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观海新闻记者援藏日记227 | 一条吉隆沟,半部西藏史

时间 2023年8月29日  星期二

地点 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海拔3860米)

天气  8℃/22℃  多云

最美的风景,永远在下一站。定结拍摄结束后,日喀则市文联“知名摄影家走进日喀则”创作活动的下一站,我们沿着219国道越过定日县,看过318国道路边的唐僧象形石后,直奔吉隆。

数千万年前地壳的剧烈运动挤出了高耸的喜马拉雅,高原大地从此脱海成陆,东西延绵2400多公里的喜马拉雅将青藏高原与印度次大陆隔绝开来。这条由岩石和雪山构成的天然屏障镇守在祖国西南边陲,高耸入云,横亘东西,坐拥地球之巅。不过造物主在绵延的山脉间撕出数条沟谷,雪山依然巍峨奇美,冰雪融水淙淙而下,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顺着这些沟谷穿堂而过,带来盎然的生机和绿意,成为雪的故乡和生命的乐园。除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其他几条最有名的沟几乎都在日喀则,由东向西分别为:亚东沟、陈塘沟、嘎玛沟、樟木沟、吉隆沟,是为日喀则喜马拉雅五条沟。

国道318线定日段唐僧像形石。

吉隆沟是喜马拉雅五条沟中最西面、最深的一道,沟内生机盎然、绿色葱笼,有动植物1000多种,享有“西藏最后的秘境”“珠峰后花园”的美誉。4000多万年前,这一带地壳的变迁是以“撕裂”的形式完成的,吉隆沟恰到好处地发育在断层中,成了一条又深又长的沟。与弯曲深邃的陈塘沟、樟木沟不同,这条沟基本上是笔直的,就像一副巨大的犁沿南北向瞬间划过,两侧的山坡就是其翻开的岩浆土石堆砌而成,其边沿至今还保持着锋利的“刃”,蜷曲的底层、锋利的切线、狰狞的地貌,处处显露着山体被撕裂的“痛苦表情”。如果不是吉隆县城北侧马拉山的阻挡,喜马拉雅山很可能就会被吉隆沟彻底“切穿”。

电力天路-219国道聂拉木-吉隆段的阿里-藏中电力输送工程。

从定日县进入聂拉木县境内再转到吉隆县,我们一路沿着219国道前行,道路一旁的阿里-藏中电力输送工程形成一道“电力天路”,与219国道这条新晋网红天路一起蜿蜒在座座雪山脚下。这些雪山中,最有名的便是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是世界第十四高峰,地处日喀则市区至吉隆县的必经之路上,这是唯一一座全域位于中国境内的8000米级山峰,就如一尊宝鼎一般倒扣在高原之上。希夏邦马的脚下,是日喀则市唯一且最大的堰塞湖——佩枯措。它形如葫芦、蓝到极致,与众多神山圣湖相比并不出名,但周围集雪山、湖泊、牧场、卫星小湖、天然石雕于一体,又与希夏邦马心心相印、相互依偎,景色超美。从出了定日到进入吉隆之前,就是这一段路程最让人心旷神怡,希夏邦马及其雪山群在路边一路相伴,佩枯措在另一侧泛着蓝宝石般的光芒,山下湖边的草场上羊群牦牛悠闲地啃食着青草,偶见西藏的特有珍稀走兽一一藏野驴,奔驰在雪山之下、佩枯之畔。

电力天路-聂拉木-吉隆段的阿里-藏中电力输送工程与219国道并行。

过了佩枯措,越过通往萨嘎县的希峰岔路,便要上山。这是最后一道通往秘境的大门,穿过门,就是人间仙境、珠峰后花园——吉隆沟。这扇门,高达5236米,名为孔唐拉姆。即便是在盛夏7月,孔唐拉姆山口也会下雪,弯曲盘旋而下才能到达吉隆县驻地宗嘎镇。如今,山下的隧道已经施工了两年,至今还未通车。相信不久的未来,隧道通车之后,去往吉隆沟的道路就会变成坦途。在海拔4300米的吉隆县城转过县城东南角,能看到一座贡塘王城遗址矗立在路边山顶上,和藏式民居混在一起。虽然已是残垣断壁,但它却是显赫一时的吐蕃王朝崩溃后,吐蕃王室后裔在吉隆建立的“贡塘王系”所建,与阿里的古格王朝一样,是吐蕃分裂时期在西藏西部地区的重要割据势力,其存在的时间为公元11一17世纪,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曾经,有两代贡塘王前往大都(北京)觐见元朝帝室,证明着中央政府对西藏自古以来的管辖。

聂拉木县与吉隆县交界处的佩枯措。

从贡塘王城遗址开始,我们沿着一条河一路下行,前往吉隆沟的核心区吉隆镇。这条河叫吉隆藏布,是吉隆沟生命的源泉。它从海拔4300米的吉隆县城旁边穿过,沿着那条大自然“犁”出的吉隆沟大峡谷,经过70公里才到达海拔2800米的吉隆镇,再经过23公里,就到了中尼边境与尼泊尔隔河相望、海拔1736米的热索村,与东林藏布汇流后进入尼泊尔境内。这段93公里的河流,一头高悬在冰雪皑皑的世界屋脊,一头低垂在四季如春的亚热带山谷,前30公里是高原峡谷,一路上满布黄色、棕色的悬崖峭壁,后60公里则峰回路转,雪峰高耸、群山洁翠、花木茂密、绿意盎然、飞瀑跌宕、野花处处。置身其中,森林郁郁葱葱,白云缭绕山间,还能看到在树梢上跳跃的喜马拉雅长尾叶猴,据说还有草丛枯木中穿行的棕熊、野猪、岩羊,在雪线边缘出没的高山雪豹。

吉隆县城贡塘王城遗址。

进入吉隆镇,那是真的如同来到世外桃源。在这里,峡谷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松柏昂首云天、亭亭玉立,你能够看到不一样的西藏美景;在这里,古朴的自然风光和四面环绕的雪山群峰,你能够感受到心灵洗涤;在这里,藏族同胞朴素且诚恳,享受着最惬意的时光和来自珠峰的庇佑,过着最舒适和幸福的生活;在这里,雪山、冰川、草原、湖泊,可将人的魂魄勾去,使人在超然物外的胜境中飘飘欲仙,物我皆忘;在这里,你真真切切能感受到一次洗涤心灵的旅程,让每个曾经疲惫的心灵得到最好的抚慰。在这里,还有两个位于山顶上独具风情的美丽小村一一乃村和扎村,以其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如世外桃园般的恬静而著称,是看雪山、观晨云、赏落日、领略民俗风情的最佳地方。出吉隆镇不远,经过一段陡峭得让人心惊胆颤的盘山路,便可到达坐落在山间台地上的乃村,藏式民居散布山野,青稞油菜绿黄连色,既有雪山冰川、飞云霞光相伴,又有草场湿地、佛塔经幡为邻。傍晚时分,山间水汽经过台地被急剧拉升,涌上乃村,云雾飘渺中环绕四周的日吾班巴、曲姆古拉、佩枯岗日、神女峰、鱼尾峰等众多雪山若隐若现,古朴宁静,宛如仙境。我想,1200多年前,莲花生大师经此地入藏,定是因此地山清水秀、风景绮丽,为表达其无限赞誉之情才以藏语意为“舒适、快乐之地”命名此地为“吉隆”的。

吉隆镇

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里还有人文与历史的融合,千年来演绎着半个西藏历史的风云巨变。吉隆的历史比其得名更为久远,早在1300多年以前它即以“茫域”见诸于史书,早前更与古老的象雄文明有着地域上和文化上的天然联系,自古受其辐射和影响。自公元633年开始,西藏的每一件历史要事几乎都与吉隆沟有关。这一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从这时开始,吉隆到尼泊尔的蕃尼古道成为两地通商来往的要道。到公元641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之后,唐蕃古道与蕃尼古道以及尼泊尔通往天竺的竺尼古道更连为一体,成为古代中国至南亚的一条著名通道一一唐竺古道。公元658年(大唐显庆三年),“一人灭一国”的大唐猛人王玄策出使天竺 (今印度),途中经过吉隆,在此立碑《大唐天竺使出铭》,如今还在吉隆县宗嘎镇以北4.5公里处的一处崖壁上。这是迄今为止在西藏已发现汉藏文石刻中年代最早的一通,比现存于拉萨大昭寺前著名的《唐蕃会盟碑》还早165年,说明在当时从长安到印度通道很多的情况下,吉隆已经是大唐到天竺的一条官方要道。到了公元8世纪末,莲花生大师应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到西藏传教,从印度跨尼泊尔路经吉隆,看吉隆是块风水宝地,正式为吉隆命名。自公元11世纪至17世纪20年代,贡塘王朝雄踞吉隆又覆灭。再到公元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乾隆皇帝派大将福康安反击廓尔喀 (今尼泊尔) 入侵,在热玛村布下骑兵击退敌兵收复吉隆,并最终在吉隆热索村东林藏布桥头标明边境线位置。此战中牺牲的清军英雄将士们最终长眠于吉隆的土地上,现在的冲堆村达曼村还留有108座陵墓,现已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促进民族团结的见证。而在吉隆镇达曼村,至今还生活着58户204人“达曼人”。达曼,藏语意为“骑兵”,就是当年数百名滞留在此的廓尔喀骑兵的后裔。在百年漫长的岁月中,这些骑兵及后裔与中尼边境上的人共同居住繁衍,但是因为一直没有国籍,达曼人没有土地和住房,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被称为“东方吉普赛人”。在长期与藏族紧密的接触中,达曼人已经接受了藏民族的风俗习惯,并逐渐融入藏族文化圈内,并于2004年正式加入中国国籍。国家还为达曼人专门建设了达曼新村,并让他们与西藏任何地方一样,享受所有的政策。由此看来,从1400年前至今,吉隆沟一直在西藏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了解西藏历史的重要通道,可以说,一条吉隆沟,浓缩了半部西藏史。

吉隆镇周边雪山环绕。

作为一个边陲小镇,从吉隆镇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只有大约160公里。作为自古以来对外通商的重要通道,吉隆口岸有着悠久的边境互市贸易历史,是传统中尼边境贸易通道,素有“商道”“官道”之称。乘着改革开放发展的春风,吉隆口岸开放的春风吹遍高原大地,迎来了国际商贸之人汇聚于此。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一级陆路通商口岸,2014年12月,吉隆双边性口岸开通并于2017年升级为国际性常年开放公路客货运输口岸,对中国和尼泊尔之外的第三国人员开放,并承担着60%以上的中尼贸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吉隆口岸暂停通关。为坚定支持中尼彼此抗疫,口岸于2020年7月正式恢复对尼单向出口。2022年3月,吉隆边境经济合作区获批设立,成为西藏第一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经中尼双方共同努力,吉隆口岸自2022年12月28日起恢复双向贸易,到2023年4月1日,作为中国和尼泊尔最大的陆路通商口岸之一,吉隆口岸恢复双边人员往来,吉隆口岸全面恢复客货功能。从吉隆镇到20多公里外的吉隆口岸,很多地方可直观地感受到尼泊尔文化,边贸市场、尼泊尔餐厅、口岸成排停放的异域风情装饰的卡车,甚至于在吉隆镇工作的尼泊尔人,走在这里,常常有一种身处尼泊尔的感觉。

吉隆镇达曼村的达曼人兄妹巴桑和米玛。

吉隆口岸,穿着马面裙出国旅游。

吉隆口岸,尼泊尔居民进入中国境内。

吉隆口岸,货场内各种装饰的尼泊尔货车。

我们此行,沿着日喀则境内的219国道,从山川到峡谷,从河流到湖泊,从草原到“江南”,从雪山到村庄,看到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了解了日喀则的历史与文化。在吉隆,千余年间的历史风云在此漫卷,政治和宗教的历史人物在此风云际会,众多的寺庙和历史遗址没有被时光所湮没,至今仍然见证着吉隆昔日的辉煌与荣耀。千百年来,吉隆曾经创造过繁荣与辉煌,在新的历史时期,拥有丰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又是人杰地灵风情浓郁之地,吉隆也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拥有更加耀眼的光彩。(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青岛援藏干部 王建亮)

责任编辑:王逸群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