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从“王牌”浦东身上,青岛应该学些什么?

2020-11-13 05:57 青报观象山  

11月12日,中国用最高规格、最高礼遇为一个区庆祝“成人礼”,用这种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浦东,中国一个传奇般的存在,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区”——

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全国1/80的国内生产总值(GDP)、1/15的货物进出口总额。2019年,浦东GDP达到12734亿元,如果把浦东当成一个城市进行排名,可以排在南京之后、宁波之前,位列全国第12名,比 青岛高出近1000亿元。

这三十年,浦东到底做对了什么?同样是开放前沿的青岛应该从浦东身上学些什么?能不能学得到?

求新、求变、求上进,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学深圳、赶深圳”,拜师上海,求学现代服务业。学习,已经成为青岛往更高处攀登的阶梯。浦东这个“学霸”,自然应该成为青岛学习的榜样。

今年7月和11月,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两次率青岛市党政考察团赴上海考察学习,充分展示了青岛“拜师学艺”的迫切心情与满满诚意。

一周前,青岛市与上海自贸区企业合作对接交流会举行,举办地就是位于浦东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基隆路28号的上海外高桥喜来登酒店。

有人总结,浦东的30年,每一步都是“先手棋”。从单个问题的解决,到综合配套改革,浦东最早意识到改革不是单兵突进,各项改革需要互动配套,打“组合拳”;从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全国输送重大制度创新成果,到增设临港新片区,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浦东着眼于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从改革之初向中央提出“不要钱要政策”,到改革攻坚期“不要政策要改革的先试权”,浦东的发展动力从政策依赖不断转向制度创新。如今,改革再次向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挺进。

敢跟全球顶级水平对话的志气、强烈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气、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朝气,不管是在当年还是当下,创造改革开放新奇迹,还是要靠那股子精气神。

国家战略叠加,身负国之重任,开启城市新的机遇之窗,青岛最需要的正是浦东这股子精气神。

01

浦东之“起”

大视野下的一张王牌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黄浦江边有个烂泥渡,烂泥渡路边有个烂泥渡镇,行人路过,没有好衣裤”……这些如今已经藏在一座城市记忆深处的顺口溜,将历史的时钟拨回到1990年4月18日。

30年前的这一天,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上海迎来了划时代发展的起点。彼时,面对异常严峻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中国果断打出浦东开发开放这张“王牌”,向世界宣示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当年提出的口号清晰表明浦东开发开放的使命:这是一项国家战略,对上海、对中国都具有特殊意义。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考察时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与中国其他开发区不同的是,浦东开发开放一开始就是金融先行。“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在浦东先后建立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外高桥保税区。其中,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我国第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开发区,是一块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市场的大门一打开,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等“全国第一”持续涌入、落地扎根,整个区域彻底告别破旧的烂泥渡,一跃成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以学者视角观察着浦东开发开放的过程:“当时的上海有巨大的经济结构转型负担,需要借浦东的开发开放带动整体发展。可以说,这是一座工业城市催生新经济、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也是一座有工商贸易辉煌历史的国际化都市恢复荣光、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因此,浦东开发开放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上海经济和城市脱胎换骨的重要阶段。”

法国学者若埃尔·勒·凯芒从全球视角分析指出,浦东开发是当代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最大工程之一,它是中国在未来提升国际声誉的一个新标杆。浦东实际上已成为中国向世界经济开放的一大显著象征,这座未来型城市将与21世纪一切经济发展的新形式产生共鸣,前景无限美好。

国家需要浦东做什么,浦东能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做什么,这是浦东谋划、推进开发开放的基点。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浦东开发开放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发挥对全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在这个阶段,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一个标志性的时间节点。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了,怎样接轨国际规则,主动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如何用开放促发展?浦东主动担当起探路尖兵角色,率先在国内试点综合配套改革。“要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探索新路、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习近平同志2007年在上海市委常委会上为这项系统性改革的推进点明了方向。

从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运行方式转变,再到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转变——浦东聚焦三项重点改革任务,试出了不少值得复制推广的“浦东经验”,率先探索行政审批和政府服务“零收费”;取消街道招商引资,加强社会治理,等等,这些都是创新之举。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破浪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一系列国家战略和重大任务放在上海、落在浦东,不断为浦东开发开放注入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内涵。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浦东再次站在了中国对外开放最前沿:全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外高桥挂牌成立。

“浦东发展的意义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的作用。”早在2010年,习近平同志在浦东调研时,就作出清晰论断。

从1.0版开始不断更新迭代,这片试验田里诞生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证照分离”改革、“一业一证”、“六个双”政府综合监管等一大批制度创新,50个扩大开放全国首创性项目在浦东落地,315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市、全国复制推广。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作为自贸区改革宏伟蓝图的设计者,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心着改革的实施进展。

不是政策洼地,而是制度创新高地;不是栽盆景,而是种苗圃——浦东把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一大批首创性引领性改革探索和诸多“全国第一”,提供了改革领域的浦东样本、浦东实践。

两年前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发出3份新 “考卷”——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浦东正是落实这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的主战场。

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很大一部分区域就在浦东。从去年揭牌到今年10月中旬,临港新片区共计签约项目410个,涉及总投资额逾2800亿元,项目审批中的“容缺后补”等新一批改革成果已开始向外溢出。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位于浦东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快马加鞭,仅用短短7个月就完成筹备工作正式开板。目前浦东已有16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总量占上海的51%。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关键在于三省一市都要拉长长板、贡献长板。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内,集聚在浦东的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达到13家,这些功能、市场、平台,将有力辐射带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02

浦东之“棋”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从0到1》作者彼得·蒂尔看来,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两种,一种叫作“水平进步”,也就是“从1到N”;另一种是“垂直进步”,这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1992年夏天,浦东腹地一片17平方公里的区域——张江,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以“高科技”命名的开发园区,为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播下了一颗 “从0到1”的种子。

2003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从浦西搬迁至此。离开了旧址近半个世纪发展形成的科研氛围,而浦东新址“周边什么都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任上海药物所所长陈凯先坦言当时“有点忐忑,又觉得充满希望,坚信应把研究所的发展融入到浦东开发开放的大环境中发挥作用”。

陈凯先告诉记者:“药物所来到张江,一方面推动中科院与上海的合作愈加紧密,最终带动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科技大学等落地张江,另一方面药物所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建立起一系列研究中心,药物研发体系日趋完善。”

生物医药领域的“从0到1”,是一个周期长、风险高、投入大的创新过程。据统计,全球新药从一期临床研究到最终获批上市的成功率,平均只有9.6%。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需要一种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更依赖能够滋养创新力的空气、水和土壤。

一辈子能做成一个新药,这是许多新药研发者一生的荣耀。2011年,刚刚创立华领医药的陈力,因为条件限制,只能把车库封起来当作实验室做研发。因为坚持,十余年长跑后,华领医药的全球首创糖尿病新药即将冲过终点线。“国内首创新药,在浦东、在张江已经不稀奇了。”在陈力看来,浦东张江已具备比肩世界制药巨头的产业能级,做创新药的生态圈已然成型。

如今,张江聚集着10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20余家大型医药生产企业、100多家各类研发机构。截至2019年,张江园区在研药物品种超过400个,其中,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项目超过135个,处于二期、三期临床阶段的新药45个。浦东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科技创新的先手棋,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不只是“创新药”,“中国芯”“蓝天梦” “未来车” “智能造” “数据港”,6个“千亿元级”硬核产业正在这片创新热土上加速培育、蓄势待发。

2015年11月2日,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新建成的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厂房内,随着帷幕缓缓拉开,一架带有“商飞蓝”和“商飞绿”涂装的新型商用飞机完整呈现,经过7年的设计研发,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正式下线。

“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起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中国航空产业创业者集结在浦东,向商用大飞机的高峰发起冲刺。对于参与航空事业30年的中国商飞研究院C919项目常务副总设计师陈迎春来说,研制大飞机就是他心中的一个梦,而浦东成了梦想的承载之地。

依托国产大飞机C919的研制,浦东的航空产业链已初现雏形。根据规划,未来浦东将作为大飞机产业集群的“主战场”,聚焦“蓝天梦”,建设大飞机国家战略核心承载区。

不久前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中国“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的宏伟蓝图,把科技创新摆到了更为优先、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聚焦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浦东立志要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上的重要一极,而深植基础研究厚度就是关键的一步棋。

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群在张江初现规模。俯瞰外形宛若“鹦鹉螺”的建筑——上海光源早已是 “网红”地标,在它的助力下,困扰科学家80余年的 “幽灵粒子”——外尔费米子终于被发现,为攻克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医学难题立下大功。遍布在上海光源四周,硬X射线、软X射线装置正加快建设,光源二期首批线站、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预计年内建成。这些大科学装置,将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高能级平台载体。

伴随着原始创新力、产业引领力、环境吸引力、资源配置力的有效提升,今年上海科创中心基本框架如期“交卷”。作为核心承载区,张江科学城活力四射。未来,浦东将建设一条高效协同的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培育一片富有生命力的创新生态“热带雨林”,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03

浦东之“期”

“人民城市”传递温度

浦东大道141号,某种程度上是浦东开发开放历程的原点。30年前,上海市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在这里一栋简朴的两层小楼前挂牌,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由此开启。

过去的前线指挥部,如今的浦东开发陈列馆,其中有一处展出的场景格外令人动容。浦东开发初期,得到了众多市民的支持。开发办挂牌当天,家住浦东六里乡的瓷砖厂工人王培德,不顾家中父母多病,拿出500元;黄浦区一所小学的小朋友们你一分、我两分集中起来捐了十几元。最后捐款总数达到了近5万元。

一封亲笔信、一本记录捐款信息的本子,纸张早已泛黄,但这些故事却能够穿越时空,传递“人民城市”不曾改变的温度。

视线转回当下的浦东。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城市治理水平的一次大考。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南城居民区,上海最早发现确诊病例的社区之一,也是境内外返沪人口占比最多的社区之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斌斌至今记得,1月23日武汉封城当天,就有一名从武汉出差返沪的居民被收治、确诊。

关键时刻,人民至上。社区党员挺身而出,通过绘制“房态图” “楼态图”,全面摸清底数,在92个楼组成立70个党小组,形成了“总支抓总、支部包片、楼组包楼、工作到户”的防控格局,首创“无接触式”发放口罩3.75万只,全覆盖无遗漏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确保确诊病例不扩散、密接人员全隔离、输入风险严防控,为居民织密一张隔绝病毒的安全防护网。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更多生动实践正在这里上演。

作为城市治理的“牛鼻子”工作,“两张网”——政务服务 “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快织密:从垃圾分类,到街面治理,城市运行的每一次脉搏跳动,都从末端神经收录到一颗超级“大脑”里,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这并不仅仅是技术赋能,更彰显了“人民城市”的要义。

在浦东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率先打造的“城市大脑”今年已升级为3.0版,实现治理要素、平台体系、运行体征、智能应用、协同监管5个维度的提升,为全市“一网统管”改革注入新动能。

对于一座城市中的人而言,什么样的愿景最动人?上海如此作答: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

这同样是浦东高品质城区建设的目标追求。张江、金桥、世博、川沙等区域要勾勒更加大气恢弘的城市天际线,创造更多能够代表浦东品位的城市地标;城乡一体的 “家门口”服务体系和“15分钟服务圈”覆盖全区,让市民群众出门能就近办事、办成事;美丽街区要更加注重窄路密网,建设更多街心绿地、口袋公园;“城市大脑”要更有效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滨江东岸要成为可观、可赏、可游、可亲近的“世界会客厅”。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方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风貌。浦东发展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见证。而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而立浦东再出发。去年夏天,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浦东用7年左右时间,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标杆。在疫情袭来之后,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浦东所肩负的新使命中,又有了一份新期待:育新机、开新局,高位起跳、逆势上扬。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8月20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对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作出专门部署,强调支持浦东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造经验,对上海以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乃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新时代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引领示范区,面向全球代表国家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面向当下率先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这张新王牌新的奇迹之路开始了。

综合整理自文汇报   编辑 | 流水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