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康复大学等院所平台和阿斯利康、国药集团等研发产业化项目,以及全市相关产业二分之一的“链主”企业、三分之一的市场主体
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150多个项目加速“建圈强链”
作为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取得长足发展。
今年4月,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在青岛高新区揭牌,产业园总占地4630亩,分为医药器械片区和康复医疗片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领域的生物创新药和罕见病药物、医疗器械领域的体外诊断和先进治疗设备以及康复医疗。目前,产业园的多个项目正快速推进。其中,青岛国药科技城项目在报审当日即拿到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解决了项目加快落地建设的难题,项目工作人员李秉科说:“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新项目建设迫在眉睫,青岛高新区相关部门多次到项目上送政策、送措施,还派出了专人为项目服务,确保了项目加快推进。”
国药科技城项目是青岛市重点项目,是青岛高新区2023年度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是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的龙头项目、骨干项目。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51.95亩,计划购置国产设备100台套,引进进口设备50台套;购置生物安全柜设备、医用洁净工作台设备、全自动免疫印迹仪设备、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设备等,建设国药北方业务中心。
以项目、平台等为依托,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正加速建圈强链。目前已集聚康复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等院所平台和阿斯利康、国药集团、威高、海尔大健康等研发产业化项目150多个,已建、在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研发中心)10个,集聚了全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二分之一的“链主”企业、三分之一的市场主体。
在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日主体封顶。该项目为青岛市重点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5.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实验楼、研发孵化楼和科研保障楼等14个单体。该项目于2023年2月主体正式开工,计划2024年12月竣工,将紧密依托山东中医药大学,以科研和医疗康养为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集科研、医疗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高水平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提升青岛市中医药研发、中医医疗及康复产业等领域发展水平。“开工前,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的项目管家就主动到项目现场对接手续办理情况,在招标通知书没拿到之前,通过一纸承诺书帮我们办理了开工手续,提前了一周时间。”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项目负责人田甲瑞说。
在红岛汇科技金融中心,世界五百强企业阿斯利康的标牌已经挂起,其区域总部将在这里落户。日前,阿斯利康再度扩大在华生产投资,与青岛高新区正式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建设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国内生产供应基地,总投资约4.5亿美元。阿斯利康还将携手青岛,进一步深化罕见病领域合作,挂牌成立“青岛-阿斯利康罕见病国际创新研究中心”,打造全国领先的罕见病诊疗中心和医学高地。
在立菲医疗器械创新园,这里将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智能制造作为核心产业,已吸引40多家上下游企业入驻。其中,青岛惠安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可以提供技术研发、转让、咨询等服务的生物医药技术研发商,受场地限制等原因,技术成果转化困难。在入驻立菲医疗器械创新园后,企业将产品生产工作委托给园区,不但缩短了相关资质审核的漫长周期,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工艺的改进、设备的组装,还有发货都委托给园区进行,我们不需要安排太多工作人员,能降低20%至30%的成本。”该公司总经理刘传兴说。
立菲医疗器械创新园还搭建起专业净化车间和公共研发实验平台,以满足企业不同生产需求,并成立相应服务专班,为企业提供涵盖技术研发、临床注册等服务。“搭建起上游的供应商体系,通过集中采购来降低成本,开放给我们的合作伙伴。”山东立菲生物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宁说,还将进一步拓展国际客户,引入更好的技术和创新产品并实现本土化,服务中国医疗市场。
为加快培育以康养为特色的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内竞争力的“中国康湾”,青岛高新区还出台了《关于振兴实体经济促进医疗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等政策,鼓励医疗器械、新药研发,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化等,其中对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并在高新区转化的新药,在享受《青岛市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基础上,高新区给予1:1配套资助。对化学药创新药、生物制品创新药、中药创新药和天然药物研发,符合相关条件的单个企业,市区两级每年资助最高不超过1亿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责任编辑:张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