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青岛高新区,如公园一般的城市环境,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日益完善的城市配套……这片创新创业高地不断展现出生态宜居的新面貌。
自2022年起,青岛高新区大力开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公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通过落地实施一个又一个城市更新项目,构建全区"四点、五水、八路、六园"的总体布局,让城市环境更优美、交通更便利、城市功能更完善。
建设公园城市 打造品质生活
在青岛高新区乐融路和文典路交叉口,口袋公园旁的围挡已拆除,漂亮的蜗牛形滑梯,崭新的运动场地、跷跷板等设施十分醒目。“有了这处口袋公园,带孩子出来玩儿也不用走远了,很方便。”家住腾讯双创小镇的市民于女士笑着说。
乐融路口袋公园建设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场地清理、路口恢复等竣工收尾工作。该处口袋公园以十字路口为界分为四大分区,艺术草坪、悦动樱香、海棠春岛、活力枫林,每一处分区有不同的植物和设施,让这处口袋公园更具观赏、游乐价值。“口袋公园的建设满足了周边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需求,大大提升了高新区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青岛高新区建设部项目推进三部负责人栾立军说。
以公园城市建设为契机,青岛高新区出实招、求实效,大力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工作。目前,青岛高新区两处城市门户节点已完成全部施工内容,其中,华中路与岙东路节点设计慢行绿道、活力空间、林下空间、健身场地、活力草坪等分区,在绿化带内设计坐享花园、休闲空间、户外活动空间,打造了串联多区域的林荫廊道及城市活力绿核。青岛东方伊甸园配套工程(一期),正在进行乔木种植和停车场收尾建设,随着园内道路、电气设备、公共绿地和各类交通设施逐步完善,这里将打造城市生态休闲公园,满足市民游客的各种需求。
2023年以来,青岛高新区多处城市更新项目完成竣工验收。祥茂河滨水公园提升工程全面竣工,澜湾艺术公园入选2023年青岛100个网红打卡地,水幕电影、儿童乐园等设施项目相继开放,大大满足了园区居民及企业职工的休闲娱乐需求。铁路两侧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也通过竣工验收,进一步优化提升了铁路、公路沿线景观。中心湖及人工河岸公园、防潮坝提升工程等一系列项目陆续启动施工,规划优化生态空间近1500公顷,优化水系370多公顷,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打造有“颜值”和“温度”的“高新形象”。
织密城市路网 打造便利交通
道路建设是打造宜创宜业宜居城市的基础工程,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3年以来,青岛高新区新开工11个道路项目,各个项目加快推进,交通路网和城市架构日趋完善。
近日,青岛高新区景和路(经三路至火炬路)道路及综合配套工程开工建设。景和路位于高新区西片区及铁路红岛站区域南部,是一条南北向的主干路。目前,项目已按照标准化工地要求完成施工放线、围挡设置等准备工作,并已安排机械进场进行围堰及场地排水施工。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康复大学周边路网,为实现高新区西片区与红岛站的连接打下基础。
华东路(春阳路至区界)道路及综合配套工程是贯通青岛高新区南北重要的交通工程,承担高新区对外联通和区内南北向交通要道功能。该工程自去年9月份开建以来,一直以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各项建设,目前正在进行道路软基处理工作,计划今年9月底完工。
目前,2023年开工的道路项目中,已有多条道路完成验收并正式通车,不断释放联通效能。比如,尊海路(安和路至丰和路)工程联通康复大学与康复大学附属医院,提升了西片区的互联互通水平;安和路(火炬路至古岸线水系桥北侧路桥衔接点)道路衔接工程,进一步提升了青岛高新区与外部交通的连接。
完善基础设施 提升城市功能
以打造宜创宜业宜居品质新城为目标,青岛高新区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持续提升教育水平、医疗水平和文化服务能力。
临近春节,青岛高新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项目建设现场依然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塔吊在工地上方缓慢旋转,工人们忙着拆卸脚手架、安装玻璃。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二次结构和粗装修也已结束,正在开展窗户安装、楼内精装修施工、外墙保温施工等工作。目前,项目上还有150名工人正全力赶工,确保项目按期竣工。
2023年以来,青岛高新区泰祥路小学、华贯路小学、文典路学校等3所学校建设加班加点,节假日不停工,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均实现提前竣工交付。截至目前,青岛高新区已累计完成教育类项目15个,持续打造高品质教育高地。康复大学及周边水系配套、红岛站周边道路配套、青岛眼科医院等市级重点项目也在抢工期、赶进度,奋力保障项目早竣工、快投用。拥有638件藏品的青岛海盐博物馆,也已在青岛高新区开馆,再现青岛盐区千年历史,传承盐业优秀历史文化。
青岛高新区以一件件民生“小事”、民生实事,托举起市民“稳稳的幸福”。随着城市环境品质的不断提升,园区户籍人口连续4年保持30%以上增长,并获评2023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高新区)。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通讯员 刘文研)
责任编辑:刘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