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激荡理念之变、动力之变、形象之变 ——访青岛市委常委、胶州市委书记张新竹

青岛日报2024年3月18日特4版

激荡理念之变、动力之变、形象之变

——访青岛市委常委、胶州市委书记张新竹

城市的跃迁故事,通常沿着由道路塑造出的脉络写就。在青岛过往的发展历程中,中山路的建成是这座城市都市化历程的肇始;中国首条公路台柳路的诞生,突破了彼时青岛人对速度的想象。改革开放后,香港路迅速集聚起金融和贸易要素,使青岛置身全球浪潮的前沿;而济青高速、东西快速路、跨海大桥、地铁等众多大型道路基础工程的修建,为青岛撑起了更辽阔的发展框架……

这些关于城市“道路”的历史回望,开启了本报记者对青岛市委常委、胶州市委书记张新竹的访谈,也引出其对于胶州市发展大格局的深入思考——今年,随着可紧密串联胶州市、西海岸新区、青岛高新区、潍坊诸城市等地的上合大道和融合大道的开通,以及地铁线路的不断推进,胶州湾西岸将挺立起一条崭新的大交通“立柱”,结合青岛东部城区现有交通格局,一个“門”字形的环胶州湾发展框架呼之欲出。

循着纵横交错的交通脉络,将塑造出澎湃崛起的城市格局。“这条交通‘立柱’辐射范围内,各片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加起来高达7000亿元,但在此前,哪怕是胶州与西海岸新区间仅一河之隔的地方,道路也多是‘弯弯绕’,不利于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多个国家级平台间的互动。现在大交通打通后,全面服务于青岛西岸城区间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未来,这里释放出的潜力将不可限量。”张新竹笃定地说。


张新竹


肩负打造对外开放高地重任,“道路”一词还在胶州市发展的多重维度中交织演绎着变奏曲,积蓄着这片热土的理念之变、动力之变、形象之变。

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看,胶州市在紧抓钢结构、节能环保、食品加工等六大地标产业的同时,还在奋力突破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从高水平开放道路上看,去年张新竹率队先后奔赴18个省市及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平台联动,同时搭建“五大新城”构架,做实上合示范区公共产品属性。

步入2024年,胶州市的使命将更重:省委提出,要开展“上合示范区扩能行动”;市委要求,胶州市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作为上合示范区核心区所在地,只要坚持‘对内要做实、对外要搞活’的路径,我们就一定能把这些重任转换成上级为胶州赋能的有利契机。”面对记者提出如何化解区域发展压力等问题时,张新竹给出了许多极具思辨色彩的解答。

突破传统县域经济态势

记者:2023年,胶州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元、增长6.8%,增速列青岛十区市第二位。请问张书记,支撑胶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有哪些?

张新竹:通过更加精准地服务于产业、企业,我们的实体经济底座越来越厚重,这是去年胶州实现良好发展态势的首要原因。在41个国家工业大类中,胶州有31个。这些年,我们梳理打造了钢结构、节能环保、食品加工、香辛料、帽饰、锻压机械“六大地标”产业,实施“树百强、育千规、链万企”行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帮其降本增效。去年,胶州“六大地标”产业实现产值72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近50%。规上企业数量增加至935家,稳居全省同级城市首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12个月居青岛六区市第一,电力钢结构、智慧家居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的县级市。

特别是随着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益海嘉里食品产业园、尼得科电器产业园、山东高速上合经贸产业园等大项目顺利推进,过去胶州产业发展“有群山无高峰”的现象正在改变。

此外,我们还在加速发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家电、航空航天、现代物流六大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去年签约落地总投资2385亿元的423个项目中,智能制造装备类项目有80个,新能源新材料类项目有48个,新一代信息技术类项目有33个,它们将为胶州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

记者:一直给人“制造业强市”印象的胶州,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已接近50%。这种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对胶州意味着什么?

张新竹:进入“服务经济社会”,意味着胶州正在突破传统“县域经济”固有态势,我们的区域开放度、辐射力、服务力和影响力逐步扩大。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与上合示范区的强势赋能密不可分,与我们主动匹配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行动自觉密不可分。

国际化大都市的分量和地位的取得,核心并不在于GDP的大小,而在于它的服务能级、辐射能力。所以,为助力青岛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我们积极打造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促进全国能源统一大市场建设,去年该平台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我们加速建设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而不是“丝路电商产业园”,因为我们的目标定位是服务于全国丝路电商发展,而不是只盯着要招引多少青岛市的跨境电商主体,这也是上合示范区的价值所在。

正是秉持着这种开放理念,眼下,金融、贸易、现代物流、数字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等生活性服务业加速在胶州集聚。今年,我们将联动华为、浪潮等头部企业,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设立上合国际资本港,实现跨境投融资和贸易往来的“资金融通”。同时,积极引进大型文旅、免税项目,打造青岛消费新地标。

内外联动做大开放格局

记者:从去年开始,上合示范区加快内外联动的步伐,在与国外、国内的密切对接中,您有何感受?在山东省专项支持政策的加持下,上合示范区又将如何做大开放格局?

张新竹:上合示范区不是开发区,也不是产业园区,它是全国唯一一个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新平台,任务是解决面向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中的痛点、堵点问题。示范区必须从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方面深入研究,并拿出解决方案,所以我们紧随国家对外开放的工作节奏,有针对性地联动各地。

所谓联动,并不是去简单地学习外地经验,而是带着发现问题的眼光,去研究各个片区、各个省市的开放经验是什么?产业链供应链的痛点、堵点是什么?意见建议是什么?最后再把他们的经验、问题、建议“合并同类项”。这一方面可寻找双方合作机遇,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共同做大对外开放格局。另一方面,我们系统性整合各地在开展经贸往来时遇到的难题,发挥公共产品属性,协同更广泛、更高层级资源,帮助各地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在联动过程中,我有两点体会最深:一是上合示范区已经成为国际国内普遍认可的平台,二是全国各地加大开放的劲头都很足。我们发挥各自的口岸优势、产能优势,取得了十分丰硕的联动成果。去年,胶州与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额增长30%、双向投资额增长37.5%,并与阿拉木图达姆工业物流中心等签署了6份合作协议,还推动了特来电等青岛企业在海外布局。在国内,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合成立协同创新中心,在跨省通办、跨境电商、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与黑龙江省围绕通关便利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欧班列运营等方面落地诸多合作项目,我们将共享海外仓、境外园区等产业资源,建设上合国际物流产业园等。

今年1月,山东省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上合示范区发展,这意味着山东省、青岛市层级将有更多资源要素联动赋能上合示范区建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省级、市级的相关要求逐一落地、见效。

记者: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是胶州市肩负的另一项国之重任,今年,临空区建设将有哪些新突破?

张新竹: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今年在能级提升上,将加快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争取将青岛定位提升至国际航空枢纽。计划组建上合货运航空公司,持续开拓国际国内重点货运枢纽城市航线。同时,不断升级上海、深圳、广州等重点城市“空中快线”,优化至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核心城市的航班运力,打造与国际枢纽机场相匹配的“干支通、全网联”航线网络。在产业发展上,我们将发挥空港综保区等平台作用,规划建设航空产业基地,集聚一批集成电路切割、研磨、封装、测试企业,推进千里行、综保展示交易中心项目尽快投产。

“干部不能说‘云端’的话”

记者:去年,上合示范区、胶州市创新布局了上合国际城、上合空港新城、上合枢纽港新城、上合卡奥斯新城、上合板桥新城“五大新城”,请问为何要在当下这个时机做出这种区域新架构?

张新竹:在过去5年间,上合示范区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省、市都对我们充满新期待,也作出系列指示要求。为更加突出上合示范区公共产品属性,我们谋划建设“五大新城”,储备了123个总投资2372.3亿元的项目,推出实体型、制度型、机制型、智力型四类82项国际公共产品。比如,在上合卡奥斯新城,胶州市将以海尔集团为龙头,推动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发展,并配套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等,打造以工业互联网为底层逻辑、以数字要素为支撑的高品质现代化产城融合样本。

从逻辑关系上看,上合国际城是策源高地,上合空港新城是流量入口,上合枢纽港新城是开放门户,上合卡奥斯新城是产业样本,上合板桥新城是文化中心,新城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紧密相连。它们是为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提供整体性、系统性解决方案的有力抓手。除了产业上的赋能,我们还将用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等专家智库资源,深入研究我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在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互动耦合中的诉求,加大前瞻性、引领性制度集成创新力量,力争形成更多有分量、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

“五大新城”也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胶州市的“最大公约数”。

记者:我们注意到,“五大新城”建设过程中,是各细分团队执行负责人直接向您汇报攻坚进展,而不是由担任牵头负责人角色的“部门长”级别干部汇报,请问为何要建立这样一套工作机制?

张新竹:今年是胶州市的“实干突破年”,我们对各项工作的要求就是抓实、抓细。建设“五大新城”面临非常多专业细分领域的问题,如“在通关便利化方面需要突破哪些具体环节”“跨境结算需要争取什么样的牌照”,这些问题是实在且具体的,必然要求干部不能说“云端”的话。

所以,上合示范区党工委、胶州市委需要“一竿子插到底”,听取专项工作团队的“一线声音”,而不是一份由其主要负责人汇报的PPT。通过“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模式,也能倒逼分管干部提高工作专业度,这样上合示范区、胶州市整套班子的动力主轴就能实现更高效地运转,加快我们解决问题、突破发展的速度。



点睛

“五大新城”提速起势

上合示范区立足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方间经贸合作需求,强化公共服务属性,于2023年全面启动上合国际城、上合空港新城、上合枢纽港新城、上合卡奥斯新城和上合板桥新城“五大新城”建设,并储备了123个重点项目。目前,“五大新城”建设全面起势,3月11日,总投资超400亿元的36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落地,涵盖物流贸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

上合国际城,布局有“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基地、如意湖总部基地、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上合空港新城,布局有上合空港型物流枢纽基地、上合空港综合保税基地、上合商旅文产业基地、上合“双枢纽”机场基地;上合枢纽港新城布局有港口基础基地、航贸金服基地;上合卡奥斯新城布局有高端智能制造基地、数字经济创新基地;上合板桥新城,布局有文化旅游交流发展基地、人才创新发展基地、国际健康医疗基地、板桥文化展示基地。

“五大新城”以跨界融合打通关键环节,突出“城”的概念,重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例如,在上合国际城,胶州市将依托如意湖总部基地,开展公共服务、交通配套设施和绿色智慧城市建设;“五大新城”以项目策源打开机遇之窗,结合已经布局建设的“六大地标产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重点企业,进一步细化完善产业图谱、招商图谱,争取更多海内外头部企业、高端资本、优质项目投资五城、落户五城;“五大新城”以制度创新释放发展活力,主动对标欧亚经济联盟等高水平开放形态和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快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上的衔接步伐,努力供给更多国际公共产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锡复春  王萌)

责任编辑:刘聪聪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