闫丕云介绍,“融合”将成为即墨工业互联网改造的下一个关键词。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即墨区加强5G基站、企业上云、数据安全、数据库等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科教产业园项目推进,通过举办国家级赛事不断加强顶层资源链接,打造由优质互联网服务商、高层次专家学者构成的工业互联网智力支撑体系,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助力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刘耀泽)
蹄疾步稳 汽车产业跨步千亿级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生产的汽车通过国际陆港济铁物流园商品车运输专线发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青岛造车的能量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而纵观青岛汽车产业版图,即墨无疑是这个能量的燃点之一:2014年,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投产,如今,全国路上跑的解放卡车,一半是“青岛造”;2017年8月7日,一辆轿车蒙着银色盖头在厂区“低调”亮相,它是一汽-大众华东基地下线的第一辆整车;2020年8月26日,该基地累计第50万辆整车成功下线,14天后,全新奥迪A3 Sportback又在该基地下线,填补山东高端车制造空白。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基地项目、奇瑞新能源项目更为即墨深耕新能源汽车铆足了劲。
从8.3平方公里的汽车及零部件功能区起步,到创建93平方公里的青岛汽车产业新城,有着“千年商都”基因的即墨,完成了一次汽车产业传奇般的蝶变。
围绕打造产值过千亿的全国重要汽车产业基地目标,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引进包括一汽-大众(青岛)华东生产基地、一汽解放商用车基地、一汽解放新能源项目在内的整车及零部件项目130余个,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去年产值超800亿元。
20秒安装好驾驶室前窗玻璃,30秒完成轮胎从抓取到安装全过程,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平均不到2分钟,就有一辆卡车下线,每天产能近千辆;一汽-大众平均每58秒就有一台整车下线,达到去年底正常生产水平,并克服重重困难,保质保量实现奥迪A3 Sportback提前2周下线。虽经历疫情影响,但企业活力无疑更胜从前。
今年以来,受市场持续下行并叠加新冠疫情影响,汽车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逆势之中,以一汽-大众、一汽解放为代表的即墨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以创新驱动凝聚起度危求进、逆势突围的强大合力。1-9月份,一汽解放产量同比增长44.4%,产值同比增长47.6%,销量同比增长51.9%;一汽大众产量16.5万辆。
逆势上扬的背后蕴藏的是即墨区的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在疫情的冲击下,汽车产业受影响的程度更高,青岛汽车产业新城采取一系列实招硬招,抓工作落实,抓项目落地,帮助园区企业发展,稳步推进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和“稳链、补链、强链、延链”,促进汽车产业提速升级。同时,为激发青岛市汽车消费潜能,扩大“即墨造”轿车、卡车影响力,即墨出台政策,在青岛市范围内实行购车给予补贴,每销售一辆即墨地产乘用车,将获得2000元补贴;每销售一辆即墨地产商用车,将获得5000元补贴。
站在汽车产业转型的新风口,即墨在延伸传统汽车制造产业链的同时,持续扩展新兴汽车生态产业链。2017年12月,一汽解放新能源基地正式投产,首辆“青岛造”新能源卡车下线。去年10月,在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第30万辆整车下线之时,宝来·纯电上市,掀开了一汽-大众在新能源领域新篇章。如今,即墨区已集聚了新能源汽车配套零部件企业50余家。
(梁之磊)
向海问药 潜心逐梦“蓝色药库”
■蓝谷药业产品展示中心一角。
2019年11月,青岛生物医药中试服务公共平台封顶。项目所在的即墨区海洋生物医药及现代中医药产业贸易集聚区,将争取用5年时间,打造千亿级集聚区;2020年2月,青岛蓝谷首批重点项目网上签约仪式上,总投资20亿元的青岛蓝谷海洋信息产业园项目,将以海洋生物医药为重点,三年内引进15家以上行业龙头; 2020年6月,青岛蓝谷药业有限公司与沈阳药科大学签署创新抗肿瘤海洋药物HD-18合作研发协议,为青岛打造中国“蓝色药库”增添新引擎……
立足域内海洋资源,挖掘政策、资源、高校、药企、人才、平台等集聚优势,即墨区正加速推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壮大。“目前,项目一期已完成10余万平方米的主体工程建设,综合车间、综合仓库等主体封顶。”日前,位于即墨区灵山街道的青岛蓝谷药业海洋科技谷施工现场一片忙碌,董事长、总裁王世轮介绍,项目致力于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医药用原辅料、海洋生物制品等系列产品群的研发生产,一期工程计划于2021年底建成投产。
项目所在地是即墨区计划投资300亿元建设的青岛海洋生物医药及现代中医药产业贸易集聚区,由青岛蓝谷药业有限公司牵头建设,以海洋科技谷项目为主体,联合区域内科伦药业、百洋制药、瑞利生物医药,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区、海洋生物医药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区等五大板块,重点打造海洋创新药产业基地、海洋生物食品产业基地等十一个点群。
硬件设施加快建设的同时,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海洋药物和药用辅料产品也不断被引入。其中,新型抗肿瘤海洋药物联合开发协议已经签署,1000亿粒海藻植物空心胶囊专利技术完成转让,生产工艺设备选型也基本优化完成,药用级共轭亚油酸、DNA光修复酶等系列产品正在合作开发。
为实现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即墨区认真抓好项目引进。成立专业招商队伍,规划建设承载园区,制定产业链行动计划,积极引进生物医药制造强企、领军人才、科研机构和第三方公共服务机构等,形成多元产业梯次布局,聚集特色创新资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朱蓓薇院士,与中国500强企业山东渤海实业共同成立青岛海智源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从海洋微藻中提取DHA、ARA等微藻油脂以及婴儿配方脂肪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同时,吸引下游企业上海蓝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来即墨投资合作,共同打造脂质类特医食品和保健食品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在以海洋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青岛蓝谷,已经构筑起以海洋信息、海洋生物、海洋技术及装备三大产业为主导,以众创服务、高端服务、金融三大产业为支撑的“3+3”产业体系。重点推进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蓝色药库等项目建设,全力引进和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制品等生物领域企业,不断促进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发展。 (杜 梅)
厚植沃土 乡村振兴澎湃新图景
■即墨灵山街道发展多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殷殷嘱托,激荡着奋进中的齐鲁大地。环视1780平方公里的即墨大地,乡村振兴攻势高歌猛进,趟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两区共建、产居融合、治理有效”的即墨路径。
梅香茶韵,绿水青山,即墨区鳌山卫街道鳌角石村自1961年成立第一届党支部起,先后创下“即墨第一个吃上白面馒头的村、第一个通电的村、第一个通自来水的村”、培育出一个纳斯达克上市企业等傲人实绩。如今,在党组织带领下,千亩茶园、江北最大梅园串起种植、加工、旅游的产业链,村庄也由此走上了文旅融合的新路子。
“通过山林和土地流转,项目预计每年可为周边5个村庄增收约200多万元,增加就业岗位120多个。”鳌角石村党总支书记李建欣说,他们还投资6亿元建设生态宜居品质家园,全力守护“绿水青山”浓浓乡愁。
由鳌角石村向西北30公里到达灵山街道,不同的发展基础、不同的致富路径,却又殊途同归。该街道曾是经济薄弱镇,如何稳步走好脱贫后持续发展之路,找准实现乡村振兴的“钥匙”?近几年,灵山街道因地制宜提出“花乡药谷”总体规划,以此为突破实施田园综合体创建。规划建设了一个总面积达5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产业园,目前已集聚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与中药深加工等产业项目10余个。还采取“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协助种植企业与辖区修正、科伦等药企达成长期合作协议,让中草药种植户吃了定心丸。花乡药谷中,中药种植园区、精品农产品种植园区、玫瑰小镇等1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紧密连接,透出联动发展的勃勃生机。
此外,即墨还在全区布局了大信“向阳小镇”、龙泉“莲花山、莲花湾”等8个田园综合体示范片区,培育壮大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因村制宜、产业先行、产居融合,龙泉街道莲花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区又是另一番图景。
驻足台子村村口,远可观莲花山含黛,近能听莲荫河叮咚,俯身游鱼戏水,抬头石渠石巷。用年逾九旬的老村民张焕津的话说,便是“记忆中的青山绿水回来了。”
街道目前已建设1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生态宜居成为乡村振兴最美底色。携手央企华侨城集团,对整个片区进行规划设计。引导辖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产学研共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同时,把华侨城集团的合作伙伴、团队、文旅项目引进来,搭建产业发展联盟,探索“公司+街道+村庄+合作社+农户”的联动增收机制。目前已初步实现10个村庄、21个专业合作社、100 余家生态农庄的产业互助、抱团发展。
逐梦沃野,即墨乡村振兴的澎湃图景将更加精彩。(杜 梅)
责任编辑:张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