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山大青岛校区博物馆试运行啦!目前仅面向本校师生,条件成熟将对外开放

2020-11-13 09:20 青岛日报社 / 观海新闻  

赏山魂海韵,叹博大精深。鳌山湾畔,集历史风韵与现代气息于一体的山东大学(青岛)博物馆,在万众瞩目中终于开馆(试运行)啦!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薪火相传的山大考古,在此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或许你尚未一睹博物馆的真容,或许你有幸线下体验但意犹未尽,今天,就请大家跟随观海新闻记者的脚步,更加深入地探索博物馆的奥妙吧!

文韵齐鲁篇

齐鲁文化,涵养了山大底蕴。文韵齐鲁,以山大考古学科几十年来的文物成果和该学科对推进齐鲁文明进程研究的重大贡献为展示主题,规模宏大,展品丰富,形式多样。启明、大东、天下、物华和山大考古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穿越历史的风尘,为你带来一场别样的视觉盛宴。

走进文韵齐鲁展厅,和古老的文物来一次跨时空的对话,感受齐鲁文明的源远流长。从发明文字、制作礼器、炼铸青铜,到构筑城邑和邦国,古老的东夷族漫漫步入了文明的大门。齐鲁大地之名,就渊源于在这片土地上脱颖而出的齐国和鲁国。

秦汉时期的山东,作为国家祭祀、封禅场所的地位突出。这个时期的文物,充分展现出统一的历史色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魏晋南北朝时期,器物的制作更侧重于表达内心志趣。悠悠九十余载,争创学科一流。1928年,自吴金鼎先生始,山大考古人不忘初心,孜孜以求,为打造山大特色和构建中国化话语体系做出了不懈努力。

笔墨丹青篇

走入书画艺术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写着笔墨丹青的大型画屏,穿过这里,我们便进入了韩连琪、张维华捐赠书画展。笔墨丹青,文人情怀,山高水长,下自成蹊。

韩连琪先生是著名的先秦秦汉史专家、教育家。他在逝世之前立下遗嘱,将收藏的珍藏字画全部无偿捐献给山东大学历史系。张维华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是山大历史系“八大教授”之一。张先生去世后,其家属根据他的遗愿将收藏的七十幅珍贵书画全部无偿捐赠给山东大学博物馆。

步入展厅,我们会被苍劲有力的毛笔字、或写实或抽象的画卷所吸引所震撼,随着这些藏品去欣赏明清两代的艺术特点,去探寻它们背后的时代特色。而韩连琪与张维华两位老先生无偿将珍藏字画全部赠与山东大学,这种大无私的精神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敬佩,是这个展厅蕴藏的更为珍贵的事物。

精致考古篇

来到精致考古展厅,感受唐仲英先生与山大的不解之缘。精细发掘,精心修护,花落山大,反哺社会。

在唐仲英基金会的资助下,2014年山东大学建立“唐仲英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实验室”,开展室内考古发掘以及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目前已开展多项陶瓷、金属等无机文物及书画、皮革等有机文物的修护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本展览展示了近年来实验室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的项目成果,同时介绍了唐仲英基金会服务社会的公益善举及与山大结缘的内容。

博物馆,演绎着历史,涵养着精神。青岛校区,作为山东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新引擎,正在这篇热土上谱写着新篇。岁月峥嵘,历史常读常新;浩然之气,精神代代传承。

观海新闻记者了解到,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目前仅面向本校师生试运行,按照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统一部署,实行错峰、限流开放,将来条件成熟,将面向社会开放。

相关新闻:

鼎承古今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位于校区总体规划南北向主轴的重要节点位置,该建筑分地上6层,地下1层,主要功能区包括展厅、古文书籍厅、实验室、藏品库房、地下车库,以及公共活动区,能够满足展出、科研、会议等多项需求。

博物馆形体由“鼎”字变换而来,取“鼎承古今”之意,旨在体现它厚重的文化内涵。从远处望去,白色的墙体、独特的外形、深蓝色玻璃幕窗格外吸引眼球。大面积白色石材与“红瓦绿树”基础风格形成强烈对比,凸显其高雅的气质。

青铜和竹简文化在考古界乃至整个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建筑四角采用外挂竹简造型肌理的铜板,并篆刻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文物上的原版文字,以此将青铜文化融入到建筑之中,突显其考古文化与精神内涵。

齐鲁大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山东大学作为山东考古中坚力量,在发掘古老文明的事业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周青铜方壶

1972年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建立以来,文物开始源源不断地发掘面世入藏库中。多达六次田野发掘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1年山东邹平丁公龙山城址、1995年山东长清仙人台邿国贵族墓地、1996年长清双乳山西汉王陵、2000年山东章丘洛庄汉墓、2005年河南鹤壁刘庄先商文化墓地、2010年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等考古项目,使山东大学博物馆考古文物收藏的数量和质量居于全国高校之冠,馆藏文物近3万件,包括了陶瓷、青铜器、金银器、玉石器、甲骨、砖瓦、墓志铭、钱币、书画等不同门类。

曾国藩行书对联

上世纪50年代,曾于30年代在我校任教的沈从文先生利用在北京地利之便为历史系购买了大批文物,珍贵的陶瓷器、字画丝织品等被我校所收藏。韩连琪、张维华、蒋维崧、王长水等山大老教授的明清收藏及个人书画作品也极具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他们治学勤奋,学识渊博,在古文字学、书法、篆刻、绘画等艺术领域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珍品。

依托学校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丰厚的藏品资源,博物馆逐渐形成了以历史文物收藏为特色,同时包含有校史陈列、书画艺术陈列等内容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内展出了山大学者考古发掘出的百余件国宝级文物。

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上奏《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及光绪皇帝的朱批

清代乾隆云龙缸

动物标本展

动物标本展

丰富的动植物标本一直是山大博物馆的“重头戏”,青岛校区的博物馆将继承这一优良传统。2016年3月份,美国贝林集团签约捐赠给山大价值3000万美元的动植物标本,将在青岛校区博物馆展出。

走进博物馆,中庭感觉就像小两号的山东省博物馆,但山大元素很醒目。方鼎造型的背景墙延续了“鼎承古今”的设计理念,以山大校徽作为主体标识,下方镌以清光绪年间山东省试办大学堂章程,并使用青铜器纹样作为辅助装饰。

作为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的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将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综合功能,积极加强文化辐射,激活周边城市和校园空间,为学生和公众创造更为便利的历史科普知识学习条件。

“一所伟大的大学要有一座伟大的博物馆”,山东大学博物馆见证了山东大学在人文科学上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在自然科学上的博大精深,见证了一所百年老校向世界一流名校攀越的征程。山东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已浑化成一股强劲动力,助力山大跃向百年新的辉煌。

(素材源自山东大学(青岛)博物馆 文|康传彬 朱润泽 武银雪 杨俊 图|任昊杰 樊渊 徐长平  通讯员|杜亮)

责任编辑:杨海涛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