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贴士
-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第五次相聚青岛!中欧企业家携手探寻“中国机遇”
原创
2023-09-20 14:38
9月19日上午,2023中欧企业家青岛论坛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论坛以“新时代、新链接、新征程——中欧携手共促经济复苏与繁荣发展”为主题,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相聚青岛,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共商合作、共促发展。市委书记陆治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外企业家联合会联席主席龙永图、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国务院国资委原秘书长彭华岗致辞;有关方面专家和企业家作了主题发言。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新的十字路口,面对巨大而未知的挑战,也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中欧企业家们在青岛的脑力激荡,将进一步廓清迷雾,锚定方向,以更宏阔的国际视野达成共赢当下的共识,寻获面向未来发展的新动能。而青岛这座诚心诚意成全企业家的城市,也会在彼此近距离的观察之下,展现出自己最为独特的魅力,成为欧洲企业家感知开放大势、寻求中国机遇的新的起锚之地。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一轮的国际关系和贸易格局正加快重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亦加速演进。“中欧携手共促经济复苏与繁荣发展”是本次中欧企业家青岛论坛的主题。它鲜明地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也是一座城市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必答题。“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但也孕育着新的机会。”龙永图在致辞中直言,在困难的时候淡定沉着,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当下的事办好,就能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推动中国经济和国际经济合作不断向前发展。黄奇帆分析,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更高水平开放出现了五个新特点。一是从引进外资为主,转变为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二是从扩大出口为主,转变为鼓励出口和增加进口并重。三是从沿海地区开放为主,转变为沿海内陆协同、整体开放。四是从关贸总协定和WTO框架下的以货物贸易为主,转变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共同发展。五是从融入和适应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为主,转变为积极参与甚至引领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的制定修订。“世界形势越是复杂严峻,大家越是要拧成一股绳,和衷共济。”刘晓明认为,中欧作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要参与者,双方经贸合作逆势强劲增长,有力回击了那些鼓吹“脱钩断链”、唱衰双方合作前景的言论。这既是广大中欧企业家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成果,也凸显了中欧经贸合作具有强劲的内生动力、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优势,为充满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放眼全球,合则强,孤则弱。合作才是赢得未来的金钥匙。”彭华岗倡议,中欧企业要携手成为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的维护者;要携手成为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领跑者;要携手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合作者;要携手成为全球生态文明的建设者。“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在世界各地开展业务,要遵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规定。全球化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全球性的治理结构来应对挑战。”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建议。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认为,绿色逐渐成为中欧合作的底色。中欧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共同的追求,金融体系在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数字化转型、品牌出海与ESG、金融助力实体经济……一系列中欧企业家关心的焦点问题,在本次论坛上也掀起了精彩绝伦的“头脑风暴”。这是第五次的相逢。从2019年中欧企业家峰会永久落户青岛开始,每一次青岛论坛的举办,都不断打开新的空间,推动着新的合作。青岛论坛举办四年来,吸引了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政、学、商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中外企业家、国际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外交人员等上千名嘉宾来青参会,共有35个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270多亿元。论坛设立的中欧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共发行20亿元人民币,投向了大健康、海洋、消费创新、智能制造与科技创新等领域。在本次论坛上,又有8个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涉及环保、能源、数字经济、新材料、乡村振兴等领域,总投资64.9亿元。合作、对话、共赢是一场关乎时代进程、可持续发展的“双向奔赴”。今年3月份,总投资4.5亿美元的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基地项目落户青岛高新区,8月份追加投资2.5亿美元,建成后将成为阿斯利康重要生产基地;总投资约8000万欧元的埃地沃兹真空泵制造项目,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7亿欧元,正致力于打造世界真空行业领军工厂;法国达能集团投资2100万欧元在青岛建设达能特殊营养品青岛工厂,2022年实现产值3200万欧元。青岛与欧洲投资贸易合作也持续扩大。截至目前,欧洲累计在青投资项目1855个,到账外资64.3亿美元,青岛对欧累计投资项目218个,投资总额超30亿美元;2022年,青岛对欧进出口规模近240亿美元。目前,海尔、海信、青岛啤酒、中车四方等青岛的全球知名企业,均已在欧洲设立了分支机构。欧洲拥有众多国际制造业巨头,大胆开拓欧洲市场、与欧洲增强互动交流,不仅关乎青岛企业自身国际化的发展需要,也是青岛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强韧供应链产业链的不二之选。当前,世界经济整体低迷,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多家国际组织和机构近期都上调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的市场、稳定的社会大局、丰富的人力资源的中国,正成为全球企业提振业绩的“必争之地”。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是中国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青岛与欧洲的合作也站上了新起点。今年4月,青岛—欧盟经贸合作对话会在青举办。中国欧盟商会主席携十余家知名欧洲跨国公司代表围绕如何与青岛合作展开交流。今年6月,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率青岛市代表团赴德国、法国、英国开展经贸投资促进与合作交流活动,拜访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面向行业领军企业开展招商推介,取得一系列务实合作成果。当下的青岛,拥有天时、地利、人和,愿与全球企业携手发展——这里叠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是中国开放政策最集中的城市之一;这里产业基础厚实,拥有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聚力发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24条重点产业链;这里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企业家、关爱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这里正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全球企业提供更好服务保障……英国有句谚语: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在当下全球经济面临持续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要赢得更多外资“信任票”,谚语中的隐喻,恰是破题方法之一。此刻,心中始终奔腾着“向上”力量的中欧企业家们在青岛相遇,开启的一定是发展进程中新的传奇。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