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国产化替代!青岛两项新能源产业关键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2024-01-28 17:17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28日讯 28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完成的两项新能源产业关键技术——高性能碳基锂离子电容器关键产业技术、无机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关键技术在青岛通过了由中国化工学会组织的成果评价。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中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胡杰等9位专家组成的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两项技术均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评价意见指出,在高性能碳基锂离子电容器关键产业技术项目上,研究组创制了新型集流体加工方式,开发了新型涂布模式,具备高度创新性,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电极国产化制造。项目首创常温电化学负极预嵌锂技术,打破了传统高温预嵌锂技术,可降低能耗及成本,所生产的锂电容低温性能优异 (-20℃ 10C,容量保持64.81%),倍率性能也具有优势(18秒 200C,容量保持78.2%),单体循环寿命突破50万次循环,容量保持80%,产品寿命指标优于国际同类产品。该技术成果可促进电容器产品更新换代,下一步将正式应用于轨道交通能量回收领域,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风光发电等领域也具备巨大应用潜力。

据了解,超级电容器被《中国制造2025》收录为轨道交通核心储能部件,并在2016年便已成为工业强基支持的核心基础零部件。锂离子超级电容器市场前景广阔,但是关键电极的制备技术基本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企业对国产技术翘首以盼。研究组在进行技术的成功攻关之后,在莱西先建成了一条先进的锂离子超级电容器关键电极生产线及电解液生产线,实现了高容量、高质量、高产出的锂离子超级电容器关键电极的工程化制备。该平台的建设使锂离子超级电容器进入完全国产化的新阶段。

在无机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上,评价意见指出,研究组针对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发过程中电解质性能、电池倍率及寿命、规模化生产等几大关键问题,自主开发了高性能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制备技术、电极包覆及连续涂布技术、超薄电解质膜制备及转印技术以及高性能软包电池制备技术等多项新技术,开发出具备优异倍率、循环和低温性能的全固态软包电池。5C倍率放电容量保持率为63.7%;-20℃放电比容量为室温的81%(0.1C);率先突破全固态软包锂电池循环寿命差的技术难点,成功开发出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软包锂电池,循环4000次,容量保持率为80%。

高安全性、高倍率性、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成本一直是新能源电池技术发展的核心方向和追求目标,而全固态电池因其能解决现阶段电池存在的局限性而被视为“未来的电池形态”。研究组组长、研究员武建飞的带领团队自2016年开始布局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关键性技术突破,并已在筹建落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武建飞表示,研究组将继续立足于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科技重大需求展开科研及产业化工作,深化锂离子电容器和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究,助力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实习记者 张雨诺)

责任编辑:孙源熙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