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一轮制造业角逐烽烟再起!青岛靠什么突围?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汹涌来袭,越来越多的城市选择加码制造业。
近日,济南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实施工业强市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时隔15年,济南再度发出“工业强市”的号召。
无独有偶。杭州市党政代表团将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列为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专门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赴制造业重镇宁波考察学习。
从“十二五”以来就告别南京主城区的工业,近日也以都市工业的形式重新“进城”,南京市政府还将工业列进各城区考核。
都说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过往40年,中国通过工业化的道路,实现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巨大跨越,并由此奠定了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应有位置。在经历了短暂的“去工业化”试错后,工业的王者地位被进一步夯实,各大城市争相“花式加码”,制造业正在成为推动城市竞争的“加速器”。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对每一座城市而言,制造业的此轮角力,主角换了,“赛制”换了,连比拼的内容也大不相同——已经由过去单纯的产品能力制造之争,进化为制造业生态之争。
以制造业起家的青岛,曾经尽享“上青天”的荣光,但因为错失了信息化的浪潮,没能抓住消费互联网的机遇,制造业规模与水平已经不占优势。想要在新一轮激烈竞争中突围,青岛必须顺应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大势,抢抓工业互联网这个大风口。
1
制造业的峰回路转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制造业则是工业最重要的代表,是经济的脊梁。历史上,一次次工业革命,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最大动力。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中国制造业不断助力城市经济腾飞。
虽然在汹涌澎湃的发展篇章中,也曾出现过“制造业过时”、“制造业低效”“制造业低端”的杂音,所幸被及时纠错。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广西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
今天来看,城市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工业的竞争。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城市工业在全国的位次,与其GDP在全国的位次正相关,除个别城市外,两者基本一致,工业排名靠前的城市,GDP排名也不会差。
制造业成为城市必争之地。但是争夺加码的背后,每个城市又有自己的考量。
对有些城市而言,加码制造业是为了补短板,典型代表就是杭州。江浙的制造业是比较厉害,但杭州有些例外。
自2009年杭州提出把服务业打造成为“首位经济”后,十年后杭州再提出“新制造业计划”,首次将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列为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
为什么以电商为核心的三产大市杭州,要重新向制造业进军?数据显示,10年间,杭州三产占比快速提高了18.4个百分点,2019年三产比重已达到66.2%,但制造业却成为一大短板,2019年制造业投资仅增长了3.0%。
在这一背景下,“新制造业计划”成为杭州打好翻身仗的新引擎。此外,按照计划,2020年杭州要出让工业用地328宗、共计10852亩。其中寸土寸金的主城区,预计出让工业用地21宗、490亩。
山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也是有名的制造业大省。省会济南在制造业方面历史悠久、根基颇深。但后期济南在制造业上的投入逐渐降低。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李少星在调研中发现,当济南的二产比例低于三产后,其GDP便开始持续低于青岛。即使是合并莱芜后的济南,2019年GDP还是与青岛相差2297亿元。
一直在三产上高歌猛进的济南,终于在15年后重新确定了工业兴市、工业强市的道路。今年以来,济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扶持制造业,资金扶持额度空前,政策覆盖广度空前;正在制定《工业强市攻坚行动计划》,打造“济南智造”品牌,为再现“工业强市”全力以赴。
对有的城市而言,加码制造业是为了强筋骨。三产增加值比重超过70%的上海,不仅2019年GDP排名首位,二产增加值也突破了万亿大关,位居全国第二名。而且,在全球同类城市中,再没有第二家拥有如此高密度的制造业资源和强大的制造能力。
总体实力和制造业实力如此强大的上海,却也提出了再战工业,制定出台了巩固提升实体经济的50条政策意见,明确提出,要确保制造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25%。2019年,上海的制造业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比上一年增长了21.1%。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增长。可以预见,上海的制造业在今年乃至未来还会发挥更大的效能。
加码制造业,更是一些城市逆风翻盘的筹码。重庆是中国工业重镇,是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
重庆GDP曾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但2018年,重庆GDP增速在近年来首次低于全国增速。而其减速的关键,正是源于汽摩等核心工业门类的低迷。
不过,重庆并未抛弃二产,反而持续加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动能转换力度,把2019年打造成了重庆制造业升级的大年。传统产业稳步回暖,新兴产业高歌猛进,重庆的二产增加值在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上海,而GDP排名也进入了中国前五。
2
要什么样的制造业?
今天,城市必争的制造业,是怎样的制造业?
南京,在今年4月发布了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四新行动”方案,提出今年新型都市工业产业规模要达到600亿元的目标,并首次对玄武等五个区各下达上百亿元的新型都市工业产业指标。这意味着,从“十二五”以来就告别南京主城区的工业,将重新回到主城区。
重回南京主城区的是新型都市工业,加码的是智能制造。
位于城市中心的秦淮硅巷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汇集了现代科技、新兴产业、创新人才、金融资本、先进管理等要素资源。目前当地已形成无人机、芯片应用、物联网、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链,创新研发与生产制造在这个中心城区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成都,也提出要创新老城有机更新,以高品质科创空间为载体,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探索发展都市工业。
在龙远科技大厦,“租客”卡诺普既是研发机器人控制软件的电子信息企业,也是机器人整机制造的企业,它用不到8000平方米的面积,一年创造3亿元的产值。
加码不是重复性的堆叠。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已是都市工业的必然选择。同样,对每座城市而言,升级、新兴、先进、高端、生态等一系列新标签,将是制造业次轮角力的关键。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认为,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制造业还是要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对大城市来说,随着土地、劳动力等成本的提升,发展传统制造业不再具备优势,因此大城市发展制造业一定是更高层次上的先进制造业。
长沙确定了智能制造的路子,要集中突破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目标是国家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城市、智能制造强市。
布局先进制造业的城市还有很多。2019年,总投资超2200亿元的长鑫集成电路制造基地项目签约合肥。项目建成后,预计产值规模超2000亿元、集聚上下游龙头企业超200家、吸引各类人才超过20万人,长三角地区的一个半导体产业集群雏形初现。
过去一些城市凭借传统制造业表现比较亮眼,而如今传统制造业面临成本瓶颈以及市场饱和约束,以技术为核心的高端制造业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明珠”。
作为平板显示最核心的材料,光学反射膜被称为信息时代的“眼睛”,曾长期被日本等国家垄断。宁波一家2010年成立的企业攻克了技术难关,成为全球反射膜领域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5年营收增长了5倍有余。而这样的单项冠军,宁波有39家,居国内城市首位。
青岛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早在2017年就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以蓝色制造、高端制造、新兴制造、转型升级为主体的新型制造体系。目标指向性很强,即全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强市、全球制造业生态链重要节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换言之,青岛要做新制造业的引领者。
3
青岛如何突围?
每一次工业变革都是机会。制造业的新一轮角力,为城市弯道超车、晋级上位提供了机遇。
2019年,宁波以11985亿元的体量位列全国城市GDP排名第12位,青岛以11741亿元位列第14位。同为计划单列市、港口城市、制造业大市,宁波反超青岛,靠的是什么?或许从制造业的身上,我们能找到答案。
2019年,坚守实业、深耕制造业的传统,让宁波工业优势凸现: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164.6亿元,同比增长7%,工业占比达43.1%,居副省级城市首位。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个和1.1个百分点,居省内各地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4%、12.7%、8.7%和17.8%。智能化改造成效明显,传统制造业水平指数居全浙江省第一。
其实,宁波在发展中曾遭遇了许多大中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包括传统产业依存度高、新的增长动力不足等。但是,宁波在制造业变革发展上步子大走得快,积极推进产业争先和科技争投,加快增长动能转换,率先走出一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反观青岛,在工业创新变革发展的路上“犹豫了片刻”,便给了对手反超的机会。从工业总量、占比、质量、结构上来看,青岛都被宁波拉开了一定的距离。
但只要奋力奔跑,差距就会变成进步空间。
对包括青岛在内的每一座城市而言,要在新一轮全球制造业的变革中站稳脚跟,乘势而上,要做的绝不仅仅是对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塑制造业基因,找到适合这个时代的制造业发展新模式。
这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就是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下的新型基础设施、创新应用模式和全新工业生态,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
发展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共同选择。在疫情的倒逼下,工业互联网迎来了加速起势发展的重大“窗口”机遇。
于企业而言,工业互联网关乎企业生存;于国家而言,工业互联网关乎国运,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经之路。
青岛把工业互联网作为城市崛起的最大风口,聚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这个关键一步踏得很准。如果说新一代信息技术成就了深圳,消费互联网成就了杭州,工业互联网成就的必须是青岛!
一场由工业互联网领衔的制造业生态之争已经拉开序幕。已经“领先半个身位”的青岛正在这条新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如果能牢牢抓住这个历史性窗口期,久久为功,不仅能够在这一轮制造业竞争中突围、胜出,而且可以推动城市走向全新的未来!
责任编辑:张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