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网站搜索“A娃”,会出现一连串的搜索提示:“A娃”是什么意思、“A娃”症状、“A娃”长大后怎么样了、“A娃”休学、“A娃”情绪……“A娃”是确诊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的孩子,他们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确诊“A娃”后,不少家长会突然间释怀了,对孩子成绩不理想、总也记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找到了答案。然而,接下来又该如何携手“A娃”闯关?近日,记者来到青岛妇儿医院学习困难门诊,采访了心理科专家周长虹,试图寻找“A娃”背后的家庭之困。
“A娃”知名度高
曾有家长带来2岁娃
火爆的学习困难门诊设在青岛妇儿医院儿童门诊心理科。12月1日是个周五,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学习困难门诊采访,没有看到“爆满”的场面,但见到了诊室内外焦急的家长。“你觉得我很笨是吗?妈妈,你是这样觉得吗?”在诊室外,一位初中生大声地质问妈妈,让现场氛围一度紧张。妈妈没有回答而是选择了沉默,眼睛只盯着候诊屏幕上的名字,一言不发,等待儿子的情绪渐渐稳定。还有一位父亲手里拿着一沓检查报告单,在听到女儿的名字后,他一个箭步窜进了诊室,又小心翼翼地关上门,与专家周长虹沟通进行了短暂交流后,打开门探出半个身子,喊女儿前来就诊。相比父亲的焦急与紧张,女儿在等候区若无其事地玩着手机游戏……
家长前往学习困难门诊咨询专家
公开资料显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在儿童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为3%~5%,男女比例为4:1。“这几年,‘A娃’被家长、老师提及的多,社会给予的关注度也在提高。”周长虹介绍,“A娃”是学习困难门诊中的“常客”,这些孩子因为神经发育不完善,难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造成在学习的时候容易分心、发呆、畏难,影响了学习成绩。从接诊的情况看,有的家长容易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理解为淘气、顽皮、“小懒虫”,从而没有给予关注和及时干预,而有的家长则过分关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禁不起一丝风吹草动。一般4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通过测试等一系列临床诊断手段确诊“A娃”,学习困难门诊曾接诊过2岁宝宝,原因是家长怀疑是“A娃”。对此,周长虹建议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和紧张,要遵循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如果在入托入学后确实表现在某项特定的学习能力方面有明显的发育落后时,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前来就诊。
测试诊断时间长
一人一案找学困原因
目前,青岛妇儿医院本部心理科每日的接诊量近90人,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是慕名求助于学习困难门诊。针对学习困难门诊太火爆,测试诊断的排期长问题,周长虹表示,不同孩子所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比如有的孩子是语言理解问题,有的是手眼协调问题,有的是记忆力的问题,还有的是逻辑思维问题等,接诊后医生需要问诊并结合检查结果、自测量表测试等判断孩子属于哪种类型,这一过程需要时间,而非当即就能做出诊断。除了孩子要配合医生完成检查、自测量表等,家长也需要“答题”。咬指甲、吸手指、拉头发、拉衣服上的布毛等小动作的程度是无、稍有、相当多、很多……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自测量表为例,家长和孩子都需要结合现实情况给予最真实地作答,供医生在诊断时参考。”由于每个孩子做测试的时间大概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因此本部心理科每天能做的测试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出现了预约排期的情况,我们为了缩短家长和孩子的等待时间,已经在铁山路院区心理科开设学习困难门诊,可以分流一部分家长带着孩子前去测试、诊断。“周长虹介绍。
从接诊的情况看,孩子们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周长虹举例,有一些本身聪明的孩子,但是答题速度慢,学习成绩一直提不上去,主要原因是注意力不集中,还有的孩子存在学习技能障碍问题,像感统失调、读写障碍等,这些症状大多数见于小学阶段。初中生的情绪问题更加突出。有的原本是班里的学霸,因一次成绩下滑而倍受打击,突然间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容易导致抑郁、焦虑等情绪。周长虹称,诊断的目的是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从而判断是否用药,如何开展家庭、行为干预等,而对于情绪出现问题的孩子,则建议根据情绪表现进行药物和心理辅导治疗等。
正确看待“聪明药”
积极干预“A娃”有转机
确诊“A娃”后,如何治疗又是摆在家长面前的一道关口。在我国,6岁以上的“A娃”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考虑到药物的副作用,不少家长会担心对孩子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其实,“A娃”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中枢兴奋剂和非中枢兴奋剂治疗,这类药品常常被人们称为“聪明药”。吃了“聪明药”,孩子真的可以变聪明吗?答案是否定的。周长虹介绍,“A娃”等大脑发育的某些区域比正常儿童延缓或延迟,神经环路在发育过程中存在激活不足或激活过度的问题,而药物治疗就是有效调节这一环路的功能;非药物治疗包括行为干预、感统训练、心理治疗、家庭和学校干预等。一般情况下,患有轻度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A娃”,医生会建议行为干预,中度以上建议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具体情况家长应与专业医生进行沟通交流后确定。周长虹特别强调的是,在学习困难门诊,医生接诊的是孩子,其实需要做出改变的不仅仅是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长。
根据中国儿童保健杂志论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患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所述,ADHD共患病率达48%。根据样本调查结论,ADHD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DD)的比例约为40.34%;共患品行障碍(CD)约为29.17%。伴ODD者较单纯ADHD者有更多的冲动行为、攻击性行为、脾气更暴躁,二者共病更易出现负性情绪。父母教育心理控制源与二者共病的不良行为有联系。在网络社交平台上,“A娃”的家长们会分享孩子治疗的心得笔记,会建群沟通就诊、用药等情况。“A娃”的家长也会开玩笑地自称为“A妈”“A爸”。回顾过往的接诊经历,周长虹告诉记者,就医的过程能看出家长心态的变化,从起初的焦虑绝望到重振旗鼓,直面孩子遇到的现实问题,通过积极干预治疗,专注力、语言理解能力、感统能力逐步提升,这些改变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上,而是孩子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提升,复诊时能看出家长的心态越来越平和,笑容也多了起来。
家长降低期待值
带着“蜗牛”寻找新天地
在小红书上,记者找到了许多“A妈”“A爸”,记录“A娃”的成长点滴。一位妈妈在自我简介中写道:“上天一定觉得我是个好妈妈,才给我一个有挑战性的孩子。”原来,她的儿子在上小学一年级时确诊为“A娃”,随后她开始了一场“A妈”的自救。全家人配合医生开展积极治疗,为了提升专注力,带儿子学习乒乓球,又利用休息时间达成每周一山的爬山目标。这位妈妈说道,哪怕是蜗牛,只要一步步坚持行走,“A娃”也能有自己的天地。
学习困难门诊外总有焦急的家长在等待
在学习困难门诊接诊过程中,教育、成绩是绕不开的话题,每个家长都不愿意接受一个“偏离标准”的孩子。周长虹表示,学习困难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在学习困难门诊,医生分析孩子出现的问题,其实也是让家长有一个重新了解孩子的过程。“我们有时候会告诉家长越着急越会把孩子的问题放大,焦虑来自于过多的担心。”周长虹会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要求,去降低期待值。学会分析孩子的强弱项,对于不同科目合理设置标准要求。其实,亲子关系、家庭环境在孩子的学习成长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于波 璩骊儒
责任编辑: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