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记者出击|网游充值数万元 未成年人“氪金”怎么解

原创 2024-01-19 10:22

■用户在未实名认证的情况下,可以在“侦探联盟”App充值。    

 ■诉求来源

  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

  党报热线82863300

  ■话题热度 ★★★★★

寒假即将到来,孩子们接触手机的机会和时间大增,他们能否抵挡住网络游戏的诱惑,是众多家长关注和忧虑的问题。事实上,近年来,因未成年人沉迷手机游戏并向游戏平台大额充值引发的投诉不断,可见家长的担心并非多余。未成年人“氪金”(特指网络游戏中的充值行为)究竟是谁之过?怎么办?如何防?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展开采访。

游戏平台虽有提示

充值却轻而易举

“钱虽然不多,但孩子只有10岁,针对未成年人充值的情况,平台应该退款。”沈阳的赵女士称,去年国庆假期,孩子在一款名叫“侦探联盟”的游戏App上充值了200多元钱,她查到这款游戏属于青岛李沧区的一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是在去年10月向青岛有关部门反映,希望能够协调退费,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记者下载了这款游戏软件发现,登录后需要补充实名制信息,认证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后才能解锁更全面的软件功能。在平台的用户协议中,有多条针对未成年人的内容。例如,“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应经其监护人陪同阅读本服务条款并表示同意,方可接受本服务条款”“依据《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本平台将禁止未成年人充值”。

在游戏软件的充值页面,有“未成年人禁止充值,如需充值请在监护人监护下操作”的字样,但记者操作时发现,在未实名认证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花呗等渠道直接支付。

“孩子平时会使用手机上网课,也会帮忙去超市购物,我们很难时刻注意到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赵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在使用游戏软件时并未查看相关协议,也未告知家长需要实名认证,轻而易举地操作了网络游戏充值。

记者询问了“侦探联盟”游戏客服关于未成年人充值能否退款的问题,一位客服人员回复:游戏充值页面有未成年人需在监护人监护下充值的提示,不支持退款。

申请退款被拒

未成年充值举证难

安徽的吴女士与丈夫曾在青岛打工,他们将孩子留在胶州上学,由姥姥照顾,夫妻俩则回安徽挣钱。2023年9月,吴女士回青岛时发现孩子在半年时间内,用老人的手机向“和平精英”网络游戏充值了4万多元。

“有一个网友告诉孩子,扫描二维码就能送他游戏装备,由于孩子没有防范意识,将游戏账号和支付密码告诉了别人,支付了多笔费用。”吴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发现孩子充值后联系了游戏公司,但对方表示孩子账号存在赠送行为,送出去的金额无法退款。

“一共4万多元的付款记录,孩子转赠给网友3万多,自己账户里只有1万多。”吴女士无奈地说,“孩子不到13岁,因为这件事很受挫。我们咨询了很多部门,但都没有给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记者了解到,关于未成年人充值后退款的程序较为复杂,充值过程更是难以举证。在小红书平台上,部分网友分享了未成年人充值举证难的经历。有网友按照游戏公司要求提供了未成年人出生证明、监护人户口信息、孩子玩游戏的视频、充值的游戏区服、实名认证人手持身份证照片等信息后,游戏公司仍不认可是未成年人充值。还有网友表示,自己提交了十几次材料,都被游戏公司提示资料有误,却不知道具体什么原因,一直未通过。

“孩子害怕我们发现他的转账情况,删除了和网友的聊天记录,给举证带来了难度。”吴女士说,“由于孩子使用的是姥姥的手机,游戏公司还需要我们提供账号实名认证人与未成年人关系证明等材料,我们又返回安徽开证明,但最终游戏公司只退了2000多元。”

账号随意购买

“代充”防不胜防

“孩子瞒着大人购买了几个成年人的账号,通过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为‘哈利·波特魔法觉醒’游戏充值了约2万元。”李女士通过党报热线反映,由于账号是购买他人的,充值路径也不清晰,这笔钱要不回来。

2021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但是,只要“搞”到一个成年人账号,就可以轻松躲避上述监管。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有大量关于游戏账号租赁、买卖的交易内容,西海岸新区的一位卖家在商品详情页面写着“游戏账号标价即卖价、可以直接拍”字样。多位未成年人向记者证实,很多卖家并不会核实他们的真实年龄,只要花钱就可以买到全国各地的实名制账号。

电商平台也是未成年人给网络游戏充值的一种途径。记者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看到,许多商家提供游戏充值服务。以“哈利·波特魔法觉醒”游戏为例,部分商家打出了“代充星石、礼包、首冲双倍”“带10金卡、紫卡超多”的广告语。

另外,也有网友在小红书上提供“代充”服务。“手机游戏中心给了我价值60元的优惠券,充值满30元可以减8元。”一位网友告诉记者,提供“代充”服务并不是稀罕事,游戏玩家可以低价充值,自己则可以赚点零花钱。

平台严格核验身份

家长守住首道防线

去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发布了《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引发各界关注。今年1月1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该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上述文件对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和未成年人身份核验提出了新要求。例如:严格执行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的限制性要求,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务中的消费数额,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

“游戏平台要采取严格措施,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应禁止未成年人登录容易导致沉迷、存在不适合未成年人使用内容的游戏。”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游戏平台要建立综合验证体系,不能仅凭一次登录就默认账号的使用者,也不能依靠单一的验证方式来甄别,建议采用扫码登录、短信确认、人脸识别在内的复合认证模式,对于高度怀疑是未成年人登录的账号,增加复核验证程序。

“人脸识别是解决方案之一,已经有游戏公司应用了这一技术,但也要考虑到人脸识别技术中的个人信息保护。”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晓晨认为,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电商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主体的责任要求,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账号租售、“代充”服务。

未成年人疯狂“氪金”不仅仅是游戏平台一方的问题,监护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应重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管理好自己的手机。”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建议,家长在给孩子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时,务必保管好支付密码、个人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尽量设置指纹、人脸识别等支付验证方式,切勿“免密支付”和绑定可以大额支付的银行卡。

“网络游戏运用了心理学原理和奖励机制激发孩子的参与度,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刺激性。”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心理学副教授、青岛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首席专家刘启辉说,家长应积极履行家庭教育和监护职责,不能放纵孩子玩网络游戏,也不能过度控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建立适当的规则意识,鼓励孩子发展多样化的兴趣爱好。

证明“人证不合一”是未成年人网游充值退费的关键。“一旦发现未成年人未经许可充值了网络游戏,家长应收集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充值记录、支付凭证、对方账户截图、未成年人身份证明等材料,与游戏公司协商退款;对退款协议不满意的,可以向国家网信办网络游戏举报平台、消费者协会、出版管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请相关行政部门介入处理。”刘晓晨介绍,如果对行政机关协调后的退费结果仍不满意,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面对现代科技的挑战,家庭、游戏企业以及整个社会应联手构建保护屏障,共同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朱巍表示。

本版撰稿/摄影(除署名外)  邱 正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