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留住美好丨92岁老人吃药后昏迷,医生一针见血,这个问题多数老人存在

2020-11-16 13:16

这是去年发生在湖南常德的一个案例。

家住湖南常德老西门的周姓老人已有92岁高龄了,是一位“三高”患者。长达40余年的病程,周奶奶“自封”半个医师。家中的橱柜中摆满了装药的瓶瓶罐罐,西药、中成药、药材切片堆满了。

某天老人感觉身体有些不适,她凭多年的吃药经验擅自给自己“开药”,服用一段时间后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周奶奶只好再加大用药量。结果出现了严重的心率失常,致休克晕厥。家属发现后立即拨打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急救电话,该院前急救中心医生张洪莱、护士佘佳维、司机鲁桥迅速携带急救设备前往。

周奶奶突发心脏停跳,心电监护显示无心电活动。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静推药物等抢救措施,同时通知心血管内科、ICU(重症监护室)医师急会诊协助抢救。经过多学科联合的抢救行动,周奶奶恢复了自主心律、呼吸,复苏成功,后转ICU继续治疗,现已康复出院。

“是药三分毒,大多数老人都存在服药过度问题。”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刘炯说道,老人用药理念与就医观念的错误,不仅导致久病不治,更让老人“治病”时“致病”,成为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我国是目前全球老龄人数最多的国家,而且很多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往往同时服用几种甚至十几种药物,但是老年人器官多老化,存在功能衰退、免疫力低下等多方面因素,导致药物在发挥疗效的同时很可能有更多不良反应。

正因如此,官方《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第九条内容就是:科学合理用药。科学合理来用药,不遵医嘱会糟糕。了解具体适应证,用药禁忌要记牢。多重用药需关注,出现不良快诊疗。

科学合理用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减少药量。从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角度上来说,这样做有5方面原因。

减少药量的5个原因老年人体内水分含量减少而脂肪含量增加,致使水溶性较强的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升高、效力增加,而脂溶性较强的药物半衰期延长、效力降低;

1.老年人体内水分含量减少而脂肪含量增加,致使水溶性较强的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升高、效力增加,而脂溶性较强的药物半衰期延长、效力降低;

2.老年人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游离水平就会明显升高,使得药物在正常治疗浓度下就可能发生中毒;

3.老年人肝肾功能下降,药物代谢与排泄变得缓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毒性增加,进而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

4.老年人脑神经功能减退、脑部血液供给减少、脑组织萎缩、中枢神经递质水平发生改变,因此对镇静催眠药、中枢镇痛药、抗抑郁药和抗帕金森病药等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敏感性增强;

5.老年人性腺功能显著降低,体内激素受体含量减少,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性下降,导致糖皮质激素对代谢的抑制作用较年轻人降低3~5倍。

在此,针对老年人的合理用药给出以下4个建议:中老年人合理用药的4个建议:

1.尽量少用药,或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果可以不用药物,那就尽量选择改善生活习惯、环境、饮食等方法来控制;如果必须用药,应由临床医师、药师为患者指导具体用药,根据其身体特点,个体化选择药效好、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2低剂量原则。老年人在使用任何药物过程中,应从低剂量开始,随后应根据患者的疗效和耐受能力,逐渐增加使用剂量,直至适合的剂量。

3服药遵医嘱。年患者服药时应严格按照处方遵医嘱用药,按剂量、疗程、服药时间合理用药,如空腹吃的药不要饭后吃,饭后吃的不要空腹吃。

4联合用药应谨慎。多数老年患者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吃药的品种较多,应在医生和药师的专业指导下,尽可能精简服用药物品种数,规避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自行加用的一些中药,有时也有很大风险,甚至产生严重不良反应。保健品更是不能代替药物,保健品中也可能存在一些药物成分,会与药物形成冲突或者导致重复用药。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