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观海新闻记者援藏日记226 | 知名摄影家走进日喀则——湿地明珠定结

时间:2023年8月25日   星期五

地点: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海拔3860米)

天气:10℃/19℃  小雨

尼玛啦又来催稿子了。

今年初夏珠峰文化旅游节期间,尼玛啦带领以四川省摄影艺术协会副主席王琦为首的3名四川省摄影家和4名日喀则摄影师组成的摄影团队,开展由日喀则市文联主办、日喀则市美术书法摄影家协会承办的第十八届珠峰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知名摄影家走进日喀则”创作活动,为期5天里先后前往岗巴、定结、定日、吉隆县进行摄影创作。身为鲁藏两地摄协会员的我,也有幸陪同尼玛啦一起参加了这项活动。活动结束之后,便要在日喀则文联公众号进行创作成果展示,由于身怀“拖延症晚期”,此前只是把照片整理了出来,文字一直没写。这不,在前两天举行的青岛·日喀则两地文联书法家协会座谈笔会暨协作签约仪式上,尼玛啦又跟我催稿了,于是赶紧写。

高处看定结湿地。

定结湿地

在定日、定结、萨迦三县交界处的西林观景台,晴朗的天气里能看到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和世界第四高峰、海拔8516米的洛子峰。由此沿国道219线南行仅20公里,便可见到定结县城。这里东接岗巴县、亚东县,可从亚东口岸进入印度、不丹;西连定日县、聂拉木县、吉隆县,可由樟木口岸、吉隆口岸进入尼泊尔;北通萨迦县、拉孜县,向东沿318国道可到达日喀则、拉萨;南面虽然狭小,却也有陈塘、日屋等边贸通道与尼泊尔互通有无。

定结湿地牛羊成群。

定结湿地天然石如大象挺鼻。

定结,藏语意为“水底长出”的意思。平均海拔4300米的定结,传说原为一片水域,后来突然从水中长出一块陆地,经过勤劳的藏族人民辛勤开垦,便有了现在的定结。虽然海拔高,但是这里河流蜿蜒如蛇、湖泊多如繁星,发源于岗巴县的叶如藏布流至定结县珠穆朗玛自然保护区东侧后转向北,与金龙河合流汇入朋曲河,这一段由南向北的下游河段至定日境内的朋曲河区域内河谷宽阔,汇集珠峰自然保护区冰川融水,形成面积庞大的湿地。据相关科学资料记载,这片湿地所在的区域在很久以前是一片高原湖泊,由于地质运动地面隆起升高,湖水减少,在漫长的岁月更迭中才形成了如今这样的地貌,这与先民们口口相传“水底长出”的意思毫无区别啊。据统计,定结县境内拥有44万亩湿地,素有“湿地王国”“湿地明珠”之称。在这片广泛分布的湿地中,尤以叶如藏布流域的定结湿地最为知名,是我国典型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和珠穆朗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组成部分,其生态地位很高,且水丰美、山连绵、鹤蹁跹,风景优美异常。

定结县萨尔乡和萨尔曲果德庆林寺。

初夏的高原,早上还略有几分寒意。由定结县城沿叶如藏布曲折南行,一路山高云淡、水碧天蓝、牛羊成群,叶如藏布河谷间的湿地镶嵌在雪域高原,好似一滩滩散落的珍珠,既带着青藏高原的气势磅礴,又不失江南水乡的柔情与婉约,就像一幅巨大的唐卡挂在天地之间。这里的沼泽、湖泊、草地、雪山、碉楼、古堡、寺庙、石窟、村庄、牛羊和谐地共居一处,共享大自然慷慨赐予的土地,形成了一个更巨大、更复杂、更完美的有机体。湿地里辽阔草甸碧如绒毯,叶如藏布流水潺潺,或可看到远处阿玛直米雪山倒映水中,又偶发现一处天然石如大象挺鼻,不知不觉间便到达萨尔乡驻地。萨尔曲果德庆林寺在这里依山而居,像一位守护者俯瞰着整个湿地,山脚下是雪村和拉康村的分界,一个三岔路口,一条是来路,一条通往陈塘,一条沿219国道通往岗巴县。

定结尼拉山口高山草场。

出219国道向山而行,翻上海拔4888米的尼拉山口,再次出主路向右踏上一条土路,越过一片高山草场下山,过小河后再越过一排羊圈上坡不远,便直达一个湖边。湖名“宗措”,对面就是海拔6669米的阿玛直米雪山。阿玛直米雪山高度虽比不上那些海拔七八千米的高山,但其貌呈三棱锥状,如一把利刃直插云霄,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山前的宗措则犹如一块蓝宝石,在空中某个角度,可拍到宗措如同一颗献给阿玛直米的“爱心”一般,雪山碧湖相映成辉。

定结宗措。

回到主路继续南行,我们去往陈塘镇。陈塘,得名于建设萨迦寺时大量木料经此地运输,“陈”藏语之意为运输,“塘”藏语之意为路,合并之意为“运输的路”。关于陈塘,还有一个美丽凄惨的传说:当年修建萨迦寺时所用的木材,全部都是从陈塘靠人背畜驮运输出来的。在距离萨迦寺不到十公里处,有一座山名叫“种无拉”,藏语意为“野牦牛哭泣的地方”,当年修建萨迦寺时从陈塘运木材的野牦牛实在走不动了,就在这座山上流下了眼泪。如今,在萨迦寺内的壁画上,还有这方面内容的真实反映。陈塘镇曾是日喀则唯一不通公路的乡镇,当2013年10月通往墨脱的扎墨公路通车后,从喜马拉雅到横断山脉,就只有陈塘可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最后一座陆路孤岛”。直到2018年,萨尔乡到陈塘公路的最后一段藏嘎村至陈塘镇水泥路面铺设完成,也让陈塘“陆路孤岛”的称谓成为历史,更让我们得以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由海拔4300米直降2000米,从萨尔直达陈塘。

陈塘镇海拔只有2000多米,与尼泊尔隔朋曲河相望,属珠穆朗玛东南侧的原始森林地带,森林覆盖率高达98%。小雨过后,阳光之下,数条高山瀑布汇聚成奔腾的河水直泻而下,发出阵阵吼声震撼着峡谷。观远山,从印度洋吹来的赤道暖流与高原寒流在这里汇合,将这里塑造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神奇景观。浓密的雾气渐渐散去,留下了如丝纱般的云彩点缀在山间,间或露出当地居民的房屋和美田。高低交错的峡谷间,一座座山峰拔地万丈,气势恢宏,若隐若现。遍地的野花争奇斗艳,撒满林间。而那一道似从天河倾泻而来的瀑布,更是直挂在崇山峻岭的原始森林深处。在这1亿平方米的林区里,葱绿的原始森林与峻拔的雪山交相辉映,玉带似的瀑布在四季常青的林海中飘荡,明澈的湖泊描绘着蓝天白云的美丽画卷,清朗的朋曲河翻卷着白色的浪花欢歌远去,怡神的温泉蒸腾着迷人的雾气等待着洗去旅人的疲劳。这里全年平均13.76℃、最低1℃的气温,成就了西藏小气候的传奇。

云雾中的陈塘镇夏营地。

陈塘镇夏营地的姆啦。

更为传奇的是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夏尔巴人,一个几乎没有文献记载的特殊人群。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仅仅是通过自己独有的语言进行交流。他们是一个神秘的生活群体,生活中除了生产劳动之外,还有唱不完的歌、跳不完的舞以及那数不完的欢乐。“夏尔巴”在藏语里意为“来自东方的人”,在过往的岁月中,为了躲避战乱,数次迁徙,最终是陈塘为他们提供了庇护的家园,夏尔巴人在这里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直到1953年的一天,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协助新西兰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之后,夏尔巴人这个群体才渐渐被发现,他们因帮助无数珠峰探险者充当向导和背夫而闻名于世。而陈塘镇,是中国夏尔巴人的主要聚居地,独特的夏尔巴风俗闪烁着原始风韵,以自己独有的传统民俗文化,头戴鲜花和孔雀羽毛点缀的帽子,身披自己独有的配饰,演绎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节日中载歌载舞的夏尔巴人。

头顶背驮的是鸡爪谷秧苗。

夏尔巴人在高山梯田中种植鸡爪谷。

农作之后的午餐。

农作后回家。

在陈塘镇断崖纵横的高山密林之间,总能看到夏尔巴人背驮着一两百斤的货物,走在悬崖峭壁间。为什么夏尔巴人能有如此韧性的体力与耐力呢? 一直以来在人类学上是个谜团。初夏,正是夏尔巴人收获土豆、种植鸡爪谷的时节,他们头顶背驮着箩筐,在陈塘沟那坡度高达三四十度的梯田中,劳作、收获。在夏尔巴人的习俗中,还有一种夏营地风俗。因为春夏耕种的土地,离夏尔巴人长住的冬营地较远,他们就在耕地旁临时搭建一个夏营地的家,这样的耕种习俗一直持续了上千年。在陈塘沟朋曲两岸生长着的农作物中,还有一种在全世界只有陈塘沟才有的经济作物——鸡爪谷,因其谷穗形似鸡爪而得名,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是夏尔巴人一日两餐风俗中的早餐主食。夏尔巴人平时所食用的“糌粑”,与藏族同胞使用青稞制作不同,其实就是用鸡爪谷做成的。而用它酿造的鸡爪谷酒,无论是酿制方法还是饮用方式都很独特,其酿制工艺已被入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审视这些美酒,千百年来,它静静地隐藏在陈塘沟深邃的谷底,如同隐秘于此的夏尔巴人。

箩筐里的小朋友。

夏尔巴四姐妹在梯田中劳作。

农田中劳作的夏尔巴小姑娘。

沿原路返回出陈塘,在萨尔乡三岔路口继续踏上219国道东行,是去往岗巴县的路。几十公里外,干城章嘉峰、马卡鲁峰、洛子峰、珠穆朗玛峰与云为伴,平均海拔4500米的道路两侧,湿地连绵不断,密度超乎想象。这些湿地的存在,重新定义了生命存在的高度,也是日喀则众多魅力的缩影。你能想象,在定结湿地的东端、平均海拔4500米的琼孜乡,还生长着一片野生的睡莲吗?而到了与岗巴县比邻的定结湿地东端琼孜乡牧村,又能看到另一种奇观。与地面之上连绵成片的湿地截然不同的是,这片奇观,隐藏于海拔5000米的高原地面之下。

定结湿地东端、琼孜乡牧村。

在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的俯视下,是一条历经千万年冰川雪水冲刷切割和风化形成的形状奇特、诡异壮观的大峡谷——奇林峡。从219国道进牧村穿村而过,进奇林峡入口再走10公里盘山路,突然,原本平坦的高原地面就凹了下去,一条长约七八公里、宽约100-200米、深度达200米的大峡谷就闪现在你眼前。峡谷里土林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磐石擎天,壁立万仞,谷底常年穿梭着雪融小河,可谓日喀则最为壮观、规模最大的土林奇观。即便与阿里著名的扎达土林相比,也有它独特的区别和看点。站在奇林峡前,你无法不感慨,时间和流水是两位伟大的魔术师,它们以鬼斧天工的手法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共同创作了这规模宏大的雕像群。

高原之下的奇观奇林峡。

据史料记载,清朝时期在牧村土林(即奇林峡)发生过一次爱国主义守边阻击战。清史《福康安》一节中记载,乾隆末年今属尼泊尔的廓尔喀侵略军进犯中国西藏,乾隆急派大将福康安率军驰援西藏。在这次反击战争中一股廓尔喀残部逃进牧村土林大峡谷负隅顽抗,当时一将军率部奉命追击残匪,抗击中他立马横刀身先士卒,将侵略者消灭于大峡谷中,最终将军因身负重伤以身殉国。为纪念将军,将士们把将军的遗体安葬于大峡谷中一处隐秘的洞中。40多年前有当地人发现了这座将军墓,捡到了铠甲、箭镞、刀剑之类的物件,其中铠甲片大小不一,当地老百姓至今把铠甲片视为珍贵物件,给小孩子戴在身上驱邪避灾。

奇林峡全景。

定结,鲜为人知的隐世秘境,高原腹地的边陲小城。我们此行,只是去了她众多尚未揭开神秘面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之地的冰山一角。期待,我们还能再去一次,去看看那巨石之上的定结宗遗址、千年历史的羌姆石窟、海拔4500米高原上的野生睡莲。而西藏,从不缺少震撼的风景,只缺少还没出发的你。(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青岛援藏干部 王建亮)

责任编辑:岳文燕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